人大教授張鳴:教授這個群體膽小怯懦,讓他們替老百姓說話是扯淡
張鳴 中國人民大學政治係教授 博導
前兩年某大學的一些教授,覺得在房子問題上吃學校騙了,因此走上了街頭,但沒有想到,得到的社會呼應不夠,還有一些人在帖子後麵冷嘲熱諷。有人說,你們這些教授,平時對平民百姓的維權不聞不問,這個時候怎麽可能得到公眾的支持?
當然,我對該大學教授的遭遇還是深表同情的。覺得自己身份不同,是個人才,沒想到竟然連住房都住不踏實,被騙了多年才知道沒有產權。一肚皮冤屈,沒人搭理,於是上街維權。還遭到了據說過去“刁民”才有的遭遇,在我們這裏,堂堂教授,走到這一步,依我看,已經相當不容易了。
指望教授在公共事務上為大眾說話,這事兒真的挺難。常見的,都是他們以專家的名義,為特定的部門講話,比如油漲價的時候,火車票漲價的時候,公園票漲價的時候,等等,等等。害得我們語境裏的專家,都被大眾罵成了“磚家”。至於自己的利益受損時的維權,教授們一般都傾向於個別勾兌。如果勾兌不成,多半是指望別人替他們出頭。
有一陣兒有所大學青年教師(在西方應該被稱為助理教授的)的住房補貼,不知為何總是不發。一些青椒好不容易聚集起來,商量是不是找校長維一下權。在互相打了半晌氣之後,隊伍終於出發了,結果領頭的到了校長辦公室門口,發現後麵的人都消失了。當年我公開跟我的院長吵架之後,在校園裏走著,就會有本校的教授拉住我,跟我講他的不幸遭遇,讓我替他說話。我說,你為什麽自己不說呢?你不是也是教授嗎?
評職稱,是大學裏最大,也是教師們最在乎的不端所在。但是,每次評職稱,明晃晃地不公平,條件好的人被弄下去,差的被評上來,都是一些知名教授投票的結果。他們幾乎每次都這樣昧著良心投票,投來投去,都沒感覺了。這樣的人,如果遭遇了不公,你能指望他們出來維權嗎?
早些年,北大清華的藍旗營公寓,北大部分的宿舍,房屋老出問題,不是漏水,就是冒臭氣,一幹名教授們,怎麽找學校領導,都解決不了。其中有位教授實在受不了了,找到我讓我寫篇文章呼籲一下。我寫了,發表之後引起強烈反響,但與此同時,卻是這些大牌名教授的恐慌,直到學校方麵真正引起重視,把問題逐步解決了之後,恐慌才算結束。
顯然,看著似乎地位比平民百姓高的教授們,實際上要比平民百姓膽子更小。沒事的時候,讓他們替老百姓說話,基本上是扯淡。自己有事的時候,能站出來上街,已經很了不起了。我聽了消息,都直念佛。這個時候,他們才發現,做了多年的順教授之後,一旦站出來,就也變成了“刁民”,跟刁民一個待遇。
不錯,教授這個群體,要說偷東西的,隨地吐痰什麽的,的確比別的群體要少,但道德水準,權利意識,卻不見得比平頭百姓多點什麽。同事和朋友,受了領導欺負,有敢出頭相幫的嗎?恐怕沒有。自身利益受損,能像某大教授這樣上街的,也是鳳毛麟角。即使道理都明白,行動上,也是超級的矮子。
怯懦兩個字,深深地印在了教授們的背上,翻過來,就是“聽話”,真聽假聽不知道,但看起來,還是挺美,挺和諧的。
——END——
每個人一生可以不讀任何書,卻不能不讀曆史。
不讀曆史,你根本想象不到史書上冷冰冰帶過的名字,背後有多精彩。
宋朝在中國古代王朝更迭的曆史中,似乎是一個存在感不強的朝代,曆史教科書中也每每以“積貧積弱”來形容宋朝。
但史學大師陳寅恪先生曾經說過“華夏民族之文化,曆數千載之演進,而造極於趙宋之世”。
其實,宋代在文化、經濟和政治文明等多個領域都達到了非常高的高度。
宋朝在中國文明史上所取得的成就,與宋仁宗這位一代明君有很大的關係。宋仁宗統治的四十年是中國古代史上最繁榮的四十年。宋仁宗的寬厚、審慎、克製成就了兩千年的文明高峰。
在13世紀,為什麽世界各國把成吉思汗稱為“上帝之鞭”“世界征服者”?
他一生共進行60多次戰爭,無一失敗。他馬背上用鐵騎開墾出的蒙古帝國,橫跨整個亞歐大陸,疆域麵積達到了3300萬平方公裏。
是中國曆史上領土麵積最大的帝國,占當時世界22%麵積。像印度、泰國、緬甸、韓國、德國、法國、意大利等等,基本上都是當時所攻略的土地。
我們常說讀史明智,當王朝的興衰起落、千萬人的命運被一頁頁翻過,你就會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人生起落無常。
可如果是通過改編的影視劇、短視頻來了解曆史,那才真的是對人類文明結晶的缺席。
如果你也想了解真實的中國史、世界史,想看有趣有料的曆史解讀。
強烈推薦你看看這份“口碑爆炸”的曆史人文科普雜誌——《國家人文曆史》
已經連續三年推薦《國家人文曆史》,不少朋友重拾曆史的魅力。
有讀者已經訂閱5年,一期都舍不得扔。
有家長帶著孩子一起讀,收獲了不少知識。
有去年已經訂過,今年還在訂,並推薦給朋友。
為什麽一本講曆史、人文的雜誌,會這麽備受推崇?
我想,正如一位讀者說的,在信息繁多的現在,我們更需要真正優質的內容來洗滌自己。
《國家人文曆史》跨年訂閱現已開啟,這樣一份求真相、有趣味、有良知的雜誌,是值得擺放每個中國家庭的高品質讀物。
為了讓新朋友了解這套期刊,現在再好好介紹一遍。
這份雜誌,被許多人譽為“知識精英的枕邊讀物”,它由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是無數專家、學者、知識青年心中的“良心紙媒”。
創刊到現在十幾年了,屢次獲得業內期刊榮譽大獎。
全年24期,每期策劃一個專題,囊括古今中外,覆蓋考古、文物、藝術、建築、文學、電影、自然、地理……包羅萬象,應有盡有。
任意翻開其中一本,話題之廣,主題之深,都足以讓你的大腦充血。
《消失的她》爆火,就拓展梵高等世界藝術史,《狂飆》熱播,給你講解孫子兵法。
《封神》上映,它就從上古神話到新中國,把5000多年的中華曆史拆開了,揉碎了,講給你聽。
從蘇軾的朋友圈、典籍文物,到空間站、人工智能,它內容廣博,細數影響世界人類文明的100個曆史瞬間。
不僅以全球視野看中國曆史,也緊跟熱點,以中國眼光看全球曆史進程。
2023亞運會、中國“天宮站”建成,它第一時間邀請業內學者、教授,挖掘背後曆史。
它關注嚴肅曆史的同時,也保持閱讀趣味。因為足夠好讀,幾乎不挑讀者。
海量珍貴的圖片史料,再現帝王真容、名人風采、文人墨寶、出土文物,還原經典曆史瞬間。
打開它,就像開啟了中華上下5000多年的長鏡頭。
全年24個主題,囊括藝術文化、史書典籍、旅行、讀書、世界見聞、正史新讀。
也因為內容的專業、嚴謹,它被國內眾多大型學術文獻網站收入。
每天睡前飯後,讀兩篇,不僅可以增長見識,放鬆身心。
更重要的是,它讓每個訂閱它的家庭,多了一扇看世界的窗口。
這次,《國家人文曆史》給大家帶來了超值滿滿的福利:
9月特惠大促:原價780元/年,現在訂閱隻要420元/年。
訂年刊加贈延期2個月+帆布包+保溫杯】《國家人文曆史雜誌》跨年訂閱2024年9月-2025年8月丨24期,每月月底發2期
現在下單的用戶,還可獲贈兩大禮品:
①《國家人文曆史》定製帆布包+保溫杯
②《國家人文曆史》訂年刊加贈延期2個月(即多得4期刊物)
平均算下來,每天隻要一塊多錢,就能收獲一整年緊跟時事,專業、豐富、有質量的閱讀樂趣,太劃算了,喜歡的朋友抓緊下手吧~
《三聯生活周刊》全年訂閱
大浪淘沙的精品周刊,深刻豐富好讀
原價:780元
限時特惠價:4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