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美國的Freddie Mac房價指數

地產、投資、生活、學習筆記及總結
打印 (被閱讀 次)

可能很少有人會像我這樣癡迷於房價指數,尤其是各地的房價指數。即便不能說是天天查,至少我是月月查。大多數人隻投資自己家門口,不甚關心其它地區的房價漲跌,而我投資房產並不局限於地域,所以我也算不上是吃飽飯撐的。

經常看的話,即便隻看房價指數,有時也能看出點端倪來。一個地區房價的漲跌會有一定的trend,而一個trend的形成大多不是一兩天形成的,要停止也不是馬上就能停止的,不像一隻股票,有時幾天就能轉向。

我曾經寫過一篇長文(非常之長),專門介紹美國比較重要的幾大房價指數,感興趣的可以讀一下:

   美國曆史房價年均增幅到底是多少

美國幾大房價指數的基本統計方法是相同的,都是根據同一個房子的先後實際交易價格來統計的,被稱為重複交易(repeat sales, 或 repeat transactions)統計法。所不同的是所用的樣本數據,以及最後的匯總權重算法

美國房價指數中名氣最大的應該是S&P CoreLogic Case-Shiller房價指數,它用的是從各種渠道收集到真實房屋買賣記錄數據,不像FHFA房價指數和Freddie Mac房價指數,後兩者用的主要是兩房機構貸款的數據(也包括Refinance的數據)。Case-Shiller指數的最大缺點是數據不完全,缺乏涵蓋所有都市區的免費數據(至少我沒找到,好像隻有20個大的都市區的數據)。

FHFA房價指數比Case-Shiller房價指數的數據是要全的多,但FHFA都市區房價指數一季度才發布一次,並且還滯後2個月,數據也沒有Freddie Mac的全麵。

而鮮為人知的Freddie Mac房價指數,卻是最即時、數據最完整的房價指數。起初我並不知道它的存在,後來發現它的妙處後,就再也不搭理其它的房價指數了。

我後來在壇子裏引用的房價數據,大多來自Freddie Mac房價指數

Freddie Mac房價指數之所以比較低調,是因為它不像Case-Shiller和FHFA房價指數,後兩者在發布的時候不僅大張旗鼓,還有正式的發布報告,網站上也配有各種各樣的表格和圖像等,讀者很容易查看。而Freddie Mac房價指數的發布, 隻是在每個月最後一個工作日的下午,更新一個csv數據文件,至於如何去解讀和格式化這些數據,人家是不管的,是非常的user-unfriendly。除了像我這樣的少數異類,估計很少有人會在意它的更新和存在。而這個數據文件,隻有會點編程的才容易格式化,這也是它默默無聞的重要原因。

對Freddie Mac房價指數,這裏我想說兩點。

首先,和Case-Shiller房價指數一樣,Freddie Mac房價指數的數據也是不包括Distressed Sale的。不過,這兩者Distressed Sale包含的內容是不一樣的,Freddie Mac房價指數的Distressed Sale包括 Short Sale, Foreclosure Sale 和REO Sale, 而 Case-Shiller房價指數的Distressed Sale不包括REO Sale(FHFA房價指數有單獨的數據包,有的數據包括Distressed Sale,有的不包括)。

因為Freddie Mac房價指數不包括Distressed Sales,這樣會高估低穀時的房價,從而低估危機時的跌幅。像次貸危機低穀時有些地區幾乎全部是  Distressed Sales, 剔除這些數據,肯定就抬高了整個地區的房價估值。

比如,這是根據Freddie Mac房價指數得到的次貸危機跌幅最大的前30:

而實際上,上前幾名加州中穀的幾個城市,有不少跌幅遠在70%以上,我就曾以最高價時的1/4,在加州中穀買過房子,並且我買的時候已經過了最低點。

可見,這種統計方法嚴重低估房價崩盤時的跌幅

第二,圭媽曾經質疑Freddie Mac房價指數的準確性,尤其是在房價高昂的加州灣區,有幾次圭媽說我貼的Freddie Mac房價指數低估了加州灣區房價的漲幅。其實,圭媽的質疑是有很強的理論依據,因為Freddie Mac房價指數用的都是conforming loan, 而conforming loan目前的最高限額是$1,149,825,如果80%LTV的話,意味著最高房價約1.4米左右,也就是說它統計的都是些低價房。而灣區滿足conforming loan標準的房子並不是多數,所以圭媽質疑它的準確性,是非常合乎情理的。

但是,我個人認為,盡管在像加州灣區那樣高房價地區,指數用的數據的確沒有包括絕大多數的房子,尤其不包括高價的房子,但我覺得房價指數還是非常有參考價值的。低價房的房價增幅也應該很能說明問題的,況且,次貸危機後,由於負擔能力問題,低價房的增幅實際上並不比高價房的低多少。

我隨機取了5個時間段,比較一下San Francisco都市區Case-Shiller和Freddie Mac房價指數的增幅百分比:

差別比較大的是第2和第3時間段,兩者差別在10%以上,可能主要原因是因為Case-Shiller房價指數的數據包括REO Sale,而Freddie Mac不包括,這樣就會高估Freddie Mac房價指數,從而導致Freddie Mac房價指數低估第2階段的跌幅,也低估第3階段的漲幅,差異基本上是統計數據的取樣標準造成的。當然兩個房價指數有點差別也是很正常的。

(注:Case-Shiller房價指數是3-monthly moving average,Freddie Mac房價指數是單月的)。

建寧    2024/7/2

jenning 發表評論於
回複 'flyingdora' 的評論 : 果醬果醬!
flyingdora 發表評論於
高手 理論與實踐 兩手都抓 都鋼鋼地
jenning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西湖孤山' 的評論 : 哈哈,主要是數據自己要用。
jenning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油翁' 的評論 : 謝謝閱讀,很好的總結!
西湖孤山 發表評論於
真是佩服,專業,學習學習啊
油翁 發表評論於
建寧的文章從房價指數的角度出發,詳細介紹了美國的幾大房價指數,透露出您對數據的敏感和深刻分析,讓人佩服不已。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