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微風

淡淡微風 名博

班夫歸來不看湖(5)老弄堂,大當家,東泰祥

淡淡微風 (2025-07-21 07:04:12) 評論 (2)

    第一天犯懶,就近吃了點兒小吃,感覺呢,水平不如紐約的唐人街。

    當然,一個美食城不能代表溫哥華的中餐,或許別的美食城水平更高也說不定。

    但是,居民區的美食城和超市,至少能說明在此處生活的人,日常的飲食水平。

    隻能說湊合吧。

    如果說壽司跟紐約的超市差不多,普普通通,華人超市的壽司嘛,又不是日本人開的,能指望什麽呢。

    但是這麽多年,我還沒有在別處吃到咬不爛的鹵水鵝,沒想到在溫哥華遇到了,還是很多顧客很受歡迎的一家。這個是很令我意外的。

    不過,煎餅果子還不錯,雖然阿姨的手法不熟練,慢吞吞的,味道倒確實是那個味兒,可以稍微安慰一下鄉情。

    第二天,緩過勁兒來了,有力氣覓食了,就找了一家評價不錯的上海菜,“老弄堂”。

    最重要的是,距離我住的賓館,走路不到十分鍾。

    所以,想在列治文吃中餐的旅客,我比較推薦這家賓館,還有免費巴士到機場接送,非常方便。不過等我寫完了吃,再介紹住。

    怎麽說呢,號稱新派上海菜,中規中矩吧,沒有特別驚豔,但是也沒有失誤和失望——估計是上海人開的——味道其實是不錯的,簡單吃頓飯,是合適的地方。

    隻不過,我對上海菜,總是特別挑剔一些。



    老三樣兒,糍飯糕,生煎,餛飩。

    好像生煎忘了拍照了。

    哦,對,因為生煎是現做,最後才上,上來的時候我都吃飽了,所以就忘了拍照。

    碳水對人的誘惑,是無與倫比的。

    又點了一碗鹹豆漿。

    老板說他們家肴肉做得好,那就也點一份兒嚐嚐。

    關於肴肉,還有一個故事,不過我記得以前寫過,就不再重複了。



    晚飯選了一家粵菜,“大當家”。

    名字很俗,網上評價卻很好。

    開始我還想要不要先打電話定位子,因為擔心評價這麽好的館子,會不會人太多。

    這個餐廳不在列治文,隻能打車。

    結果到了以後,裏麵空的很,隻有兩三桌,吃到一半兒的時候,已經隻剩我們一桌了。

    很奇怪,這麽好的館子,生意怎麽會這麽差。

    開始不好意思問,後來跟店員聊熟了,就直接問了他們,才知道,原來是門口修路,來吃飯的停車不方便,隻能打車到路口再走過來,或者停在遠處的停車場,於是很多人就不來了。

    怪不得剛才司機隻肯把我放在路口,還以為是司機有問題,原來如此。

    在此不得不吐槽一下加拿大的效率,一段路修了大半年還修不好,還不知道要修到什麽時候。

    那些被影響的商家,就隻能打落牙齒和血吞了。



    問老板店裏什麽菜最拿手,於是按照老板的推薦,點了清蒸魚和豬肚雞湯,再加了個牛肉粒和蔬菜,就差不多了。

    領班說已經太多了,但是沒辦法,我想嚐嚐他們的拿手菜,隻能浪費點兒了。

    就這,還是放棄了象拔蚌的結果。

    無他,就是想喝點兒湯湯水水的。

    中國胃,沒有點兒湯湯水水的,似乎就沒有心滿意足的感覺。

    結果豬肚雞湯的量太大了,大部分都沒吃掉,後來在領班的殷勤之下,我不好意思辜負她的好意,隻能打包帶回了賓館。

    在賓館沒辦法加熱,也沒機會吃,隻能放在冰箱裏,希望打掃衛生的阿姨,能帶回家,倒是不失一餐美味。

    那就看賓館的規則是否開明了。



    這家的菜品十分到位,我吃的非常滿意。

    其實一坐下來,我就感覺,這是家香港人開的館子。

    等清蒸魚上來,我已經十分肯定是香港廚師了。

    很有意思的感覺,有些東西非常微妙,雖然廣東香港的蒸魚模式差不多,服務模式也大差不離,卻還是有細微的差別。

    但是你要讓我明明白白說清楚,我卻也說不清楚。

    或許,這就是為什麽我們這些移民,總是會有那麽一絲絲隔離感的原因吧。



    清蒸魚做的近乎完美,火候恰到好處。

    清蒸魚這東西,早十秒不行,晚十秒也不行,絕對的考較功夫。

    家裏的火小,就沒辦法做到如此精當。

    我一向認為,清蒸魚最好的就是香港。

    令我至今難忘的,印象最佳的一次吃清蒸魚的經曆,就是香港。

    所以,吃了一口清蒸魚,我就問領班:你們這裏的廚師,是香港人吧?

    領班有些意外:對啊,您怎麽知道?

    猜的唄。



    飯後甜點,上了一個豬頭,蠻好玩兒的。

    讓我想起了周星馳大話西遊裏的場景:“這個豬頭怎麽賣啊?”

    “豬頭沒有。。。”

    後麵那句話太粗,我就不摘了,懂得都懂。



    吃飽喝足出門,才發現這居然是家米其林。



    去拜訪王祖賢的艾灸館時,遇到一個小妹妹,自稱是上海人,我就說在溫哥華還沒有吃到滿意的上海菜。她就推薦了“東泰祥”。

    哈?溫哥華居然有東泰祥?!

    那自然是要嚐嚐的。

    告辭之時,王妹妹很客氣,送到樓梯口,還問接下來起哪裏,那自然是東泰祥了。

    王妹妹不置可否,嗯,台灣人對上海菜估計不太了解,對東泰祥應該也是不了解。





    這味兒就對了!

    畢竟是老字號。

    現如今這世道,連上海本地,能吃到對味兒的都不容易。

    沒想到在溫哥華,居然還能吃到這麽地道的生煎。

    餛飩也是那個味兒。

    在溫哥華,吃到了這兩家地道的粵菜和上海生煎,算是不虛此行了。

    如果讀者有好這口兒的,溫哥華本地或者遊客,算是有個去處了。



    晚上,自然是一泡茶,悠哉樂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