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嚇孩子

喜歡寫隨感,東南西北,想到啥寫啥
打印 被閱讀次數

這是十個古老的德國兒童故事,專門用來嚇唬孩子的。

當我初來德國,進入德語班學習時,就在課堂上讀到過這些恐怖的故事,尤其它的畫很奇特,在我的腦中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隻不過,當年的注重點在德語上,沒有細究這個故事背後所藏匿的目的。

180年前,法蘭克福有一位醫生,創造發明了這種嚇唬德國小孩的故事。我們知道,教育孩子是一件頭疼的事情。孩子鬧,大人沒法跟他論理,他心智還沒有長成,不明白成年人的那些道理。大人又沒有很多的精力,圍著不停吵鬧的孩子轉,於是產生了恐嚇的念頭。

今天,醫學發達了,給那些特別吵的孩子冠以一種名字ADHS。其實,很調皮的孩子,往往很聰明。我哥哥的孩子就屬於這樣的類型。老師在課堂上管束不了他,就認為這個孩子屬於ADHS病症,讓我嫂子帶孩子去看醫生。這種做法,對家長孩子的打擊特別大,因為他們被人打入另類,在社會上受到歧視。

Der Struwwelpeter: Bilderbuch: Lustige Geschichten und drollige Bilder für  Kinder. Frankfurter Orig.-Ausg. : Hoffmann, Heinrich: Amazon.de: Bücher

今天的孩子還有其它的病症:厭食症和手機上癮。不要以為,180年前的孩子比較好弄,其實,都一樣麻煩,否則,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書籍。這本書的名字叫《Struwwelpeter》,一個非常奇怪的名字。這本書傳了將近200年,如此地有名,以至於在法蘭克福專門建立了一所相關的博物館。

寫這本書的醫生,名字叫Heinrich Hoffmann。這是一本插畫童書,原本是想寫一部關於聖誕節故事的書,送給他三歲的兒子。今天,這本書有上千種不同的版本,並且被翻譯成各種文字。它們或被改寫成諷刺文本,或者反其道而行之,或者當作宣傳作品,或者用其它的插圖代替。令人驚奇的是,這部作品很受歡迎,以至於直到今天還活著,沒有死去,真讓人驚奇。這是為什麽呢?有人找出原因,是它的“Anschlussfaehigkeit”,它適合任何朝代。

這本書裏,有許多小故事。比如《漢斯看天》,讀者讀著讀著,就會想到,今天的孩子時時刻刻地看手機,像一部機器人似地走在大街上,邊走邊看;《Zappel-Philipp》讓人想到患ADHS的小孩;《不喝湯的Kaspar》仿佛今天有厭食症的兒童。盡管當年還沒有這些專有名詞,但是法蘭克福的醫生,認識小孩子身上的這些症狀。他寫這本書的本來目的,是為了保護孩子。但是後來,被反其道而用之。

《允吸大拇指的孩子》當年是為了警告孩子,這麽做會引發炎症。結果,當年的我讀了故事後,嚇了一大跳。因為書裏的大人是這麽嚇唬孩子的,當大人不在家的時候,不可以偷偷地允吸大拇指,否則大拇指會被一把大剪刀剪掉。這個對於心智不成熟的孩子,恐嚇太大了吧?!還有《玩火柴的泡利納》,目的是警告孩子們小心火的傷害。Struwwelpeter是書中一個小孩的名字(很奇怪的一個名字,在德國35年,從來沒有聽過有這樣的名字),其實Struwwel是俚語“蓬頭”,Peter就是一般小孩的名字“彼得”。他不喜歡被大人理發和剪手指甲,以至於書中將他畫成一個很奇怪的樣子,像一個滿頭刺蝟的大盜。Hoffmann醫生筆下的人物,被人稱作黑色教育形象,經常被猛烈地批判。



這個醫生出生於1809年,死於1894年,他是一位研究青少年精神病學的醫生。在家庭裏,他不是一個嚴厲的家長。在博物館裏人們可以發現,他喜歡寫諷刺小品,畫漫畫,喜歡黑色幽默,性格天真得像孩子。德國有一個電視節目《你懂幽默嗎?》我覺得西方人比較會幽默,像我這樣的人,有點遲鈍有點迂腐還有點一本正經,所以根本就享受不了類似《你懂幽默嗎?》這類電視節目。

Hoffmann醫生成立了一個俱樂部,在這個俱樂部裏,每個成員都是一種蔬菜。出版社老板是“白蘆筍”、醫生是“洋蔥頭”。“白蘆筍”和“洋蔥頭”合作,出版了兒童書《Struwwelpeter》。第一版出現於1845年,當時用的是筆名Reimerich Kinderlieb (意為愛孩子的Reimerich)。沒想到,一下子就風靡了世界。以至於皇帝威廉一世也接見了作者。

原版稿由醫生的兒子小卡爾,在1844年作為聖誕禮物收到。當時,聖誕節到了,醫生想為三歲的長子買一本童話書送給他,他找來找去,找不到合適的。最後決定,自己畫一本書,送給兒子作為禮物。後來,這本書受到了朋友們的喜愛,大家極力建議醫生將之出版。現在原稿收藏於紐倫堡國家博物館。其實,這本書對於今天那些愛胡鬧的小孩子,仍然有約束作用。原因是Hoffmann醫生正視了小孩大人之間的衝突,不管哪個國家、哪個家庭,哪個朝代,大家都會碰到相同的問題,小孩子必須讓他們知道危險,必須要受到警告,必須要恐懼,必須要學會遵守紀律等等。用故事和畫麵,用幽默和想象,來教育孩子,讓他們學習到經驗,避免傷害自己。這就是這本童書的意義,永恒不衰的原因。

說到這裏,我想起了母親告訴我的一件事情。上世紀五十年代,母親生了我姐姐和哥哥之後,為了找到更理想的工作,每天晚上去讀夜校。我父親每天都工作到很晚。所以,家裏每天晚上就隻有二個小孩子。我哥哥小時候很調皮,他會玩火。還好,他點火放在抽屜裏,再關上。由於沒有氧氣,火自動熄滅了。如果我哥哥當時能夠讀到這本兒童書,書中玩火的泡利納,最後被全部燒光,他可能就會害怕,就不敢這麽做了。我對媽媽說,你膽子真大,就不怕出事?當然,當年大家都是這麽做的,把門一鎖,大人就出門了。放在今天是不行的,大人會受到懲罰。

undefined

維基百科上的資料:

蓬頭彼得》(德語:Der Struwwelpeter)是由德國醫師海因裏希·霍夫曼於1845年創作的童話故事書,由十個配有插圖的故事組成,在文辭方麵帶有押韻。每個故事都有明確的寓意,以誇張的方式展示了兒童若行使不當行為所導致的後果。本書書名《蓬頭彼得》源自書籍的第一個故事,主人公名為彼得。該書也是最早的兒童讀物之一,其以書籍形式將視覺和語言敘述相結合,因此也被視作漫畫書的前身作品。現今針對該書的研究有認為是各種不同程度的兒童精神疾病的隱喻。

澳洲紫薇 發表評論於
長見識啦,謝謝你的介紹!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