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晨美國演講帶來西湖大學的美麗校園



世界一流免疫學家董晨的華大學術報告,為美國院士和意大利裔華大教授Marco Colonna邀請來的,聽眾規模相當可觀。

Marco盛讚西湖大學的校園設計,稱它似細胞的結構。Marco可能太熟悉了我們樓下Maya Lin設計和阿肯森的病人捐贈的水壇與廣場,從天空拍照也是細胞核與胞漿的結構,那裏正在翻修花園。

我憑感覺認為,西湖校園是中國富有後砸錢請的外國建築設計師的作品。果然ChatGPT這樣說:“西湖大學校園的設計由德國建築事務所HENN(海茵建築)主導,其總體規劃采用了同心圓的布局理念,包括學術環、水環和生活環,旨在促進跨學科交流和融合校園生活與城市環境”。

施一公曾經吹牛西湖大學在建校五周年後將成為中國的Caltech或Rockefeller,這沒有實現,西湖校園到是建的確實漂亮。西湖大學違背了他們創校時的兩大初衷,一個是小而精的研究型大學,他們現在也從上海請董晨去創辦醫學院;其次他們已經不談民辦了,弄個黨委好從政府圈錢。

董晨應該是現在中國工作的最為傑出的免疫學家,也是一位humble guy。他最大的科學貢獻是發現了Th17, 一種產生大量細胞因子IL-17和對抗感染免疫和自身免疫都意義重大的T細胞亞群,他應該與華大前教授Casey Weaver共同獨立地發現了Th17。

具體時間應該是董晨在西雅圖華大轉向MD Anderson做助理和副教授期間做出的,如果我在時間上沒有記錯的話,他在西雅圖華大不是太高興。

董晨從耶魯著名教授Richard Flavell實驗室做完博士後,找到西雅圖華大的免疫係做助理教授,當時那裏是美國免疫領域的重鎮。但是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西雅圖華大的免疫學都趕不上我們聖路易斯華大,董晨這次也為首次獲邀聖路易斯華大演講感到榮幸。我們主要是醫學院各係都有龐大的傑出免疫學家,西雅圖華大則主要是以Michael Bevan為首的免疫係厲害。

董晨現為中科院院士,他在西雅圖隻工作了四年就去劉勇軍做主任的MD Anderson免疫係,在那裏做到正教授後海歸清華。當時施一公請董晨回清華做醫學院院長,但是董晨本人是學生物的非醫生,這是天朝的一大特色,學生物、農學或獸醫的家夥們主導中國醫學。

董晨在耶魯突飛猛進,三年至少發表三篇Nature或Science, 一改他跟拉斯卡獎得主和B 細胞發現者的UAB教授Max Cooper做博士生的低產出,當年Max應該是擔保這位發表記錄很普遍的學生的巨大潛力。

董晨是在我們同濟校園長大的,他是同濟兒科教授董永餒的大兒子。他沒有聽從老爸的建議讀同濟,而是本科讀的武大,但是他弟弟是同濟8年製畢業的。董晨還是在家底厚的條件下長大的,當時記得他能進專業機構進修英語,這是窮人家的後代無法獲得的機會。組織方將董晨的簡曆發給了大家,他是武漢生和武漢長,現在仍然是中國公民。

似乎經曆了好多篇問題論文和因為Animal Protocol問題導致JCI的論文撤稿,在他頭上的烏雲已經散去,董晨現在國內做得像美國一樣好。從2013年回國已經工作了三個單位:清華,上海交大和西湖,回國這麽多年英語仍然說的很好。Caltech的代表在剛改革開放後去北京見錢學森,發現他己經不怎麽會說英文了。

Casey Weaver是Emil Unanue實驗室的博士後,我們以前在校園裏見到的很普通的美國白人。記得他在華大獨立做過助理教授,轉道去的阿拉巴馬(UAB)發現了Th17。從華大出來的傑出人士太多了,似乎UAB病理係的半邊江山都是從華大出去的人打下的。

可以看Casey Weaver當選美國NAS院士的介紹:“Casey Weaver is an immunologist who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 of CD4 T cells. He is best known for his contributions in defining the Th17 subset and its function in host defense and immune-mediated disease of the intestines. Weaver was born and raised in Gainesville, Florida, where he attended the University of Florida for degrees in Biochemistry (BS) and Medicine (MD). He received post-doctoral training in immunology as a resident in pathology at Washing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in St. Louis before joining the faculty of the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 where he is currently the Wyatt and Susan Haskell Chair of Medical Excellence.”

(“凱西·韋弗(Casey Weaver)是一位免疫學家,專注於CD4 T細胞的發育和功能研究。他因在定義Th17細胞亞群及其在宿主防禦和腸道免疫介導疾病中的作用方麵的貢獻而聞名。韋弗出生並成長於佛羅裏達州蓋恩斯維爾,在佛羅裏達大學獲得生物化學學士學位和醫學博士學位。隨後,他在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接受了病理學住院醫師培訓,並進行免疫學博士後研究。目前,他是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病理學係的教授,擔任Wyatt和Susan Haskell醫學卓越講席教授”)。



同濟校友和美國堪薩斯大學病理係主任鄭興龍教授也是從華大出去在UAB當過檢驗科主任,他在去年受邀到北大參與組織的專業會議演講,講座是北大教授羅金才引介的。

鄭教授還是不離本行,講他在聖路易斯華大克隆和純化的ADAMTS13, 一種在凝血過程中重要的蛋白水解酶,當時是與人類凝血瀑布反應發源地西雅圖華大的激烈競爭中完成的。該酶自九十年代被發現能切割vWF以來,意義越來越重大,現在更是對HUS和TTP的鑒別診斷與治療擁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與五十年代同濟北京校友侯雲德和吳旻相比,同濟校友現在北京也輝煌。我說了好多年的局麵已經形成,這些同濟北京傑出校友包括北大分子醫學研究所所長肖瑞平,北京阜外醫院院長胡盛壽院士和北京301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張旭院士。

我開始以為是北大教授羅金才陪鄭興龍在北大食堂就餐,兩位教授都很精神。他都回到了學生食堂,似乎都年輕了不少。後來得知是在香格裏拉酒店拍照的,會場也是在那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