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裏路雲和月 ——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

鬼穀雄風 (2025-08-05 23:40:59) 評論 (0)
八千裏路雲和月

——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

今年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八十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戰爭的勝利,是中國全民族救亡圖存戰勝強權的結果,是中國人團結奮鬥爭取自由和平精神的體現,也是世界反法西斯盟國相互支持共同抗敵維護和平的結果。中華民族現在的發展,是無數的先輩義無反顧地投身於這場民族抗戰、流血犧牲換來的。《澳華家園》此前幾年每到八月份,都製定跟這場戰爭相關的節目,涉及戰後戰犯審判(見《亞太戰爭審判》紀錄片第四集《魂斷異鄉》的拍攝幕後)、華僑的航空救國(見澳華家園:航空救國)、在新幾內亞獲救之中國戰俘的故事(見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7周年——【專題節目】新不列顛島的中國戰俘)、澳軍與中國軍隊並肩戰鬥的鬱金香支隊(見【史海鉤沉】鬱金香 – 澳洲軍隊在中國)。我們的紀念,不是以宏大敘述來說明這場戰爭的來源與意義,而是以具體的事件和人物來反映我們的先輩在民族危難救亡圖存之際的擇決與擔當。今年的節目,《澳華家園》依然秉承此前的傳統做法。鑒於是在澳洲這裏做這樣的節目,自然也要有澳洲的元素。因此,就以小型座談會的形式,特別邀請幾位抗戰軍人的後代親屬(他們都已居澳幾十年之久),通過對其父祖輩投身抗戰經曆的回顧和緬懷,以表達我們對這些先輩的敬仰。他們的抗戰經曆,是投身抗戰之無數先輩的幾個樣本,但卻是我們中國人民不畏強權、保家衛國、奮鬥到底精神的具體呈現。在民族存亡之秋,正是他們這些鮮活個體的勇往直前及無畏付出和犧牲,才有了正義戰勝邪惡的結局,才有我們中華民族子孫美好生活的今天,也是我們紀念抗戰勝利八十周年的意義所在。

《澳華家園》這次紀念抗戰勝利八十周年節目的座談會邀請到了四位嘉賓,都是當年參與抗戰的軍人後代。他們是:在南京保衛戰中殉國的粵軍容正平將軍之孫容斯傑先生、投筆從戎的抗戰詩人之女陳文芷女士、黃埔軍人出身的東江縱隊驍將鄔強之子鄔波先生、參與南苑抗敵的29軍將領李彥彤之外孫儲小雷先生。

下麵是幾位嘉賓父祖輩的簡曆:

容正平,1904年生,廣東新會縣人。1930年11月自日本士官學校畢業後返國,加入十九路軍,擔任第60師上尉炮兵連連長,次年參與1.28淞滬抗戰。1932年11月晉升為軍部少校參謀,翌年升任中校,出任炮兵營長。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升任第66軍上校副官處長,參與淞滬抗戰,率部抗敵,在南京保衛戰中壯烈殉國,追贈少將。

李彥彤,1892年生,河南輝縣人。1916年畢業於保定軍校第二期。曾在北洋直係軍隊任職,後進入馮玉祥的西北軍,官拜中將。抗戰前擔任駐防華北的二十九軍軍官教導團團附兼教官,參與七七事變後二十九軍在北平南苑的抗戰。二十九軍南撤後,部隊擴編整理,李彥彤逐漸退出軍界。1965年去世。

鄔強,1911年生,廣東英德人,中央軍校南寧分校第八期(比照黃埔軍校第十一期)。1937年擔任第31軍131師所部連副兼排長,參與徐州會戰(台兒莊大戰)。1939年回粵參加東江抗日遊擊隊,後任惠東寶抗日遊擊隊大隊長、東江縱隊參謀處長、挺進粵北先遣隊隊長、北江支隊支隊長,在廣東大地率軍抗擊日寇。其後曆任兩廣縱隊副師長、華南軍區南路分區司令員、湛江市軍管會主任兼警備司令員、華南軍區北江軍分區司令員、中南軍區廣東武裝工作部第一副部長、廣東軍區分區、粵中軍區司令員,中南公安軍兼廣東軍區副參謀長,廣州軍區公安司令部副參謀長、廣東省軍區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後任廣東省第四屆政協副主席。1992年去世。

陳蘆荻,1912年生,廣東南海人。1937年中山大學社會學係畢業。此時中國全麵抗戰爆發,在民族危難之際,他投筆從戎,加入在廣西的軍隊服役,在駐防北海的部隊政治部擔任宣傳工作。1939年底桂南會戰後,他隨軍撤退,在桂林、貴陽等地繼續從事抗日救亡宣傳工作,曾任《廣西日報》副刊《漓水》主編、《南明晚報》副刊編輯、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桂林分會理事。以筆作槍,鼓舞民心,堅持抗戰。之後,陳蘆荻擔任民進中央委員兼廣東省副主委,暨南大學中文係教授。1986年移居澳洲,1994年去世。

我們所強調的,不是宣揚和加劇仇恨,而是銘記曆史,維護和平,並且像先輩們那樣不畏強權、團結奮鬥地去創造和維護我們的美好家園。

(備注:這期節目將在8月15日前後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