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是人非,美好的世界漸行漸遠

沿著鐵軌,遇見歐洲 (11)

物是人非,美好的世界漸行漸遠

接續洛桑行之前,寫幾句題外話,我在前麵的遊記寫到梵蒂岡時,曾經擔憂現年88歲的教宗方濟各的身體狀況,當時說到:“祝願他早日康複!但目前的情況下,也不排除一種可能性,教皇的權力會再次迎來更替,這可不是什麽好事,當今世界動蕩不安,衝突頻發,獨裁者與侵略者肆意妄為,那麽教會將何去何從,會重回保守,還是繼續延續改革?”

複活節當天,看到新聞報道:教宗方濟各在聖彼得廣場中央陽台露麵,乘坐輪椅向民眾致意,並發表複活節文告。他在文告中說:“但願和平之光照耀在整個聖地和全世界。” 同時強調:“在沒有宗教自由的地方,或者在沒有思想和言論自由,不尊重他人意見的地方,就不可能實現和平。”



(網圖)

沒想到,這竟然是教宗最後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翌日清晨,4月21日,教宗方濟各驟然離世,回歸天國。盡管教會現在對世俗的影響已不如往昔,但羅馬教宗去世的消息還是引起了各國政要的強烈反響。澳大利亞全國降半旗表達追思,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說教皇方濟各以慈悲之心“擁抱了全人類”,“無論是否天主教徒都會同樣地悼念他”。

根據教宗方濟各的生前意願,他將被安葬在羅馬的聖母大殿(Basilica di Santa Maria Maggiore),成為自1669年以來第一位不在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下葬的教宗。我們歐遊2個月轉了一圈後回到羅馬的當天就去了這座大教堂,以後會寫寫這座教堂。當時就感覺到這座聖母大殿的重要性,因為是我們歐遊以來遇到的第一座由警察負責進行如機場式安檢的教堂,不知道是不是日常皆如此,還是那天有特別活動。



在教宗葬禮之後,所有80歲以下的樞機主教將齊聚梵蒂岡,在西斯廷禮拜堂召開秘密會議,選出新一任教宗。時隔十二年,聖彼得廣場將再次見證數萬信徒屏息凝望煙囪的曆史時刻,守候白煙從禮拜堂的煙筒裏緩緩升起,期待新教宗的誕生。現實應該不會像電影《秘密會議》裏演得那麽意外頻出吧。

又:計劃最近去梵蒂岡旅遊的朋友們,要上梵蒂岡博物館和聖彼得大教堂官網確認開放的時間,西斯廷禮拜堂在秘密會議期間肯定是關閉的。

-----------

《遇見歐洲 (10)- 洛桑 (上)關鍵時刻,好心的女士拯救了我們》

(接上)洛桑大教堂處於老城中心,所以我們就順便逛逛老城區。作為一座山城,洛桑屬於那種不是一眼就能看盡的城市。街道依山而建,建築層層疊疊,小橋與拱道貫穿其間。我們從一座廣場走下去,轉個彎再走上來,結果又回到了剛才那條路的另一端。

11月下旬,洛桑正好處在深秋與初冬的縫隙中,楓葉尚未凋零,整座城市既有秋日的豐盈與色彩,又開始透出冬季的冷冽與寧靜。一切都剛剛好。



在這樣的城市裏,在這樣的季節裏,腳步自然會慢下來。我們走走停停,看看小巷裏的精品店和鍾表店,聽聽石板路上的腳步聲和遠處傳來的鍾聲。



漫步於高坡低巷之間,腦海中會浮現出一些和這座城市有過短暫交集的曆史名人,曾經的洛桑是一座文化氣息濃鬱的城市,包括伏爾泰、雨果、狄更斯等在內的諸多文豪們都曾在這裏生活、駐足。出生於日內瓦的法國哲學家讓-雅克·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也是其中之一。

1728年,年僅16歲的盧梭來到洛桑,那時他正處於離家出走後的漂泊時期。為謀生計,他突發奇想地冒充起意大利音樂家,不僅自稱精通作曲,還在沙龍開講音樂理論。起初聽眾們對這個"音樂家"肅然起敬,直到一位懂行的聽眾提出專業問題時,盧梭頓時語塞,當場露餡,講座場麵變得尷尬。他羞愧難當,第二天一早便悄悄離開了洛桑。

這段經曆他後來寫進了《懺悔錄》(Les Confessions),坦誠地承認自己的無知和虛榮,他說“我的知識就像一張薄紙,被他一下戳穿。” 自己“語無倫次、滿臉通紅、恨不得鑽進地縫”。可以說,正是這種敢於自省、揭露過往尷尬的勇氣,使《懺悔錄》成為一部打動人心的真實之作。

從老城區步行至湖邊有些遠,我們找到去往湖濱區的M2地鐵站,洛桑的地鐵很有意思,站台是斜的,座椅也是斜的。乘坐地鐵一路下行,來到日內瓦湖畔的烏希(Ouchy)湖濱區,在這裏可以坐船遊湖,如果時間充裕,還能搭船前往隔岸相對的法國依雲小鎮 ,就是那個出品依雲礦泉水的小鎮。



在盧梭逃離洛桑的一個多世紀之後,另一個流亡的詩人也在這裏留下了他的印記。

1816年,一個被稱為“無夏之年”的反常時節,因印度尼西亞坦博拉火山爆發引發全球氣溫驟降,歐洲深陷陰冷漫長的雨季。英國詩人拜倫(George Gordon Byron)當時正旅居日內瓦湖畔,曾短暫地在烏希湖濱停留。他常在湖邊寫詩、乘船、讀書,拜訪伏爾泰曾居住過的宅邸,也會登上洛桑的高處,眺望湖光山色。

正是在這裏,拜倫與雪萊夫婦相遇。有趣的是,坊間傳聞拜倫與雪萊之所以不約而同來到這裏,是因為他們都沉迷於盧梭的小說《新愛洛伊絲》,書中對日內瓦湖畔風光的浪漫描繪,成為他們心之向往之天堂。看來他倆是盧梭的鐵粉,因為一本書,愛上一座湖。這個八卦不知真假,但拜倫和雪萊的友誼確實地久天長。

拜倫曾在成名詩作《恰爾德·哈羅爾德遊記》(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中描繪日內瓦湖的寧靜與美麗,表達了他在湖畔重新找回內心思緒的感受:“清澈平靜的萊蒙湖(即日內瓦湖)!你與我所生活的紛擾世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你的寧靜提醒我遠離塵世的濁水,去追尋更純淨的源泉。”

詩人時常沿湖旅行,在離洛桑不遠的蒙特勒(Montreux)參觀了西庸城堡(Chillon Castle)。這座中世紀的水上城堡曾作為監獄使用,日內瓦宗教改革者弗朗索瓦·博尼瓦(François Bonivard)在城堡的地牢裏被關押多年。



(網圖)

陰冷的地牢、幽暗的石牆與鏽蝕的鐵鏈觸動了拜倫的情懷,當晚他便創作出著名長詩《西庸的囚徒》(The Prisoner of Chillon)。詩歌以一位囚徒的獨白展開,既抒發了對自由的渴望,又展現出麵對命運時的堅韌,語調哀而不傷。他寫道:“鐐銬與我,日久成契,這漫長的馴養,終將你我蝕刻成彼此的模樣。而今枷落,惟餘一聲太息。” (翻譯來自DeepSeek)。這不僅是對囚徒內心世界的描繪,更暗含了拜倫對自身流亡生涯的感悟,展現出浪漫主義文學特有的悲憫與力量。

盧梭的腳步匆匆,拜倫的身影浪漫。當年他們所見的山與水,多半與今日無異,如今漫步湖邊,看水麵起伏如昔,物是人非,令人感慨萬千。



現在的洛桑似乎與哲學和文學無關,有句話描繪得很貼切:"當今的洛桑是體育迷的耶路撒冷。"洛桑火車站入口處就是色彩鮮豔的奧運五環,彰顯了這座城市的特殊身份。五環下麵用法文寫著一行醒目的大字——洛桑:奧林匹克之都。



洛桑是國際奧委會總部所在地。國際奧委會由法國教育家皮埃爾·德·顧拜旦(Le baron Pierre De Coubertin)於1894年6月23日在巴黎創設。由於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國際奧委會為避戰火, 於1915年4月10日將總部從巴黎遷移至中立國瑞士的城市洛桑 。顧拜旦原本計劃讓洛桑成為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永久舉辦城市,但遭到其他奧委會成員反對,才改為每隔四年在世界各地不同城市舉行。1982年,國際奧委會宣布洛桑為“奧林匹克之城”;1993年6月23日奧林匹克博物館在洛桑開館;1993年12月5日,國際奧委會把洛桑升級為“奧林匹克之都”。

有意思的是,盡管“奧林匹克之都”聲名遠揚,但洛桑從未舉辦過奧運會。

奧林匹克博物館正好坐落於日內瓦湖畔,但遺憾的是恰逢星期一,該博物館在每年的十月至四月期間周一閉館,我們因此無緣近距離一睹館內那些見證過國際奧林匹克百年風雲的萬千收藏品。



瑞士旅遊局的網站上有這樣一段話:“想近距離感受奧林匹克運動麽?想體驗運動員的奧運精神麽?或者重溫奧林匹克運動從古代走向現代的足跡?借助最新的計算機及影音媒介技術,所有這些願望將在洛桑奧林匹克博物館變為現實。”

可惜這些的願望於我們在此行中是無緣實現了,隻能在博物館的花園裏走走,這裏也到處在修繕。

入口兩側豎立的兩排大理石圓柱,由希臘政府贈送,圓柱上刻有每屆奧運會的舉辦地。



門前的台階上刻有曆屆奧運會的年份、舉辦城市和在開幕式上主火炬手的名字。這張照片台階的最下麵是2008北京和李寧的名字。



奧運聖火據說是長明不滅的,象征著奧林匹克精神的永恒傳承。但我們去的時候沒有看到熊熊火焰,也許是因為修繕的緣故,暫時熄滅了。遠處是顧拜旦的雕塑。



花園裏的戶外雕塑,一座一座看過去,感覺在翻閱一部形象的奧林匹克史詩。



這座雕塑題為“非暴力(Non-Violence)”,一把手槍的槍管打了個結,象征對暴力的抵製與對和平的呼籲。



沿著小徑轉到花園後方,忽然看到一尊醒目的雕塑:《奧林匹克女神》。立於荷花之上的女神,頭戴橄欖枝花冠,雙臂高舉由橄欖枝編織而成的奧運五環,背後張開和平之翼,造型典雅而充滿力量。



網上介紹,這件作品原是中國雕塑家黃劍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創作的,後由國際奧委會永久收藏,安放於此。

這是一座優美的夢幻雕塑,讓人對“世界夢”與“和平夢”生出無限憧憬。寫下這句話時,難免想到在無序混亂的當下,美好的世界漸行漸遠。那些關於和平、全球化和人類團結的願景,是不是終將會成為水中月鏡中花?

博友亮媽在上篇遊記中留言問我:“洛桑你們沒有參觀奧林匹克展覽館麽?如果我去洛桑要去看看那裏,還有國際排聯總部也在洛桑。”俺這篇算是回答了她的問題。全能亮媽真不愧是排球女將,俺都不知道排球總部也在洛桑,剛才特意上網查了下,目前有超過50個國際體育組織的總部或辦事處設在洛桑及周邊地區,“奧林匹克之都”名不虛傳。

返回酒店的路上經過洛桑大學,順便進去轉了一圈。



校園裏竟然養了不少可愛的黑麵羊,安然地在草地上吃草。它們或許是世界上最有文化的羊了吧?



《遇見歐洲 1- 1335城,一場充滿收獲的旅程》

《遇見歐洲 2- 羅馬(1)三位天才詩人的隕落》

《遇見歐洲 3- 羅馬 2)不會又要迎來新的權力更替吧?

《遇見歐洲 4 - 佛羅倫薩(1)令人意外的那個天選之人》

《遇見歐洲 5 - 佛羅倫薩 2)二次受害,從被侵犯者變為邪惡怪物》

《遇見歐洲 6 - 佛羅倫薩(3)世紀第一爛尾樓的終結》

《遇見歐洲 7- 佛羅倫薩 4)史上最值收養:管飯換來的超級巨星》

《遇見歐洲 8- 佛羅倫薩 5)深遠布局,扭轉了家族的命運》

《遇見歐洲 (9)- 佛羅倫薩 (6)一聲歎息,真理拗不過強權》

無法弄 發表評論於
沒想到洛桑是體育之都,隻知道它在書本上有個二戰中著名的會議在那。中歐的風景很近似,盧森堡、瑞士都是建在山穀裏,很別致。Pope沒了,萬斯成了禍水,這家夥經常口出狂言,不知道說了什麽讓pope傷心的話。希望選出個善良的、同情心的pope。
黑貝王妃 發表評論於
去悉尼和朋友聚了一陣子,沒來看文兒。一會回去看你前麵的兩篇。
教皇走的日子也巧了,不知道下麵複活的是哪一位。
鐐銬與我,日久成契。。。人類的慣性真的是“浪漫”啊:)
暖冬cool夏 發表評論於
洛桑在麥子的筆下熠熠生輝,它是名人的誕生地,麥子的筆賦予它厚重和靈氣!謝謝麥子的介紹,受益多多!
傅江歌 發表評論於
麥親好!每次拜讀你的遊記都耳目一新,受益多多。洛桑是值得一去的好地方,麥親對盧梭,雪萊和拜倫的介紹如詩如畫,浪漫美好,學霸的文筆是杠杠滴!
你預見未來很準確,梵蒂岡真的又麵臨權利更迭。本來覺得方濟各逐漸康複,卻突然離世,令人難過。他捍衛社會公正,同情弱者,平易近人,是難得的好教皇。
洛桑的紅葉分外耀眼,楓樹下的東方美人和芊芊玉手更加迷人!
麥親精彩遊記,銘刻在心!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曉青' 的評論 : 謝謝領導鼓勵,拍花得數你最強,俺努力向你學習。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canhe' 的評論 : 姐姐也看到羞澀的俺了,噓,悄悄地!:)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canhe' 的評論 : 哈哈,+3,荷姐姐太詼諧了。謝謝姐姐和朋友們的美言鼓勵,俺也是邊寫遊記邊學習,和你們一起漲知識。姐姐的台灣行補上了俺錯過的景點和花展,期待繼續跟你雲遊台灣。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可能成功的P' 的評論 : 謝謝可可!大作家觀察仔細,確實是麥子半遮麵的臉龐。:)
“奧運精神和初衷在過去的這麽多年裏也在不斷演變。”,嗯嗯,要做到不忘初心,看來很不容易。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棗泥' 的評論 : 謝謝棗泥姐的海誇鼓勵。是呀,一想到現實,就黯然神傷,有人說:“我們要在無序的世界中過好自己有序的生活”。和棗泥姐共勉!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夜光杯' 的評論 : 謝謝杯子,你的留評又歡樂又精辟,“人類早期社死實錄”,“原來偉大靈魂的黑曆史,就是我們普通人的日常啊”, 哈哈,笑S俺,可不是嘛,讚油墨的杯子!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美菲兒,又去海邊了,你到底回來沒?總是冒泡,等你更文呢。:)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mayflower98' 的評論 : 謝謝花花鼓勵,給你和朋友們一起上杯岩茶,不影響睡眠。你的小說寫得細膩生動,蘭兒的命運牽動我們的心。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亮亮媽媽' 的評論 : “教宗真是做到鞠躬盡瘁啊!把最後的一點點能量獻給了複活節,獻給了他熱愛的上帝。”+1, 方濟各確實是一位名副其實的人民的教宗。
亮媽是早晨去的聖母大殿,人少更有靜謐安詳的氣氛。是的,貝尼尼葬在那裏,庇護九世的跪姿雕像也令人印象深刻。謝謝亮媽補充分享!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亮亮媽媽' 的評論 : 謝謝亮媽,洛桑你一定要去呢,看好開館的時間,我們因為訂了周二去萬國宮的參觀票,隻能周一去奧林匹克博物館,沒想到閉館。等著跟你雲遊。啊?不知道奧黛麗赫本也在洛桑附近生活過,謝謝亮媽分享。剛才查了下,她是在洛桑附近的Tolochenaz去世的,行前功課沒做到家,但我們當時一定也沒時間去,隻能等你將來的遊記了。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ARooibosTea' 的評論 : “上下銜接”,看明白了,謝謝茶兒!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ARooibosTea' 的評論 : 謝謝茶兒的美言鼓勵,你讀了兩遍,太讓俺感動了,俺必須繼續努力!寫遊記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希望俺能堅持下去。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寒一凡' 的評論 : 謝謝一凡!“秀麗的湖光山色,如詩的奧林匹克雕塑,中世紀城堡的悲情,邂逅大文豪們的驚喜。”洛桑之行,小仙女寥寥數語就總結了,微小說的功力金光燦燦。說得好:“奧林匹克火炬終究回重新亮起來”,讓我們都心懷期待。
麥姐 發表評論於
回複 'ARooibosTea' 的評論 : 好久沒見茶兒,先抱抱,再給你上杯醇香的岩茶。
曉青 發表評論於
照片拍得真好,尤其是楓葉!
canhe 發表評論於
哦,對了,忘了說了,看到了麥姐的靚影了,芊芊玉手和藏在大黑眼鏡下聰慧明亮的眼睛!朦朧美!
canhe 發表評論於
回複 'ARooibosTea' 的評論 : 五月花+1,菲兒該是+2,我+3!
教宗方濟各,RIP!真的如亮媽說的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還要成為世上第一位不安葬在梵蒂岡墓地的教宗。
盧梭的腳步匆匆,拜倫的身影浪漫,麥姐的遣詞造句,信手拈來,恰如其分地好,文字功底深厚;洛桑是沒辦過奧林匹克運動會但是奧林匹克總部所在地,。。。讀麥姐的遊記大開眼界大漲知識,圖文並茂的好享受。謝謝麥姐,問好!

————————-
ARooibosTea 2025-04-22 08:37:32 回複 悄悄話 麥兒的遊記寫的非常精彩- 文化、人文、曆史、現狀、上下????接的自然舒緩、文字流暢優美且生動形象。茶兒讀翻翻複複的讀了兩篇,太喜歡麥子的文字了。 謝謝麥兒分享!
可能成功的P 發表評論於
美麗的楓葉秋色-----那是麥姐的一角臉龐嗎?
看到橄欖枝組成的五環,讓人不由得感慨啊。奧運精神和初衷在過去的這麽多年裏也在不斷演變。
謝謝麥姐好分享!
棗泥 發表評論於
麥子麥子,你的遊記不同凡響!好棒的文筆,看得過癮。轉過身來看現實,很擔心,被床鋪統治的美國,不知明日會是什麽樣子。
夜光杯 發表評論於
救命啊,看到盧梭這段真的笑死!原來哲學家年輕時也是中二病晚期患者,在洛桑冒充音樂家被當場戳穿什麽的,簡直是人類早期社死實錄。但莫名覺得好親切是怎麽回事?誰年輕時沒幹過打腫臉充胖子的事呢?現在每次讀到《懺悔錄》裏那些掏心掏肺的坦白,都會想起他在洛桑連夜跑路的狼狽背影——原來偉大靈魂的黑曆史,就是我們普通人的日常啊, 哈哈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ARooibosTea' 的評論 : +1

和茶兒一起讚麥子一篇篇的好文,要好好拜讀。

今年和眾多的人一起一大早在海邊慶祝複活,沒想到轉眼就看到了教宗的新聞。。。。

冒泡問候朋友們!
mayflower98 發表評論於
和茶兒一起擠沙發:)
“~盧梭的腳步匆匆,拜倫的身影浪漫。~”寫得真好!
讀麥姐圖文並茂的精彩的遊記,開了眼界又長了知識。繼續跟讀。
亮亮媽媽 發表評論於
教宗真是做到鞠躬盡瘁啊!把最後的一點點能量獻給了複活節,獻給了他熱愛的上帝。我看過電影“兩個教宗的故事”非常好看。他是屬於特別貼近平民的教宗。紀念他,願他安息主懷。
你提到的教堂我是早上去的。當時並沒有安檢的人,估計是太早了。我也那裏呆了很久。一個人靜靜地坐在那裏聽早晨彌撒的聖歌,特別令我難忘。貝爾尼尼也葬在那裏。
亮亮媽媽 發表評論於
哈哈,世界上最有文化的羊:)麥姐這篇遊記我是一字一句從頭讀到尾。文化體育全都包括了。寫得太好了,謝謝麥姐。等我去洛桑,我一定進裏麵替你多看看奧利匹克展覽館,多拍照片。洛桑邊上還有一座小城是奧黛麗赫本生活的地方。那裏也有她的雕像和墓地。不知道你們去了沒?問好,周中快樂!
ARooibosTea 發表評論於
上下銜接
ARooibosTea 發表評論於
麥兒的遊記寫的非常精彩- 文化、人文、曆史、現狀、上下????接的自然舒緩、文字流暢優美且生動形象。茶兒讀翻翻複複的讀了兩篇,太喜歡麥子的文字了。 謝謝麥兒分享!
寒一凡 發表評論於
教宗方濟各RIP!跟著學識淵博的麥子遊奧林匹克之都洛桑,流連忘返,秀麗的湖光山色,如詩的奧林匹克雕塑,中世紀城堡的悲情,邂逅大文豪們的驚喜。奧林匹克火炬隻是暫時熄滅,它終歸還是會重新亮起來的。 讚麥子好文!
ARooibosTea 發表評論於
今天很幸運、搶了麥子沙發。 各位快來擠擠:)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