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不如相見

       四十年前走出大學校門,一腳踏入社會,便開始了人生艱辛拚博的曆程,畢業最初那些年,偶爾路過某座城市,短暫與相好同學小聚的機會算起來也就那麽幾次。那時通訊還沒現在這麽發達,逐漸的絕大多數同學便失去聯係,再也未曾謀麵。

      時間來到九十年代中後期QQ的出現,各地同學又開始有了消息,加之微信的普及,同學群的建立,曾經的老同學又開始熱絡起來。

       我們這個大班六十多個同學絕大多數都在國內工作生活,無巧不成書的是隻有平和我先後來到了澳州,在墨爾本生活了十多年後才知道平比我更早來到悉尼。從同一個起點踏入社會,又不遠萬裏,不約而同來到澳州這塊美麗而神奇土地紮下根來,安家立業,是機緣巧合,更是冥冥中的緣分。

       同在一個國家,相距那麽近,萌生見到平同學的想法是很自然的事。

       八十年代初的大學生自幼在物質匱乏,信息閉塞,思想保守的環境中長大,初高中階段除了通霄達旦的題海練習,加班加點補課,根本沒有其它任何社交活動,正常的社交體驗少得可憐。等到進入大學,身體雖然進入18歲,但心智似乎還停留在初中時期。說來也許不相信,大學幾年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們幾乎沒有接觸,除了班級活動,男女生之間根本沒有個人交往,一堵無形的牆似乎將男女生無形的阻隔開來。我不記得在大學那幾年是否與平有過交談。盡管我們有著一段共同的成長經曆,也有著共同朝夕相處的同學的深厚情意,四十年過去了,但不得不承認,我與平即熟悉又陌生。畢業四十年了,每個人都在變化,平到底屬於那一類型,我無法想象。

      這個聖誕節決定去悉尼呆上一段時間,想見平的願望最終戰勝了我的疑慮。

      果然平得知我要去見她的消息後,真誠而熱情的歡迎我們夫婦的到來,早早的在風景秀麗悉尼港預定了一家安靜舒適的西餐廳,平的丈夫,女兒全家陪同我們相談甚歡,渡過了一個美好,愉快的下午。盡管歲月的風霜讓我們不再年輕,但我們的熱情一如繼往,我們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依然如故。

      “懷念不如相見”願同學友情似奔騰不息的濤濤江水,淵源流長。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