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近況

ShiMaQian (2024-08-12 10:46:38) 評論 (19)

烏軍於7月27日攻入俄羅斯的庫爾斯克地區。該地區在烏軍進攻前是由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維護邊境,同時也有俄羅斯防空部隊駐紮。烏軍根據情報知道此地軍事薄弱,於是打了俄羅斯一個措手不及。烏軍攻入後俄軍因為政治影響必須調兵補救,而庫爾斯克交通不便,從東、南、北都隻有一條大路。在北約的監控下,在每條路上運兵都是裸奔。這就為消耗俄軍的有生力量提供了很多機會。過去俄軍在烏境內用兵,可進可退,比較自由,就是後退100公裏也不會引起國內動蕩,更不會產生任何政治影響。如今打到俄羅斯境內,俄軍就不能進退自如。即使在其他戰線前推100公裏,也不能抵消庫爾斯克的後退40裏。普京臉皮薄,所以庫爾斯克非救不可。

烏軍入侵後俄羅斯調動了兩支部隊馳援。第一支部隊是駐守克裏米亞的第810海軍步兵旅。該旅旅長於今年5月9日宣稱軍人太多,已經達到一萬一千餘人,相當於俄軍的一個師。俄羅斯的軍事首腦似乎都是直腸子,心想你既然軍人太多,那就放到戰場上消耗一點好了。於是該旅從克裏米亞被運到庫爾斯克地區作戰。該旅的軍人很多是克裏米亞人,和烏克蘭關係很好。2022年俄軍入侵烏克蘭時,該旅有很多軍人拒絕參戰。不知道俄軍司令部把他們調去填補戰線的缺口是出於何種考慮。

第二支馳援庫爾斯克的部隊是車臣特種部隊,是車臣領袖卡迪羅夫的親兵,不算正規部隊。這支部隊並沒有特別的戰績,但以善於使用抖音聞名,被西方成為抖音軍。

從這兩支馳援庫爾斯克的部隊來看,俄羅斯軍事首腦顯然並沒有把侵入庫爾斯克地區的烏軍作為心腹大患。如果俄軍的目的是消耗烏軍的有生力量,庫爾斯克倒是個好地方,因為它是俄羅斯西部的一個經濟上很落後的地區。庫爾斯克會戰是繼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之後的最重要的戰役,也是戰爭史上的最大的戰役,德俄雙方的參戰部隊都傷亡超過百萬。

庫爾斯克地區屬於剛剛重新成立的莫斯科軍區。之前的西部軍區包括莫斯科軍區和彼得堡軍區,是有邊防任務的。但莫斯科軍區主要是拱衛京師的近衛軍,以防空為主,雷達、無線電、戰機、導彈等等非常先進,但傳統上並沒有邊防任務,所以不會真正到前線打仗。參戰的第810海軍步兵旅屬於俄羅斯南部軍區,可見俄羅斯軍事上的混亂。雖然庫爾斯克地區屬於莫斯科軍區,但其守衛卻由南部軍區的部隊負責。這就如同內蒙古受到攻擊,中國政府讓廣州部隊派兵增援。

為什麽不讓莫斯科軍區的部隊直接參戰呢?有人說是因為莫斯科軍區和彼得堡軍區地位特殊。兩者的首要任務都是守衛戰略要地,不參與一般的邊防任務,隻有敵人打到俄羅斯腹地才會上前線,於是富家子弟參軍便都到莫斯科軍區和彼得堡軍區,而窮人家子弟便送到烏東前線。此說有些道理,但很難找到可靠的統計數據支持。公開材料顯示俄羅斯和前蘇聯的權貴們確有許多子女在莫斯科軍區和彼得堡軍區中官居要職。斯大林的小兒子華西裏於1948到1952年是莫斯科軍區的空軍司令。斯大林於1952年10月16日去世,於是華西裏的人生便一落千丈。

沙俄將軍Mikhail Dragomirov曾說,細數俄羅斯和別國的戰爭,都是在和平時期提拔的將軍們大多數死掉以後才能勝利。這句話有兩重意思。其一是和平時期提拔的將軍沒有實戰經驗,不能打勝仗。其二是和平時期提拔的將軍往往是通過裙帶關係走後門才得到提拔,並沒有真才實學,所以一定要在他們都死得差不多了俄軍才會打勝仗。這一點在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中演繹的十分貼切。一個腐敗的政府和軍隊,如果最後打了勝仗,通常都是先輸後贏。當然這一規律也適用於烏克蘭,因為烏克蘭也有個腐敗的政府和一支腐敗的軍隊。俄烏戰爭已經打了兩年,不知道和平時期提升的將軍們死了多少。或許現在是開始出將才的時候?

一將功成萬骨枯。希望俄烏交戰的雙方都不要出名將,也希望網友們不會因為戰爭的勝負而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