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策獎”的普利策,從走線美國到報業巨擎

旅居歐洲,玩好,住好,吃好,睡好
打印 (被閱讀 次)

 

這幾天,下麵這張全球熱議的照片無疑捧紅了兩個人:川普絕對是最大贏家,肯定將在今年11月的選舉中加分,極有可能扳倒拜登。另一個是美聯社攝影記者埃文·武奇,他本身就已是普利策獎加身的金牌記者,大家都在議論,憑借這張照片,他將再次獲得25年度的普利策獎。

今天說說這個獎的創立人-普利策,講講他一生中不太為人所知的一些事。

故居

普利策(Joseph Pulitzer)1847年4月10日出生於匈牙利馬科(Makó),按照匈牙利的叫法,他的名字應該是Politzer József。馬科是位於匈牙利東南部的小城市,距離首都布達佩斯約200公裏。一直以來由於得天獨厚的天氣和肥沃的河流衝積土壤,是匈牙利聞名的洋蔥和大蒜產地,多次在國際展會獲獎。順便提一下,福特T型車設計師之一的Galamb先生也是出生在馬科。 18世紀中葉,該教區的主教為增加人口發展農業和商業,特批地皮鼓勵猶太移民。而之前猶太人一般是不允許擁有土地,隻能從事商業和金融生意。普利策的祖父一家就是在這個時期自摩拉維亞(現捷克)一個叫Police的地方遷徙到馬科。Police的捷語發音就是Politzer。經過兩代人的努力,普利策的父親菲利普成為當地遠近知名的穀物和洋蔥的成功商人,並迎娶布達佩斯奧地利裔家族的Elize Berger。由於家境殷實,普利策從小就在布達佩斯的私立學校接受教育,德語自不必說,是母語水平,同時學習了法語。

後全家移居布達佩斯,但沒多久父親就病亡,母親改嫁,生活一下子由奢入儉,從小就性格獨立普利策在中學上數學課時,與老師爭執並扇了老師耳光。家裏和學校都呆不下去了,17歲便獨自一人跑到巴黎討生活。那時候的歐洲正處政治和社會大變革時期,他特別想追隨家族的親戚進入行伍,滿足他青春期那騷動的理想。雖然1.9米高,但怎奈身體虛弱,視力不佳,接連在奧地利、法國、英國等外籍軍團的測試時屢屢碰壁。有誌者事竟成,就在即將絕望之際,他在漢堡碰到美國陸軍為補充內戰軍隊減員的招募,成功入選。

年輕人就是無畏,懷揣區區4美元,英文大字不識一個的他1864年在安特衛普登上了前往美國的輪船。途中沒少受同船人的白眼和擠汏,不時在輪機房打工加煤。走的倉促根本沒辦護照,為躲避上岸的移民局官員的檢查,在距波士頓碼頭尚有一段距離的地方,他一頭紮進寒冷的海水中,獨自遊到遠離邊檢的岸邊,在夜色掩護下走線進入美國。

9月底他終於如願以償,加入了著名的紐約加裏波第軍團,軍團的成員主要由歐洲老兵組成,普利策的英語水平幾乎為零,但他可以用德語和匈語與他們交流。據說,該軍團在戰爭期間傳遞的指令,如果是給匈牙利軍團的,都不用加密,因為沒別人懂這種語言。

但內戰很快結束了,即使是退伍的陸軍中尉,在紐約這個繁華的大都市,他也幾乎居無定所,加之英文不過關,嚐試過很多職業,比如騾馬看護、捕鯨船工、墓地護林員等,幾乎看不到任何未來。痛定思痛,他下決心離開東部,加入到闖蕩西部的大軍中,來到密蘇裏州的聖路易斯。後來的事實證明,來聖路易斯是普利策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折,奠定了他未來報業帝國的基石。

聖路易斯生活著很大規模的德語移民,德語是母語水平的普利策在這裏如魚得水。他很快在德語報紙“西部郵報”謀得小記者差事。他好像天生就是幹新聞這行的,在上司的提攜下,以他自己獨特的風格和嚴謹態度使得這份報紙的銷量逐年增加,而在工作之餘,他還孜孜不倦的自修英文,沒過多久,他就能熟練的發表英德雙語的文章了。難能可貴的是,他沒有隻顧埋頭寫作,而敏銳的意識到,媒體對美國當時的社會、政治、社區、文化等方方麵麵的巨大影響,先是加入到林肯的共和黨,之後成為年輕的州議員(美國曆史上第一位匈裔議員)。幾年後,他用自己私人積蓄購買了“西部郵報”,短短5年時間,他成為美國最重要的報業巨頭之一。他的財富最高時曾達到美國當年GNP的近千分之一。

後麵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我就不贅述了。

他的夫人凱瑟琳的背景也不含糊,她是美國南方7州退出聯邦而成立的“美利堅聯盟國”的唯一一任總統傑斐遜·戴維斯的侄女。

1884年,法國贈送美國紐約的自由女神像的底座基建由於預算耗盡,富豪們又不屑捐款,麵臨停工的危險。是普利策在他所持的“世界報”上發文,號召大家不管多少,捐款為榮。後捐款遠超所需,“世界報”又登出所有捐款者姓名,哪怕低於一美金。

普利策的健康本來就差,但到他買下《世界報》時,由於工作量的原因,普利策的健康狀況已經明顯惡化。因此他不得不退出報紙的日常編輯工作。他完全失明,患有抑鬱症,對聲音極其敏感哪怕最輕微的噪音,因此不得不多次出國求醫。醫生找不到治療方法,他接下來二十年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隔音房間裏和他私人遊艇“自由號”上度過的。如果他被迫需要住酒店,據說他的秘書會提前研究周圍街道的噪音情況,並預訂他套房上方、下方和旁邊的房間。

Liberty號遊艇。為適應主人的病情,專門改建了坡道和隔音間。一戰時曾被用於戰時醫院

1911 年 10 月 29 日,他在停泊在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港的遊艇上去世。他被埋葬在紐約布朗克斯的伍德勞恩公墓。

1912年,在幾次婉拒後,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用普利策的捐款設立新聞學院。1917年,成立普利策委員會並一年一度頒發新聞獎。

哥倫比亞大學普利策大廳。今年該校學生就巴以衝突的靜坐抗議活動讓它上了頭條

普利策先生雖已離世100多年了,但他一直在或多或少影響著我們今天的生活。當他一個舉目無親身無分文的窮小子踏上充滿希望的新大陸,對未來有怎樣的期許,我是不知道的。但通過他的經曆,我能想象的是:當他走出充滿騷臭氣的馬廄,他看到的是一匹匹駿馬無拘無束馳騁在原野上,或是他依靠在捕鯨船欄,眺望著蔚藍的大洋,無比羨慕遠處海寬憑魚躍,或是他整日與孤魂野鬼作伍徘徊輾轉在淒涼的墓碑間,無意中仰望星空,他的信念是一定要作一顆巨星閃爍而不是一顆稍縱即逝的流星。

我想,這就是普利策先生的故事和經年不斷頒發的普利策獎帶給我們的啟迪,激勵著一代一代人,不管是在平平凡凡的生活中,或是在跌跌撞撞的逆境中,不屈奮鬥進取,發揚光大自身價值,書寫屬於每個人自己的華麗篇章。

 

 

3437尋愛天地 發表評論於
走線能人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