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誌大婚

《詩經》鳳凰鳴矣,於彼高崗;梧桐生矣,於彼朝陽
打印 被閱讀次數

《西雅圖的淚》

1879年阿誌大婚

公元1879年,清光緒5年,農曆新年前的廣東台山赤溪黑沙灣小小的集鎮上比往日繁忙很多,各種貨攤陳列路旁。鄉下人挑著剛剛采摘的新鮮蔬菜匆匆忙忙摸黑趕來,搶占好地盤,含著露水的菜葉精神飽滿地向人們炫耀。攤主的吆喝聲此起彼伏,分不清到底是賣什麽。買菜的依次看過去,尋找自己心中盤算好的菜肴食材。各類海魚攤子依然是主力,靠海吃海,人們平時過日子就是靠著大米、鹹魚、青菜。豬肉鋪子最熱鬧,那兒擁著很多人,過年上供的供桌上必備豬頭,再割上一綹工整的好豬肉,提在手裏,人的腰杆似乎就比平時挺得直,臉上的喜悅也很真誠,他的好心情暴露無遺。是的,貧民一年到頭以鹹魚下飯,難得過節才有肉吃,自然金貴。再往前,紅色門簾黑墨大字吸引著行人,對聯每年一換圖個喜慶,無聯不成春,對聯春更濃。美好的願望是五穀豐登,喜有餘慶,家人出海安全歸來。隻見全縣聞名,梳著流光大辮子的林先生揮毫疾書“出海求天賜平安,上岸歸家喜團圓”,橫批“出入福佑”。贏得眾人一片喝好。

整個黑沙灣家家戶戶的廚房爐膛紅火,炊煙渺渺,人們開始製備年夜飯。

隨著父親出海打漁的阿誌已經十八歲,身材瘦削,渾身曬得黢黑,兩眼炯炯有神,健康結實,常年跟船,頗有力氣。站在船尾眺望岸上繁忙景象,比往日不同,欣喜無比,因為出完這趟船回來,家裏就給他成親。

人生三喜,洞房花燭夜是阿誌渴盼而可及的事情,其他金榜題名時,他鄉遇故知與他沒有什麽關聯。這一喜讓阿誌熱血沸騰,情不自禁。他的新娘是二姨家的女兒,青梅竹馬的同歲表妹阿蓉。

今天的船兒不知道為什麽比平時慢很多,大概是心情焦急的緣故吧,腦海裏閃現著母親已經布置好新房,大紅的燈籠,大紅的被褥,烈烈騰騰,披著紅蓋頭的表妹美麗如花,他的心如同懷揣活蹦亂跳的兔子突突跳,那是青春激情在燃燒。

太陽即將沉入晚霞浸透的大海,眾多的漁船射箭一般爭相駛入港灣。岸邊站立著下海人家的女人,孩子,她們蜂擁在一起,嘁嘁喳喳,興高采烈地迎接著出海歸來的親人。

阿誌很快發現站在金光燦燦媽祖祭台旁邊向他們翹首相望,臉上洋溢著快樂笑意的母親。阿誌與父親一起把早已裝在竹簍的魚兒肩挑手提地來到祭台前,然後雙雙點燃香燭,雙手捧著,雙膝下跪,朝著佛龕恭恭敬敬拜了三拜,口中念念有詞,感謝媽祖保佑,讓他們爺倆平安歸來。再回頭去船上點燃香燭,貼上對聯,磕頭感謝上天保佑一年的平安,再祈求明年依然保佑他們出海安全。

婚慶的日子定在大年初一。

阿誌一大早騎著棗紅大馬,斜挎紅色綬帶,穿著長袍,戴著禮帽,喜氣洋洋,在眾人的簇擁下,領著接親的隊伍來到臨近的莊子接新娘。姑娘這邊也早早準備好,紅布頭蓋,綢緞衣袍,母親交代不多,因為嫁入姐姐家,就像阿蓉的親媽,而且阿誌是個好孩子,讓老兩口放心。

阿誌與表妹非常親近,小時候幾乎隻要有空就會跑過來帶著她出去玩,從來沒有表妹是女孩子的概念,因為他沒有姐妹,所以一直把她當作自己的親妹妹,哄她玩,保護她不被人家欺負。長大下海以後,閑下來就會想她,心裏總是異樣的甜蜜蜜,說不出來到底為什麽,直到有一天媽媽試探他把阿蓉娶到家裏來給他做老婆,他才猛然意識到自己是多麽地喜歡阿蓉,他甚至不能想象阿蓉會嫁給世界上任何一個其他男人。當然,從那時起,他去阿蓉家的次數明顯減少,內心仿佛有隻小鼓在敲,過年節的,去姨家拜親居然躊躇不定,靦腆不好意思。真怪,想她,可是又不太敢見她。這裏麵就含有了男女授受不親的意思,媽媽和姨媽在一起的時候,從她們談話的隻言片語中有時候能聽出戲弄他的爽朗笑聲。他高興,為著將來能與阿蓉廝守一輩子。

就阿蓉本人來講,與阿誌結成連理是她的心願,也是唯一的心願。從小就喜歡這個每次來玩都會給她帶來驚奇的小禮物,例如春天的蠶蛹,小雀兒。除了幫助她孵化蠶寶寶,還經常爬樹摘桑葉,看著蠶寶寶長大,結繭自縛,羽化成蛾,整個過程讓她驚奇,開心不已。夏天來了,他會帶來一隻小鳥,兩人捉蟲子喂它,大了就遠走高飛。秋天又給她帶來螞蚱,蹦蹦跳跳真有趣,她的童年在與阿誌兩小無猜的相互陪伴下愉快度過。這兩年,阿誌個頭長高,跟著爸爸出海捕魚,不知道為什麽,她的心總是懸著,記掛著他,悄悄虔誠禱告媽祖保佑他們爺倆平安歸來。她們之間的來往明顯少了,但是自覺有一種不一樣的情懷,她想念阿誌。他出海回來經常會送給她們家一些魚,特別是可以做成魚醬的小魚。阿蓉憧憬著將來做他的老婆,給他燒飯,生孩子,一輩子服侍他。

半個月以前,訂婚送大禮,阿誌家製備得很周到。采用全套三書六禮儀式,盡管化繁為簡是兩家商量的結果裝龍鳳禮餅兩盒;雙喜八樣生果籃寓意生生猛猛;椰子兩對寓意有爺有子;特長精裝龍鳳燭兩對,長長寓意廣東新娘;燙金男女家對聯各一對、精裝茶葉、芝麻各兩盒寓意女子堅貞、守信不移;裝聘金用的雙喜燙金大禮金封兩個;百年好合三牲封兩個,雞、魚、豬肉;雙喜貼盒裝著核桃、衣蓮子、百合、紅棗、有殼花生、荔枝幹、龍眼幹、紅豆、綠豆、芝麻、茶葉、十一種吉祥京果;扁柏一包、雙喜燙金利市封兩包。姨表成婚,親上加親,雙方家裏甚為滿意。

今天,姨媽姨父安排好“命婆”給阿蓉梳頭,“一梳梳到尾,二梳白發齊眉,三梳兒孫滿地,四梳梳到四條銀筍盡標齊。”祝福的詞兒寓意祝新人能同偕白首,婚姻美滿。梳畢,把扁柏及紅頭繩係在新娘頭上,這是完整的上頭儀式。

阿蓉家的嫁妝中,除了珠寶金飾外,有許多象征好兆頭的東西。紅尺作子孫尺,有良田萬頃之意;花瓶代表花開富貴;銅盤及鞋則寓意同偕到老;銀包皮帶有腰纏萬貫之意;剪刀有指蝴蝶雙飛;龍鳳被、床單及枕頭一對,祝福新人恩愛纏綿;片糖則比喻甜蜜幸福;龍鳳碗筷作衣食碗筷有豐衣足食之意。外加新娘用品:百年好合茶具;百年好合衣食碗;百年好合有蓋杯;真絲刺繡同心筷子雙人套、雙喜全紅子孫桶;雙喜鴛鴦麵盤、安床京果盤等等。

選定的前天吉日,阿蓉家派人來到阿誌家在吉位(吉祥位置)安床,鋪上龍鳳被,撒上紅綠豆、蓮子、紅棗、桂圓、核桃等喜果。安床後,告誡阿誌父母,所有人不可睡新床,孕婦、帶孝者及有月事之女性更不可入內。當然,要讓小男孩跳床,吃喜果,當地稱壓床,有開枝散葉之意。

嶽父嶽母滿麵紅光,靜待新郎的到來。瞥見村口的人群,司儀馬上舉手示意放鞭炮,喇叭嗩呐鑼鼓齊鳴,孩子們歡快地迎了上去。接親隊伍前麵早已準備好,大把,大把地撒糖。頓時,整個村落熱烈地變成了歡快的天堂。阿誌急急下馬,直奔堂屋,叩拜嶽丈,嶽母。二老喜上眉梢,連忙回禮,快快起身。依照規矩,阿誌來到側門,也就是新娘的待嫁閨房,有禮有節地敲三下。裏麵的伴娘故作驚訝地問道,誰啊?新郎不好意思地回道,我!哈哈哈,屋內傳出爽朗的大笑聲。你,又是誰啊?阿誌哪裏經過這陣仗,頓時滿麵通紅,竟然找不出合適的回答,兩隻手幹搓著,好像有燙手的玩意兒。接親隊伍自然有過來人,不無揶揄地說,你說你是誰?你是她的夫婿啊。阿誌臉上騰地一下泛上紫紅,難以啟齒,耳朵裏充斥著嘈雜聲。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麽或者說了什麽,傀儡般地按著耳邊的提示,機械地回答著。

大多數家庭出閣的姑娘要哭泣,表示戀戀不舍娘家。可是,阿蓉哭不出來,甚至感覺可笑,我是到姨娘家又不是什麽遠地方,任何時候可以回家,為什麽哭呢。

阿誌終於進入新娘房間,給她穿上婚鞋,攙扶著出門。鞭炮大作,迎親隊伍離去。

來到阿誌家,阿蓉見得姨媽,姨父,跪拜改口,新人對拜,入洞房,大婚婚禮告成。

三朝回門雖然並沒列在三書六禮中,卻是當地一個極重要的嫁娶禮儀。

婚後第三天,阿蓉由丈夫阿誌陪同,回娘家探望父母。阿蓉依然新娘打扮,傳統的裙褂式服裝並挽上全新的紅色新娘包,代表新娘冰清玉潔的身份,隻有黃花閨女才可穿。作為男家,阿誌帶著一隻金豬,以示新娘子的貞潔。其它還有糕點兩盒、酒兩瓶、生雞一對、豬肚及豬肉各兩斤、水果兩籃(生生猛猛)、有頭生菜(風生水起)、青蔥(鬆鬆動動)、伊麵兩盒(代表恩愛纏綿)、有頭尾甘蔗兩根。

姨媽姨父身份轉變成了嶽父嶽母。

接到金豬後即分予親戚朋友、街坊鄰裏享用,表示自家女兒不辱門楣。嶽父嶽母極其開心,安排上好的酒席留回門新娘和女婿用飯,祝福二人和和美美,攜手到老。阿誌從心眼裏說高興有表妹作妻,對姨媽姨父恭敬有加。

亮亮媽媽 發表評論於
讚梧桐好文筆。估計又是出書的節奏。我們先睹為快了。謝謝!獎勵你三鍋生煎包!周日快樂!
麥姐 發表評論於
梧桐兄不僅文字好,背景知識也特別豐富,那個年代的婚俗習慣寫得這麽細致。小夫妻的未來就此要展開了,希望是甜蜜的,但你的書名是“淚”,讓人心裏忐忑不安。
mayflower98 發表評論於
“ 西雅圖的淚 ” 這題目很吸引人,好奇是誰的淚?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小夫妻倆後來怎麽樣了?繼續跟讀。
梧桐之丘 發表評論於
回複 'smithmaella' 的評論 : 握手馬蘭山!好久不見,別來無恙。
梧桐之丘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清漪園' 的評論 : 謝謝清漪園光臨。是下了點工夫,盡量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受。
梧桐之丘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水沫' 的評論 : 水沫的抬舉讓俺高興,受到鼓勵幹勁大增。
梧桐之丘 發表評論於
回複 'elmonte' 的評論 : 說的極是。很可惜。
梧桐之丘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可能成功的P' 的評論 :可可作家的思路就是準啊,俺好好向你學習,就此埋下伏筆。當然,我是故弄玄虛啊。
梧桐之丘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寒一凡' 的評論 : 多謝一凡。這個書名也是突發靈感,至今仍然感覺最為合適。
梧桐之丘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花姐好。謝謝你的一貫支持,見笑了。
梧桐之丘 發表評論於
回複 '燕麥禾兒' 的評論 : 以她的成長過程看,沒有親身經曆苦難,難免有不全麵之嫌。瑕不掩瑜,她還是很了不起的作家。她的赤子之心尤為可貴。
梧桐之丘 發表評論於
回複 '燕麥禾兒' 的評論 : 多謝禾兒。下線就改。真心希望各位朋友指出謬誤,給我改正的機會。
smithmaella 發表評論於
問侯梧桐兄,又一篇好文!
清漪園 發表評論於
跟沫沫讀後感一樣,梧桐對廣東台山一帶的婚俗做了一番認真研究後才動的筆。
水沫 發表評論於
梧桐把這婚禮民俗描寫得這麽細致,真是下了功夫~~太能寫了~~~
elmonte 發表評論於
寓意吉祥的繁瑣的中國古代婚禮儀式,現在都沒有了,變成西式婚禮了。
可能成功的P 發表評論於
恭喜正式開篇!婚禮民俗寫得好有代入感啊。猜想阿誌要出洋去美國啦?
寒一凡 發表評論於
這婚禮民俗被梧桐兄描寫的實在是熱鬧有趣!過去表兄妹親上加親結為夫妻好像很正常。娶到了兩小無猜,青梅竹馬的表妹阿蓉,阿誌也是夙願得償。不過相信小人物的日子總是不會那麽順的。把前一篇也補讀了。一條中國溪化成了《西雅圖的淚》,光看這名字已是感到悲涼。
花似鹿蔥 發表評論於
梧桐大筆一揮跨越百年,這婚禮俺也想來一回呢!
燕麥禾兒 發表評論於
上篇關於張純如,想解釋一句,張純如的才華有目共睹,但是,她太善良了,恰似她的名字,太單純了!這樣的人,很容易被世俗的洪水吞沒。當作家,性格要像楊絳那樣才行。:)
燕麥禾兒 發表評論於
很有意思的婚嫁風俗,梧桐兄描寫得非常細致鮮活。漁民一般出海要多久呢?這一句“從小就喜歡這個每次來玩都會給她帶來驚奇的小禮物”,似乎忘記寫了“的表哥”三個字?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