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教育製度摧殘人材和摧殘青年
毛澤東:“《舊教育製度摧殘人材,摧殘青年》“。
毛澤東:“現在學生課程太多,對學生壓力太大。講授又不甚得法。考試方法以學生為敵人,舉行突然襲擊。這三項都是不利於培養青年們在德、智、體諸方麵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發展的。“
毛澤東:“現在的考試,用對付敵人的辦法,搞突然襲擊,出一些怪題、偏題,整學生。這是一種考八股文的方法,我不讚成,要完全改變。我主張題目公開,由學生研究,看書去做。例如,出二十個題,學生能答出十題,答得好,其中有的答得很好,有創見,可以打一百分;二十題都答了,也對,但是平平淡淡,沒有創見的,給五十分、六十分。“
毛澤東:“曆代狀元,都沒有很出色的。唐朝有名的詩人李白、杜甫既非進士,又非翰林。韓愈、柳宗元隻是二位進士。王實甫、關漢卿、羅貫中、蒲鬆齡、曹雪芹也都不是進士和翰林。就是當了進士和翰林也是不成的。明朝搞得好的,隻有明太祖、明成祖兩個皇帝,一個不識字,一個則識字不多。以後到嘉靖,知識分子當政,反而不成了,國家就管不好。書讀多了,就作不好皇帝。劉秀是個太學生,而劉邦則是個大草包。“
毛澤東:“現在學生課程太多,對學生壓力太大。講授又不甚得法。考試方法以學生為敵人,舉行突然襲擊。這三項都是不利於培養青年們在德、智、體諸方麵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發展的。“
正當人們欣賞《光明日報》刊登的毛澤東詩詞墨跡的同一天,毛澤東在人民大會堂召開關於教育革命的座談會,後來人們往往稱之為“春節座談會”。參會的有劉少奇、鄧小平、彭真、康生、林楓等中共中央要員,還有郭沫若、黃炎培、章士釗等特邀人士。
毛澤東主持座談會,簡短的開場白之後,毛澤東請鄧小平談學製問題。毛澤東的插話就是收入《毛主席論教育革命》節錄稿的第一句:“(我看)學製可以縮短。”在鄧小平談罷學製問題之後,毛澤東說了一大段批評現行考試方法、評分標準的話:
“現在的考試,用對付敵人的辦法,搞突然襲擊,出一些怪題、偏題,整學生。這是一種考八股文的方法,我不讚成,要完全改變。我主張題目公開,由學生研究,看書去做。例如,出二十個題,學生能答出十題,答得好,其中有的答得很好,有創見,可以打一百分;二十題都答了,也對,但是平平淡淡,沒有創見的,給五十分、六十分。“
毛澤東甚至認為考試可以交頭接耳,“人家做了,我抄一遍也好”。這當然是極而言之,頗有矯枉過正的意味,所以加了一句:“可以試試點。”
盡管當年毛澤東提倡和實行的“教育革命”已被走資派們徹底拋棄,但是再細心看看如今目下走資派特色政府治下的教育狀況,毛澤東當年苦口婆心所責難的《舊教育製度摧殘人材,摧殘青年》似非捕風捉影。
也是出於自身的學習體驗,毛澤東對於自學成材的傑出人物特別欣賞。談話中一連列舉了中國的孔子、祖衝之、李時珍,外國的富蘭克林、瓦特和高爾基,強調他們“沒有上過什麽中學、大學”。毋庸諱言,毛澤東確實有著強烈的反知主義傾向,但是強調啟發,強調自學,充分肯定實踐,總不失為真知灼見。
與傳抄稿相比較,毛澤東審定的節錄稿所刪節的最重要的一段話,是關於狀元無學問與評論幾位帝王的內容:
“曆代狀元,都沒有很出色的。唐朝有名的詩人李白、杜甫既非進士,又非翰林。韓愈、柳宗元隻是二位進士。王實甫、關漢卿、羅貫中、蒲鬆齡、曹雪芹也都不是進士和翰林。就是當了進士和翰林也是不成的。明朝搞得好的,隻有明太祖、明成祖兩個皇帝,一個不識字,一個則識字不多。以後到嘉靖,知識分子當政,反而不成了,國家就管不好。書讀多了,就作不好皇帝。劉秀是個太學生,而劉邦則是個大草包。”
毛澤東在1958年,從南寧會議、成都會議一直到5月間召開的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一再號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不要怕馬克思,更不要怕教授。這一年發動的以“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為標誌的“教育革命”,一度轟轟烈烈,但隨著走資派和右派們的消極對抗,這場“教育革命”亦偃旗息鼓。
1962年9月,毛澤東在八屆十中全會上發出“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的呼籲,其中對知識分子的“陽過來,陰過去”特別警惕,文藝和教育因此成為格外關注的領域。毛澤東召開春節座談會,成為新一輪“教育革命”的發端。
1964年3月10日,毛澤東就北京某中學校長關於減輕學生負擔的信件作出批示:
“現在學生課程太多,對學生壓力太大。講授又不甚得法。考試方法以學生為敵人,舉行突然襲擊。這三項都是不利於培養青年們在德、智、體諸方麵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發展的。“
8月29日,毛澤東接見尼泊爾教育代表團。《毛主席論教育革命》節錄談話的兩小段,一段是關於“要想當先生,就得先當學生”,“向人民群眾學習”的論述;另一段是關於“文科要把整個社會作為自己的工廠”的論述。
大體上可以說搞工業的知識分子比較好一些,因為他們接觸實際。搞理科的,也就是搞純科學的差一些,但是比文科還好一些。最脫離實際的就是文科。無論學曆史的也好,學哲學的也好,學經濟的也好,都太脫離實際了。他們最不懂得世界上的事情。
這就不難理解,毛澤東何以在1968年7月21日作出那個“大學還是要辦的,我這裏主要說的是理工科大學”的批示。(該批示其實是間接地表達“不必辦文科大學”這一固有的觀念。)
9月27日,毛澤東對中央音樂學院某學生給他的信寫出“信是寫得好的,問題是應該解決的”的批語,指示中宣部部長、新近成立的“中央文化革命五人小組”副組長陸定一“在教師、學生中先行討論,收集意見”。
據編輯《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的中央文獻研究室披露,這位學生在致毛澤東的信中說:由於長期地、大量地、無批判地學習西歐資產階級音樂文化,資產階級給了我院師生以極深刻的影響。我們迫切希望能引起領導的極大重視,采取堅決的措施,從根本上製止資產階級思想的繼續泛濫。
這位學生還說:“我對學校工作的最大意見是學校沒有能夠堅決貫徹階級路線,院內師生的階級成分十分複雜,工農子弟少得可憐。”
這位學生還說:“學校的辦學方針也需要進一步明確,學校究竟培養什麽人?在我們的教材中、舞台上,應不應該徹底趕走帝王將相、公爵、小姐、夫人,而換上我們的工農兵?”
郭沫若的兒子郭民英作為該學院小提琴專業的學生,在此後不久該學院發起的“徹底清除師生中十分嚴重的崇洋思想”的批判聲浪中,深受刺激而黯然退學。
順理成章,“文革”發動之初,毛澤東在1966年5月7日致林彪的信中強調:“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統治我們學校的現象,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
其實,在1964年毛澤東關於“教育革命”的言論中,最能體現第二輪“教育革命”特點的,是7月5日與其侄子毛遠新的談話(收入《毛主席論教育革命》一書):
階級鬥爭是你們的一門主課,你們學院應該去農村搞“四清”,去工廠搞“五反”。不搞“四清”就不了解農民,不搞“五反”就不了解工人。階級鬥爭都不知道,怎麽能算大學畢業?
毛遠新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當年簡稱“哈軍工”)的學生,毛澤東在談話中特別考問林彪提出的“四個第一”的具體內容。這就不難理解,為何毛澤東召開主題是“教育革命”的春節座談會,卻在開場白裏提到“各個部門都要學習解放軍搞政治部,加強政治工作”。
《舊教育製度摧殘人材和摧殘青年》,還《學生遭老師體罰》。這在文革中受過嚴肅批判過,包括在文革中《徹底清除師生中十分嚴重的崇洋迷外的思想》。
在當今走資派中國特色社會,《崇洋媚外》己成盛世時代。而有一個領域似乎常常被指為《崇洋媚外》的重中之重的重災區,那就是走資派中國特色社會的高校。
走進一些高校,人們不難發現部分令人深思的現象。首先,在師資引進方麵,某些高校對海歸人才過度追捧。仿佛隻要有海外留學背景,就天然地高人一等,在招聘中給予特殊待遇,從高額的安家費到職稱評定的快速通道,而本土培養的優秀人才卻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獲得同等的機會。
在課程設置上,也存在對國外教材和教學模式的過度依賴。一些專業課程幾乎完全采用國外教材,而對國內優秀的學術成果和教材視而不見。這不僅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對本土知識體係的了解和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壓了國內學者的積極性。
還有一些高校在國際交流活動中,表現出過度的謙卑。對國外高校的來訪人員熱情過度,各種高規格接待,而對國內的交流活動則相對平淡。甚至在一些合作項目中,不惜犧牲自身利益,隻為能與國外高校 “攀上關係”。
為何高校會成為崇洋媚外的重災區呢?一方麵,曆史原因不可忽視。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裏,中國在科技、教育等方麵確實與西方發達國家存在一定差距,這使得一些人形成了國外的月亮更圓的觀念,這種觀念在高校中也有所延續。
另一方麵,部分高校為了提升自身的國際排名和聲譽,盲目追求國際化指標。國際學生數量、國際合作項目等成為了衡量高校水平的重要標準,這導致一些高校在發展過程中過於注重表麵的國際化,而忽略了本土文化和教育的核心價值。
此外,一些師生個人的心態問題也是原因之一。部分學生認為留學歸來就自帶光環,在就業等方麵更具優勢,於是紛紛向往海外留學;部分教師也存在對國外學術成果過度崇拜的現象,缺乏對國內研究的自信和支持。
高校中的崇洋媚外現象帶來了諸多負麵影響。首先,它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價值觀。讓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產生對本土文化的不自信,甚至盲目崇拜西方文化,不利於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和文化自信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其次,它阻礙了國內教育和學術的發展。對國外的過度依賴使得國內優秀的教育資源和學術成果得不到充分的重視和利用,影響了我國教育和學術的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新聞:《中國多名小學生遭老師體罰 寫信給警察叔叔求救卻…》
中國多名小學生遭老師體罰 寫信給警察叔叔求救卻…
浙江省瑞安市錦湖實驗小學廢棄校區,有網友探險時發現“警察叔叔信箱”裡的多封信件都指稱遭到老師體罰。(圖擷自微博)
小孩求救卻無人知曉!浙江省瑞安市錦湖實驗小學廢棄的沙河校區,1日有網友在探險時發現留在原地的“警察叔叔信箱”,裡麵有多封信件指稱遭到楊老師體罰,或者是被同學霸淩,但這些求救信顯然沒離開過信箱,當局表示目前正在了解狀況當中。
從中國微博上流傳的影片可以看到,有學生寫下“我是6年6班的陳同學,我的班主任楊老師將我的臉捏青又捏紫,還打了幾巴掌(用力打的)”;還有其他學生舉報楊老師“用書打同學的臉”、“用手捏同學的臉變紫”,部分信件則說明自己遭到校園霸淩的情形,希望警察叔叔能幫忙。
不過.錦湖實驗小學沙河校區已經廢棄,這些信件就留在信箱內無人在意,若不是有民眾探險找到恐怕就此石沉大海。據了解,錦湖實驗小學已在今年9月將師生分流到其他校園,這名楊老師目前可能在瑞安市安陽實驗小學教書。
瑞安市教育局今天(2日)表示,當局已經展開調查,楊老師若有違規違紀行為將會有相應處理,安陽實驗小學則指稱校內並未發現體罰情況。
中國網友對此議論紛紛,有人感歎這件事隻有小孩認真了,“學校和警察叔叔都是做做樣子的”,還有人直指“這在中國很正常不過了”,不少民眾則要求當局一定要嚴查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