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姨媽也對我們說過"何不食肉糜?"
如果您打開這篇博文,就中了俺標題黨的奸計了。其實我大姨媽沒對我們說過"何不食肉糜?"不過她說的內容差不多,不嫌棄的網友請耐心讀下去。
大姨媽生於1903年,屬兔的。屬兔的run得快,1920年代就潤到曼穀了。我們潮汕地區人多地少,城市青年人就業困難,農村也不夠田耕。因而自古便有"過番"(潮州話:移民到外國)的傳統:到了十七八歲,父母買張船票送你從汕頭啟航到印尼、泰國、越南等等南洋地方投靠那裏的親戚朋友。那時好像不用"做字"(潮州話:申請護照、簽證等法律要求)。憑著潮州人吃苦耐勞和善於經商的天份:"去時草鞋共雨傘,回來行李堆如山。"發了達後要麽回家買田當地主享清福(1949年後可就是華僑地主、成階級敵人了), 要麽娶老婆帶去南洋定居。大姨爹就是這樣回來討上大姨媽帶去"暹羅"(潮州話:泰國)享福的。他們生了三個兒子。最小的表哥在50年代初期獲得泰皇頒發的獎學金去美國留學。寄了照片回來讓外公外婆光宗耀祖:泰皇穿著西裝和皇後並排坐在不是太高的椅子上;表哥在泰皇麵前單膝跪地,雙手接過泰皇單手遞給他的一個信封,這就是"禦賜"了。他讀的是醫科,畢業後就在美國定居,討了個白美女。大姨媽夫婦去出席他們的婚禮,還登上102層的帝國大廈遊覽。這種高等華僑和我家階級敵人的差別,就產生了"何不食肉糜?"的故事。
1949年以前,大姨媽夫婦回鄉來探望過幾次。1949年以後,由於"做字"困難,二十多年間就沒回來過。1974年後,中國對外政策有了鬆動。所以72歲的大姨媽也在1975年"做了字"回來探望當時九十多歲的母親和我們。途經香港時,在香港當牙醫的弟弟(也就是我舅舅)告訴她:這些年大陸生活很困難,城市裏食品供應緊張,很多香港人回鄉探親都帶上一罐豬油,大姐你也帶一罐吧。在羅湖過關時,中國那位官員問:"你都七十多歲了,回去幹什麽?"大姨媽告訴他:"我回去看我媽呀!"還掏出我外婆的照片給他看。
好不容易到了家,一家團聚好激動,天天談到深夜。當然談得最多的話題是"這些年來你們是怎麽過來的?" 對著自家親人,大家都毫無顧忌、七嘴八舌地訴苦: 糧票肉票、布票油票、人民公社、三年饑荒、政治運動、四清文革、批鬥抄家、夫妻分居、子女下鄉........大姨媽說:"我們在外邊也聽說國內糧食要定量配給的, 沒想到不夠吃。"最小的姨媽嗆她一句:"要是真夠吃,還要定量做什麽?"大姨媽想了想,說:"這倒也是。可你們在信裏怎麽不說這些呢?怎麽不過番來呢?"
過了好些年,大姨媽的這兩句責問仍是我們的笑談: Too old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