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台紐時奇文:台灣唯一出路與中共‘’和解‘’
龍應台刊登在紐約時報的文章試圖用烏克蘭的現狀來恐嚇台灣民眾,進而主張台灣應該與中共和解,(實際上她認為台灣必須向中共投降,不過龍的臉皮和膽子都還沒有讓她敢於公開把這一句喊出口)否則將陷入戰爭而台灣若戰則必敗。但她的論點充滿邏輯漏洞和誤導,實質上是一絲不掛的公開跳出來為中共統一台灣效力站台,鼓吹台灣放棄抵抗、接受中共統治,讓台灣成為香港第二尋找莫須有的根據,理由和借口。
一,龍女士用川普削弱對烏克蘭的支持來暗示美國可能會放棄台灣,這是對曆史與現實的嚴重曲解。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持屬於地緣政治利益的一部分,但台灣的戰略價值遠遠超過烏克蘭。台灣不僅是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核心,更處於印太戰略的樞紐位置,是美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國海上生命線的關鍵節點。將台灣比作烏克蘭,是刻意淡化台灣的地緣政治重要性,故意誤導台灣民眾,妄圖讓台灣民眾相信美國可能拋棄台灣。
二,龍應台回避了一個關鍵問題:台灣一旦被中共武力統一,台灣海峽這一國際海域將變成中共的內海,直接影響日本、韓國等國家的能源與貿易生命線。台灣海峽對日本和韓國來說是不可或缺的海上運輸通道,一旦落入中共之手,這些國家的經濟和安全都將遭受重大威脅。對於美國而言,台灣海峽是印太戰略的核心區域,一旦失守,美國的全球影響力將被大幅削弱,盟友對美國的信任也將大打折扣。這些地緣政治的現實使台灣問題對於美國,日本等太平洋地區國家來說遠比烏克蘭複雜和重要,而龍應台卻選擇性忽略這一點,顯然她是在故意模糊焦點,為她的疑美論:美國不可信賴和依靠的論調提供技術性的支持。
三,她宣揚的“和解”路線根本站不住腳。馬英九時期的兩岸交流確實有所提升,但那是建立在台灣擁有足夠自主性的前提下,而非接受中共的政治控製。龍應台所說的“和解”實際是在當前局勢下片麵強調台灣的妥協,而忽視了中共的擴張性和毫無信譽。現實中,中共從未放棄“武統”台灣的計劃,也未曾展現出願意真正與台灣和平與平等共存的跡象,而僅僅隻給台灣一個和香港同樣的特區地位。在這樣的情況下,台灣如果片麵退讓一味求和,隻會助長中共的侵略野心,使其更加對台灣有恃無恐。
四,更重要的是,台灣的自由民主製度絕對沒有可能依靠犧牲台灣自身利益而換取中共施舍的‘’和平‘’。曆史上,沒有哪個獨裁政權會因為他人的示弱而放棄擴張。當年國民黨與中共搞過的三次國共合作,每一次都是讓國民黨輸得連褲子都沒有得穿了。現實中,香港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反麵樣本,中共當年信誓旦旦的宣稱香港實行資本主義五十年不變,結果二十五年不到,就說在聯合國備案的中英聯合聲明已經是曆史性文件了。所以台灣是絕對不能夠與中共談什麽龍應台的‘’和解‘’。,隻有通過堅決的嚴密的防禦準備,同時與美國,日本等國際盟友建立強有力的合作,台灣才能真正確保自身的安全。
五,就目前台灣與中共的軍力對比,並沒有處於劣勢一方,首先,台灣有自己的高科技和人才,台灣有自己獨立研發的戰機,導彈和無人機,台灣從美國獲得大量的先進武器裝備,而且台灣的軍隊是真正知道他們在保衛自己的家園,自己的國家,自己的利益。而且台灣島的地形是易守難攻,台灣很難找到一片利於登陸的海灘,地形給進攻和試圖登陸台灣島的一方造成極大困難。
反觀中共,雖然中共投入了天量的軍費開支,但是由於中共的軍隊高層貪汙腐敗,實際真正用於武器裝備的資金已經大大縮水,中共的武器粗製濫造,完全是模仿美國的武器,而且一個連飛機發動機都不能製造的國家怎麽可能有先進武器?
就中共目前的政局是極其不穩定,中共內部鬥爭激烈,中共軍隊高層因為內部鬥爭而進行了大換血,中共整個軍事係統已經麵目全非,人心惶惶,軍心不穩。
而且中共在習總的領導下,中國經濟已經瀕臨崩潰,樓市爛尾,股市崩塌,失業率高企,老百姓怨聲載道。
中共在如此焦頭爛額的形勢下,如果不顧一切後果,不計一切成本強行進攻台灣,其結果必定是中共亡黨亡國。
六,龍在文章結尾的結論是:
【不首先確保和平就不可能有民主。】
龍女士顯然是一個感情豐富而極度缺乏邏輯思維的女性。我相信絕大部分讀者肯定龍女士的這段話,一定會發現龍應台邏輯混亂了。
烏克蘭現在正在被俄國人入侵,硝煙彌漫,戰火紛飛,顯然沒有和平,但是這影響到烏克蘭是一個民主國家嗎?
反觀,中共有沒有民主,當然沒有,但是中國大陸現在發生了戰爭嗎?
這樣一個極其簡單的邏輯問題,都被這個女人搞錯了,她居然有臉出來為台灣人民指明方向。而且她還是馬英九的文化部長,看她的文章哪裏像一個文化人。足以證明馬英九政府的內閣成員基本上都是弱智。
事實上,龍應台的文章本質上是在一味迎合中共的敘事邏輯,故意誤導台灣民眾接受所謂的“和解”也就是‘’投降‘’方案,而這種方案實際上意味著放棄台灣的自由 ,主權和民主製度。台灣的未來不應該建立在幻想與中共的和解之上,而是要建立在清醒的戰略認知、強大的防禦能力和堅定的國際合作之上。
其實龍應台文章的基本觀點是:
1,美國不可靠——作者反複強調川普政府對烏克蘭的背棄,讓台灣人應該懷疑美國的承諾,讓台灣人誤以為台灣已經成為國際棄兒。
2,台灣必須與中共和解——作者認為以台灣的實力完全k不可能對抗中共,台灣若戰則必敗,最好的唯一的方式是與中共和解,以台灣主權換取和平。
3,賴清德政府的對抗政策不可取——作者指責賴清德政府製造恐懼、推高對抗,甚至提出“回歸冷戰式管控”。
4,馬英九時代是榜樣——作者以2008-2016年的國共合作時期為例,暗示台灣應回到那個路線。
5,拒絕和解是基於恐懼——作者批評台灣內部對中共的不信任是基於恐懼而非實際而驅動的,是非理性的選擇。
而其中的核心觀點則是:
一,台灣不具備與中共對抗的實力,戰則必敗。
二,美國不可靠,為了利益一定會拋棄台灣。
因此台灣唯一的出路就是與中共“和解”,即向中共投降。
然而事實真像是:
台灣對美國的依賴是現實選擇,而非浪漫期待
文章將台灣描述成天真地相信美國承諾,但現實是台灣有自己的防衛計劃,並非單純寄希望於美軍出手。
美國的對台政策(如《台灣關係法》、對台軍售)並非美國單方麵對台灣的恩賜,而是美國戰略利益的一部分,是出於美國自身利益的考量,美國的對台政策並非僅僅由川普一人決定,川普的對台政策必須經過美國國會的同意。同時台灣的防禦也並不完全取決於美國,而是美日台的多層次合作。
台灣問題≠烏克蘭問題
烏克蘭和台灣的情況不同,烏克蘭是主權國家,台灣目前是一個未被國際普遍承認的事實上的獨立政體。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是戰爭擴張,而中國對台灣的威脅是政權統一,邏輯不同。美國可能在烏克蘭問題上調整政策,但台灣對印太戰略的重要性更大,美國不會輕易放棄。
中國並未展現可信的和解誠意
文章提到香港問題,但卻故意忽略了關鍵一點:中國在2014年鎮壓雨傘運動、2020年直接推翻“一國兩製”承諾,讓台灣人更不信任中國。
如果北京願意真正以和平方式處理台灣問題,至少應給予台灣更高的國際空間,而不是不斷用軍機繞台、外交封鎖、經濟施壓來逼迫台灣就範。
馬英九路線失敗的現實
馬英九時代確實有經濟交流,但這並未讓中國放棄對台灣的武力威脅。
馬英九執政期間,台灣在國際上持續失去邦交國,香港事件證明“一國兩製”根本不可信。
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就是台灣社會對馬英九“親中政策”的反抗,顯示台灣人民對北京的不信任。
台灣的“恐懼”是有現實依據的
文章認為台灣社會對中國的恐懼是不理性的,但現實是中國每天都在軍事威脅台灣,還不允許台灣以民主方式決定自己的未來。
北京已經公開表示“台獨”就是戰爭,台灣人的“恐懼”不是幻想,而是基於中國政府的實際行動。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龍應台的文章試圖用“和平”包裝向中國妥協的主張,忽略了北京的壓迫性政策。她把台灣人的抗拒描述為“恐懼”,但事實是台灣人基於現實經驗作出的理性選擇。真正的“確保和平”不是“接受中共”,而是強化自身防禦,確保北京無法用武力達成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龍應台在紐約時報的文章
台灣維持和平與自由的唯一途徑是與中國和解
作者龍應台
台灣的計程車司機是出了名的健談,不久前,我在台灣南部坐上一輛計程車的後排座位後,司機轉過身來,興高采烈地問我今天過得怎麽樣,然後突然說道:“今天的烏克蘭,就是明天的台灣”。
他說出了如今台灣各界普遍存在的擔憂。特朗普總統撤回美國對烏克蘭的大力支持,並且於2月底落井下石在白宮羞辱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這讓台灣民眾不禁思考:如果美國為了討好俄羅斯而對烏克蘭做那樣的事情,那它會不會為了討好中國對我們也做同樣的事情呢?
幾十年來,基於如果中國入侵美國會支持我們這樣一種期待,台灣領導人一直把我們與中國的對峙——中國聲稱台灣是其領土,並誓言在必要時以武力奪取台灣——說成是對自由與民主的捍衛。這造成了一種不真實的安全感,使得台灣的政客和民眾未能及時就處理與中國關係的最佳之道做出舉國反思,以確保台灣民主製度的長期存續。
隨著特朗普將民主價值觀和美國的朋友拋在一邊,台灣必須立即開始一場嚴肅的全國性對話,討論如何以我們可接受的條件確保實現與中國的和平,而不是讓大國決定我們的未來。
無論是在網上還是日常對話中,台灣民眾對美國的協防承諾表示出越來越多的懷疑,並且會問:如果美國似乎不再願意支持像烏克蘭這樣的友邦捍衛自由,那麽數以萬計為國捐軀的烏克蘭年輕人是否白白浪費了生命?3月初,一個深受台灣大學生歡迎的網絡平台做了一個非正式的民調,詢問鑒於烏克蘭的最新事態發展,受訪者是否仍願意保衛台灣抵禦中國的進攻還是更傾向於投降。多數人選擇了投降。
台灣總統賴清德似乎對這些情緒視而不見。他非但沒有與台灣各界接觸,就我們應該何去何從發起一場緊迫的全國性討論,反而選擇製造恐懼、引發對抗,並且重拾冷戰時期的那種黑暗言論。
3月13日,以中國的間諜活動、顛覆活動和軍事威脅為由,賴清德正式將中國列為“境外敵對勢力”,並放話加強對與中國的商業、文化和其他聯係的審查。他還宣布計劃恢複軍事審判製度,以起訴涉嫌國家安全犯罪的台灣現役軍人,該製度因人權原因於2013年廢除。台灣的主要反對黨國民黨指責賴清德將台灣推向戰爭,中國則警告說他在“玩火”。
賴清德做法的問題在於,台灣不能再依賴美國的支持。這並非我們現在才意識到的,因為特朗普不隻是背叛烏克蘭,他對捍衛台灣的承諾也已經讓人起疑,他甚至指責我們從美國偷走了半導體業務。
我們早就痛苦地意識到,與任何國家一樣,美國也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台灣,不管老幼,都知道1978年12月16日那天發生了什麽,當時我們的蔣經國總統在淩晨兩點被叫醒,被告知美國將斷絕與台灣的外交關係,轉而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將我們這個冷戰盟友拋棄,使我們陷入日益加深的外交孤立。特朗普的粗暴做法隻是風格不同,而非實質上的差異。
在中國日益強大、美國背棄世界的情況下,台灣加強軍事建設以遏製攻擊的做法是正確的。但要以和平的方式保障自身自由,唯一途徑是要以某種方式與中國達成和解。近幾十年的曆史表明,這是可以實現的。
在數十年的時間裏,兩岸不相往來,基本上處於一種戰爭狀態。但在冷戰結束後,兩岸關係逐漸解凍。在國民黨的馬英九擔任總統期間,也就是2008年至2016年,兩岸關係處於最佳狀態。國民黨強調,與中國的合作是確保台灣穩定繁榮的途徑。
在馬英九執政時期,兩岸在學術、文化和商業領域的交流蓬勃發展,甚至在2015年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了具有曆史意義的會麵。在經曆了數十年的敵對之後,兩岸和解似乎成為了可能。
但是窗口很快就關上了。在台灣,公眾對與中國關係升溫的懷疑與日俱增,尤其是在中國以嚴厲的鎮壓回應了始於2014年的香港民主抗議活動之後,這種鎮壓至今仍在繼續。民進黨不信任中國並強調捍衛台灣主權,這有其正當理由,該黨於2016年贏得總統大選,此後一直執政。與中國的關係重新回到了對抗和恐懼之中。
但恐懼或許才是我們最大的敵人。恐懼滋生仇恨和不信任,以至於在台灣的政治話語中,即使建議與中國和平相處也會被視為天真、不愛國,或者更糟糕的:被斥為投降和背叛。
恐懼還滋生了加強控製的衝動,而賴清德正在追求的正是這種控製。我在1950年代的台灣長大,當時我們生活在戒嚴令下,一直擔心中國的入侵。如今日益緊張的氣氛——台灣購買美國武器、賴清德挑釁性地將中國稱為敵人,以及針對兩岸交流而重新出現的冷戰式的猜疑——都讓人覺得回到了那個令人不安的時代,威脅著和平以及台灣在建立開放的民主社會方麵所取得的進步。
對台灣來說,時間已經不多了。預計特朗普與習近平不久將舉行會晤。在和烏克蘭發生那樣的事情後,特朗普很有可能為了與習近平達成貿易或地緣政治協議,將台灣拋在一邊。
幾乎所有台灣人都希望保護我們所珍視的自由。我們的分歧在於如何實現這一目標——是通過和解,還是與中國的對抗。但有一點現在是清楚的:完全依賴美國、同時拒絕和對抗中國不再是一條可行的前進道路。不首先確保和平,就不可能有民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麵是文章原來的稿子,不小心發上來了
龍應台在紐時奇文
台灣唯一出路即與中共和解
龍應台在《紐約時報》刊登的文章試圖以烏克蘭威脅台灣人民,堅決台灣應與中共“和解”愛國戰爭。實則這所謂的“和解”不過是投降的委婉表述。文章中所表述的,不是對現實緊張的分析,而是對台灣社會的正確性,是赤裸裸為中共統一台灣一次旗幟鮮明呐喊的表演。
?
一、虛構的類比:將台灣比作烏克蘭,是刻意錯誤
龍應台援引特朗普對烏克蘭支持的例子,暗示美國也可能在危急時刻拋棄台灣。這比較無視台灣在美國全球戰略中的核心地位。台灣不僅是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重鎮,更定位居印太戰略樞紐,是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國家海上能源運輸線的咽喉。將烏克蘭與台灣簡單類比,是一種政治上的偷換概念,在台灣社會中製造對美國的不信任,為“疑美論”提供情緒土壤。
二、刻意回避關鍵問題:台灣失守,亞太失守
龍應台文章阻止了台灣若落入中共之手,將引發連鎖地緣政治災難。台灣海峽是日本、韓國等國家賴以生存的要挾道,一旦達到中共“內海”,將直接威脅區域安全,破壞印太戰略穩定。也不可能對這一戰略節點的陷陷坐視不管。因此,台灣安全不僅僅是自身存亡問題,更關係到整個印太秩序的穩定性。龍應台對這些關鍵事實的審視,是意識形態為她“和解即和平”的扭曲論調掃清邏輯障礙。
三、“和解”是假珊瑚,本質上是單方麵投降
龍應台鼓吹與中共“對話”“合作”,以馬英九時期為受害者,掩蓋了馬英九路線的失敗現實。兩岸在馬時期雖有經濟交流,但中共從未放棄武力犯台的準備。即使當年習近平與馬英九曆史性會麵,背後依然是中“和解”的前提應是雙邊對等、互信,但中共始終否認中華民國合法性、拒絕與民選政府對話,又如何可能“和平共存”?所謂“和解”卻是逼迫台灣單方麵讓渡主權的別稱。
四、以自由換和平,是曆史上最危險的妥協
龍應台鼓吹“以和平換自由”,曆史多次論證,任何獨裁姿態都會因為對方的軟弱而收縮。國共三次合作的結果,是國民黨每次都被蠶食殆盡。但正是香港今日最緊張的警戒——中共許諾“五十年不變”,不過二十多年即徹底撕毀承諾。台灣若接受所謂“和解”,結束必然是香港的重演。隻有堅強的防禦能力和堅定的合作堅守,才能真正確保台灣的和平。
五、台灣並非勝算,防禦能力並不弱於中共
龍應台渲染“戰則必敗”的論調,完全忽視了現實軍力對比。台灣擁有成熟的高科技體係,自主研發戰機、導彈、無人機;同時獲得美方先進軍備支持。島內地形複雜、海岸線難以大規模登陸,極大增加了中共犯人反觀中共,軍隊高層因腐敗和內鬥屢遭澄清,軍心不穩,戰力堪憂。在經濟方麵,中共正麵臨樓市崩盤、股市崩潰、失業高企、民怨爆發等係統性危機,包含憂未解之國際貿易然開戰,勢必加速其崩潰。
六、龍應台“對接”的核心立場:五大誤導
• 美國不可靠——她誇大特朗普對烏克蘭的冷淡來暗示美國將背棄台灣,卻又回避美國對台政策係國會與行政兩院共同決定,長期以來已製度化。
•台灣必須“和解”——她否認台灣自我防禦的能力,將“投降”包裝成理性務實,是對現實的逃避和誤導。
• 清賴德政策“好戰”——她抹黑政府的防禦戰略,卻對中共侵犯逼人的軍事威脅阻斷失明。
• 馬英九堪稱典範——她美化馬政府與中共“溫和互動”,卻無視台灣在該時期失去多國邦交,以及社會內部對親中政策的強烈反彈。
•“恐懼”是非理性——她斥責台灣人民因“恐懼”反中,卻無視中共軍機繞台、間諜案頻發、曼哈頓打壓等現實威脅。
七、台灣民眾的“恐懼”是理性認知,而非情緒化反應
龍應台認為台灣對中共的不信任是非理性的“恐懼”,但中共的不信任早已讓“恐懼”成為冷酷現實的理性反饋。中共不準台灣擁有正常的國際空間,每天以軍機騷擾、網絡戰和曼哈頓打壓,還威脅“台壓即戰爭”。在這種持續壓迫下,台灣人民的抗拒不是情緒反應,而是對現實的深刻剖析。
八,龍女士在她文章結尾說:如果不能確保和平,就不可能有民主。
顯然龍女士舔共已經舔到邏輯混亂了,
沒有和平就沒有民主嗎?
烏克蘭現在有和平嗎?沒有,但是烏克蘭沒有了民主嗎?
中國大陸現在有戰爭嗎?沒有,現在的中國正如龍女士說的那樣,中國如今正處於一個太平盛世的令龍女士羨慕的時期,那麽中國大陸現在有民主嗎?當然龍女士一定會說中國現在有全過程民主。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龍應台以“和解”為名,實則鞏固台灣接受中共安排的統一立場,其文章本質上是抵製中共輿論戰的文化包裝。台灣的未來不能建立在幻想會“善意對待”的空中樓閣上,而必須建立在清醒認知、強大防禦和堅定國際合作的基礎之上。
真正的和平,是來自中共不敢武統台灣,而不是台灣先舉白旗。
【龍應台是台灣作家、散文家和文化評論家。2012年至2014年,她首次就任馬英九政府的文化部長。她的作品包括《大江大海一艘四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