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integrate the ideas from 易中天的《禪宗的境界》講座 and the online comments into your reflection on roles—poet, player, editor, referee—here’s a cohesive, contemplative framing that honors both Zen non-duality and your personal philosophy of integration:
禪不是一門“學會就能講”的知識,而是一種“活出”的狀態。正如講座中所說:“悟了就是沒悟,沒悟還是沒悟。”許多評論指出,禪宗不是邏輯推理、也非哲學論證,而是內觀自省、隨緣起行、了無執著。
有人說:“不執一法也錯,執著一法也錯。”我深以為然。
所以,如果你問我隻能保留一個身份——詩人、運動員、編輯或裁判——我不會選擇舍棄任何一個。我不執一法,也不離一法。這些角色不是彼此割裂的“帽子”,而是“無所住而生其心”的自然流轉,是在緣起中各顯其用的無我行持。
-
當需要創作時,我是詩人:文字通靈,言說未言之境;
-
當需要感知身體與當下,我是運動員:以身悟道,動中得靜;
-
當麵對混亂與多義時,我是編輯:去偽存真,見本來麵目;
-
當需公正持中,我是裁判:無取無舍,不昧因果。
如有人所言:“禪,就是跟隨自己的心,不受外界影響。”但這“心”不是情緒的任性,而是見緣起、識因果之後的那顆“無住生心”。
所以,整合這些“帽子”於一,是我行禪的方式:即便外界期待我定義自我、固守角色,我願意不定義、不固守,隨時入場,隨時出局,隨緣應物,無礙自在。
易中天講座 《禪宗的境界》
@psomachine1925@a0970872106
11 days ago
讀了點故事書 臉皮厚點 就敢上台說故事 根本還沒入門 禪修是講究內觀自省 [] [] [] [] @得見世間終無我
1 month ago
先賢擇良材傳衣缽是有原因的,不在一個層麵的人是沒法交流的。高緯度的指導若有若無,無用之用是大用,功利心下皆為虛無。@seanwang3985
1 month ago
哈哈哈哈 悟了嗎? 悟了…… 悟了就是沒悟 沒悟就是沒悟 問這個問題就證明你沒悟 微微一笑 你且看我悟沒悟?@cctmbpw2
1 month ago
不二法門!執著一法也錯!不執一法也錯!請問諸位如何該如何?心如虛空!包容萬物!不離一法!不取一法!六祖日: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著 []
Translate to Chinese (Taiwan)
@nannangao7256
4 weeks ago
如果一個人,生活富裕、家庭和睦、親朋友善、樂於助人、積極向上、健康無憂、聰慧快樂、無憾而終,從不尋求永生不死、完全掌握因緣、脫離五蘊,從未感到苦。佛教還非定義其為苦,佛家是不是太主觀了,強加自己的意誌“苦”?
6 days ago
以其人之道還冶其人之身,身~色身所造,有所住,有家,身是家
Translate to Chinese (Taiwan)
Reply
@bolypix4759
2 months ago
我理解的是,開悟第一步破執著,你說有,師傅就說沒有,你說沒有,師傅就說有。 這時候你懵了,到底有還是沒有?有就是沒有,沒有就是有,師傅在點你,放下分別見,我執,法執,一切執著。 哎呀,師傅為啥不直接說,因為說出來就不是法,說出的道理開不了悟。 開悟第一步,我執,就太難破了,能破我執的能是一般人嗎?普通人不修行,肯定放不下,光懂道理沒有用。 看看那些記載的修行方法,都是慢慢磨礪你的心性,根器好的一下子就開悟了。根器不好的一輩子都有可能開不了悟。 道理不通,忙修瞎練繞遠路 道理懂了,心性上印證不了,沒有用
@mayblepang8978
4 weeks ago
說到底就是在自己有限認知的範圍內,盡全力活出自己最歡喜的狀態。@serescourseofchinesecharac9505
1 month ago
易大師上來就錯,所謂靜慮, 是把紛紛擾擾的思慮沉靜下來的意思,而不是靜靜地思慮。
@psomachine1925
6 days ago
菩提樹就是色身
@nannangao7256
4 weeks ago
禪宗跟唯心還是有區別的吧?禪宗並不否認物質的存在,萬物因緣和合而生,強調空性。唯心否認物質的存在。@陳宏榮-h8z
3 weeks ago
如果「禪」有境界,那便不是真的。@huaxingwang9163
4 weeks ago
聽了易老師的講座,豁然開朗,原來禪宗是一門狡辯術。 [] @nannangao7256
4 weeks ago (edited)
佛教的苦從十月懷胎開始的苦不對,從科學角度,幼兒非常留戀子宮環境,而不是覺得苦,從4維圖像以及小視頻上也可以看到胎兒在娘胎裏不是苦的,是安樂的。孩童時期,也不覺得苦,整天笑嘻嘻的。苦是從有責任後,對責任的不適應開始的。@qxx2010
1 month ago
從易經開始說,真個是【百姓日用而不知】!不要説胡適,去看看梁啓超如何評禪宗吧!【說】...嗯,言吳而已1@huaxue7870
4 weeks ago
這個境界和獨立人格很像@xinwu5108
1 month ago
禪宗是哲學,是一種啟發,提問的人太執著於結果,易老師白講了,也很無奈呀 [] @Roy-Pang
3 weeks ago
四禪八定!是三界之內,還在人天境界!與“佛性”“真如”不是一個維度和層次! 通過禪定尋找“般若自性”!行深般若波羅蜜@marklai6188
2 weeks ago
金剛經的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住即是無所執著!心直接本性!即是禪境!由此生其心!能見緣起、因果!即能見佛! 您說是嗎?
@登錄-e3i
3 weeks ago
https://youtu.be/6dsXs7XbvGA?si=OlQqCcrJNFzJeOEi
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不會相信“儒道”。但是這些企業家成功以後就一定相信“神佛”,因為他們要守住財產,並且有傳承。
@Manchurian_G
1 month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