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一開始就落後了

講文明,講禮貌,愛藝術,談幽默
(個人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複製)
打印 (被閱讀 次)
(西方為什麽統治世界 之五)
 
我在一開始向大家介紹過,Morris為了更精準更有說服力地對比東西方文明發展的變化,發明了一種對社會發展定量鑒定的模型。Morris在書中專門有一章講這個社會發展模型的建立原則。在正文之後加了幾十頁的說明解釋,告訴大家,為什麽這樣采樣,數據來源的根據,誤差怎麽估量,等等。後來他又寫了一部專著《the measure  of civilization》解釋這個方法論的依據細節。用Morris的社會發展模型定量衡量,西方文明(主要是古羅馬帝國)在公元一世紀的時候,它的綜合指標達到43,這是地球上出現過的農業帝國從未能突破的社會發展天花板。我在此文後麵貼了一張Morris在書中展示過的社會發展曲線圖,圖中藍線代表西方,紅線代表東方。
 
這張圖告訴了我們三件事情:第一,從younger dryas氣溫突降期結束以後,在西南亞的兩河流域率先萌生了農業,自那時起,西方的社會發展一直領先於東方,直到公元六世紀中葉東方的隋唐王朝興起。這段時間的年代跨度約為一萬一千年。第二, 從公元541年到公元1750年,以黃河長江流域覆蓋延展的東方文明圈的社會發展水平高過西方,其年代跨度為一千二百年。第三,自十八世紀中期一直到公元2000年,西方的社會發展一直領先與東方,但在二十世紀以後有越來越貼近的上升曲線。這張圖是截止到公元2000年,屆時東西方的社會發展指數差距為336。理解這張圖,就要先弄清楚概念,在Morris眼裏,到底什麽是西方什麽是東方。
 
在《Why the West Rules- For Now》一開始的引言階段,Morris很仔細地定義道:“西方”是指從最西最早的歐亞核心傳承下來的所有社會,這個“西方”在很早以前是從西南亞起始的核心擴展出來,包括了地中海盆地和歐洲,而且在最近幾個世紀包括了美洲和澳洲。“東方”是指所有那些從歐亞第二個最古老的核心傳承下來的社會,這個“東方”是很久以前從中國的黃河長江之間的原始核心中擴展出來,在那裏,自公元前7500年起有了植物的馴化,至今延展到從日本到南部的印度支那國家。(P31-32)
 
在曆史學家眼裏,早起西方文明萌生發展的軌跡是比較清楚的,那就是在Hilly Flanks種下的第一顆種子開啟了人類的農業生產,然後這種生存方式從兩河流域延伸到了埃及,擴展到了地中海沿岸,後來延展到了中西北部的歐洲。參照我在文章後麵轉帖的第二張圖,我們可以看到,大部分早期人類文明的階段性標誌,在西方的起始時間都比東方早兩千多年。最重要的一條,農作物的馴化種植時間,比較確定的西方是在公元前10000上下,比東方早了2000多年。考古的證據顯示,在約旦河穀發現的最早的大型穀倉屬於公元前9000年。在那個年代,兩河流域的民居之中已經有了祭祀用的廳堂。而從2004年longwangcan的考古發掘顯示,同樣時代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生存的人類還是在篝火邊活動,至少沒有證據顯示,這地方曾有過大的固定的屋子作為宗教祭祀使用。為什麽會是這樣呢?
 
有一種被學術界廣為認可的理論是說,北緯20到35度的老世界地域,可以被稱作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幸運地帶。也許有人覺得,作為同屬這一地帶的中國四川,和Hilly Flanks來比,地理氣候條件都不錯,為什麽四川人沒有最早播下文明的種子,卻讓西方人占得了先機,這事足以說明,住在中國四川的古人沒有兩河流域的人聰明。但Morris不這麽認為,他仍然堅持東西方人種都是源自走出非洲的智人,大家腦力差不多,隻是不同的地理氣候決定了這一切,因為Hilly Flanks是這個幸運地帶的幸運之最。
 
現在世界上二十萬種植物種類中,隻有幾千種適合人類食用,這其中又隻有幾百種可被馴化,穀物有五六種。原始富含營養的草科植物,有三十二種生長在Hilly Flanks附近的西南亞和地中海附近,而在東亞有六種。中國基本上是把小米,大米和黃豆給馴化了,當然時間上比西南亞晚了兩三千年。依此,你仍然可以鄙視我們的東亞祖先,鄙視他們的農業文明意識比西方人薄弱,文明啟動的較晚。嗬嗬,事實如此嘛。
 
超越新石器時代農業文明的一個重要標誌,青銅器的出現時間,在圖二這張東西文明比較表中沒有列出。我到history.com上查了一下,那上邊說,曆史學家認可的有證據的青銅物件應該最早出現在公元前3300前後。Morris分析東方早期文明的時候,花了一番功夫說明這個事情。按他的說法,青銅器在東亞最先出現的地方是幹旱的新疆一帶,而不是發達的Yiluo河穀一帶,二裏頭附近的銅陵有礦,考古發現了上百萬件當時工人的生活工作用品,比如蘆葦編的睡席等。但他認為,青銅技術是西方傳過來的,就像馬車從哈薩克斯坦傳入一樣,這個方麵中國比西方晚了幾百年,而銅製品晚了一千五百年到兩千年。那時候的社會發展也落後五百到兩千年。
 
在公元前1900-1700年間,二裏頭估計有兩萬五千人居住。中國的曆史學家認為這裏是大禹夏朝的首都,中國以外的曆史學家基本都不這麽認為。Morris 自己傾向不認為是。他說出的主要依據是,二裏頭附近不像鄭州那樣,這裏沒有奢華的墓群。所以,他認為夏朝可能隻是傳說。

 

圖一 公元前14000年至公元2000年 社會發展曲線

 

圖二 農業社會早期東西方文明標誌比較

(以上圖片均來自斯坦福網站)

lio 發表評論於


很有意思,謝謝作者。

對於這位的疑問,其實書畫等文物就不難發現,之後模仿的一大堆,原作卻消失。應該一個道理。

朝陽門 發表評論於 2024-06-15 16:47:38
就說青銅器吧,史學家認為青銅技術是西方傳過來的,西方玩青銅比東方早2000年。。。
但西方出土的青銅實物跟中華比,少的可憐。
而中國出土的青銅器數量,種類多如牛毛。。。。。




越吃越蒙山人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小小得意樓' 的評論這個是十四年前Morris根據當時的考古成果寫的。可能和現在最新科學進展的有出入。就像前邊justworld說的一些事情。我也不能說絕對的是還是不是,這些要看以後主流學術界的態度。這裏我隻是盡量把他書裏說的事情客觀地反映出來。你後邊說的那一段話我很同意。
另外7500BCE+2000CE=9500
小小得意樓 發表評論於
按照中國考古學家的說法,應該不是7500 而是一萬多年前(11000)。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1272053162403541806&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track_id=CD6F40B9-E21A-46D3-9CC6-499ECBCE8F05_738207303484&share_to=wechat

http://www.zj.xinhuanet.com/20240612/fb04080a78fd4033be9cf9eb32c3afcb/c.html

中國除黃河流域的文化之外,也還有長江流域的古文化,早於夏,先民就江浙活動。中國文化可能是多個地區文化的融合。
中國到商朝就有了比較成熟的文字和行政管理,這個不可能是突然形成的,文明的發展是有一個過程的。除非是外來的大規模改造,而外來征服者不可能就一小撮人,那人種就會受到影響,會有外來民族的DNA的痕跡。 但是一些具體的技術,比如馬和馬車,或者青銅器,倒是是有可能在文化交流中從其他地方傳播過來。
越吃越蒙山人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小小得意樓' 的評論 : 這不是據說,是有考古證據的,是動用了美國提供的很先進的技術設備和分子化學理論完成的。大約是在7500BCE, 和你說的年份差不多。Morris專門說了這事。
越吃越蒙山人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大號螞蟻' 的評論 : 如果你是指我文中的四川中國人的說法不對,那可以理解。上古時期肯定不是那個叫法。正確說法應該是指“在中國四川生活的古人”。你別的那些歪理,就是不顧DNA的科學依據,不顧國際認可的約定俗成常識而胡說八道了。你願意這麽不顧事實地胡說八道就接著說,讓大家多見識一下什麽是偏執。
大號螞蟻 發表評論於
不要亂認祖宗。八千年前生活在今中國疆域內的人,和今天生活在同樣地域的中國人,之間八杆子打不著。就好比今天的埃及人和建金字塔的埃及人,沒什麽關係。並不是八千年前的那些人衍生出了今天這些人。而是今天這些人的祖先,趕走甚至殺光了以前某些在這裏住的人,而那些人的祖先又是趕走或殺光了更以前的那些人。大約十八輪以前,是那些開始種稻米的人。你可以稱他們為山頂洞人,或者山下水田人,別瞎擺什麽中國人。中國人的概念不過一百年,血緣在中原也就五百年。
小小得意樓 發表評論於
就農業而言,據說中國人最早馴化了水稻(1萬年前),稻作農業和麥作農業是同步馴化的.考古不一定完全反映古代文明的全貌,因為許多遺跡會因為環境而消失。尤其是沿海地區,潮水上漲可以淹沒許多文明活動的跡象。
野彪 發表評論於
難怪文學城的網友,都是以嫁給昂撒人為榮。
越吃越蒙山人 發表評論於
回複 'JustWorld' 的評論 : 如果這些都得到了主流學界認可,Morris要改寫他的著作了。不過我還是把他十幾年前寫的理論講完吧。
大號螞蟻 發表評論於
人生的路越走越窄 (2022-09-27 17:09:51) 下一個

歐亞大陸由於東西溫帶長的地理優勢,成為人類文明的主場。中南非,美洲,澳洲的自發文明都處於遠古到上古的初期文明時代。落後歐亞大陸三千到一萬年以上。

歐亞大陸本身又由於交通條件,形成了文明發展的階梯。由西向東的落差有五百到三千年。大體上主要分為以地中海船運為主導的最先進的海洋文明和以大草原以馬匹為主導的次先進的大陸文明。在五千年前馬匹馴服到五百年去大航海技術成熟的區段內。大陸文明得以對峙海洋文明,甚至多有占上風的時期。然而在海洋交通技術壓倒路上交通技術的時代,則完全無力對抗。

東亞,東南亞,南亞則主要是海洋文明和大陸文明的交戰區,附庸區。以東亞而言,三千年以前基本上是海洋獨木舟文明緩慢東擴北擴的時代。而三千年前到二百年前則是草原騎射文明一波波東侵南侵的曆史。而二百年以來,則又是海洋文明反擊東南沿海的時期。

大草原文明被大航海文明擊敗以後,殘骸主要是俄羅斯蘇聯斯拉夫東正教係,奧斯曼土耳其突厥伊斯蘭係,南亞印度莫臥兒係,和東亞滿蒙中國係。其中東亞離地中海最遠,接受的文化影響和技術輸入最少,整體文明落後程度在歐亞大陸上最差。體現在政權結構簡陋,人民自理能力普遍低下。

全球化就是海洋文明對大陸文明的徹底擊敗。從哥倫布開局到現在已經進入收官階段。俄國由於普京代表的沙俄主義的絕望反撲,加速瓦解,指日可待。中國由於習代表的天朝上國思維的加速,也是隨時可能崩塌。

這也許是海洋文明對大陸文明的最後一擊。也可能是大陸文明對海洋文明的絕地反擊。是屠龍者變成龍的開始。是海洋文明墮落成大陸文明的開始。

海洋文明之所以先進就在於多樣化,進取心,冒險精神和開疆擴土的回報率。但是隨著全球化大一統的形成,政治正確,天授主義,官僚機構,等等大陸文明的特征,都在海洋文明國家尤其是美國,愈來愈嚴重。這些大陸文明或者集權文明的“優勢”,海洋文明在與大陸文明的競爭鬥爭中,有意無意之間都受到了影響,乃至不得不為了勝利加以學習引進。

美國在一戰乃至二戰以前,孤立主義還是占上風的。自己蒙頭發展,遠離舊大陸文明的各種卑鄙齷齪,卻又繼承了海洋文明優秀的方麵。可以理解為海洋文明有足夠的空間發展,卻又沒有大陸文明對抗的狀態。很多人認為羅斯福新政以前的美國,不是一個真正的國家。聯邦政府的力量太有限。美國曾經是一個多個準國家(州)的邦聯多於聯邦。

二戰後美國取得了世界領導地位,也就之際卷入了舊大陸的海洋文明和大陸文明的糾葛鬥爭。然而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美國想把自己世外桃源的一套成功經驗推廣全球,自然要碰到阻力和不適應,幹擾影響了世界各個國家文明的進步,同時也引入了太多世俗狡詐的東西到了美國,讓美國走向墮落。一如當年的羅馬,盛極而衰。

民主黨激進派就代表了在全球化中得利或者希望得利的美國短線利益的,而共和黨保守派則代表了想回歸世外桃源,丟棄危險的禁果的美國長線利益。而前者也自然和全世界的國際主義分子有著緊密聯係。這些官僚資本的結合就是全球深層政府。

隨著中俄的衰退,技術的發展,全民總動員的戰爭模式已經沒有必要,公民戰士的基礎嚴重動搖。沒有武力為根本,獨立財力為基礎的民主已經實質上嚴重被削弱。美國傳統民主政治將逐步向歐洲傳統的封建貴族政治回歸,甚至向東亞大一統集權體製滑落。從而完成屠龍者蛻變成惡龍的走向。

這一點從民主黨全球派的行為模式,理論口號有明顯的共產黨列寧黨風味就可見一斑。未來全球政府的行政模式很可能是納粹模式,既東歐和西歐折中的中歐模式,或者集權和民主的折中模式。既政府不像列寧式左派那樣國家包管一切,尤其是直接參與大中企業的經營,但也不是市場經濟民主政治,而是大眾企業和政府緊密合作,但是資本家和軍官團有實際參與決策權的貴族封建模式。或者說基本回歸法國大革命以前,掌握武力和資本的掌握政府,階層固化,貴族傳承百年以上的曆史階段。

美國公民猶如當年的巴黎市民,世界的中產平民,階級地位接近貴族,因而也就和貴族有直接矛盾。而世界人民,美國貧民非法移民,則更像當年的法國農民,階級更低下反而更保王。一如共產黨利用貧下中農鬥地主,從而避免地主做大奪權。

同時,中俄的徹底失敗非但不是全球化的勝利,反而可以說是全球化的結束。一方麵海洋文明在地球上再無擴張的空間,另一方麵落後文明,落後階級,在征服過程中對征服者是有利,比如掠奪和奴役,畢竟這是個對付外部敵人的問題。但是一旦征服了,融合反而成為先進文明的巨大負擔。這就好比一個人有一百塊,一個人有十塊。一百塊的搶了十塊的也是得十塊。但是如果合在一起反而等於十塊的搶了一百塊的。這也是為什麽大一統往往虛弱的原因之一。全球化麵臨的就是這個問題。這也是為什麽繼承孤立主義的川普主義不樂意參與過多的世界事務,不樂意非法移民的根本利害算計。

無論多麽聰明能幹的人在曆史的大潮麵前也是滄海一栗。隻有順勢而為,才能有所建樹。

亞二代的基本套路還是原子化的個人努力奮鬥的中產階級三觀。首選的出路都是學醫或者學電腦。兩者都是主要靠個體勞動來把控局麵的工作。差別在學醫爬台階在門外,學電腦在門裏。但是有點個人聰慧夠努力就一定有收獲,也基本上就那麽多收獲。學醫肯定要去上研究生,本科去醫學院比較好的學校有些幫助。學電腦基本上不需要去研究生院,本科就足夠,後麵看在公司的造化。專業強一些的本科對去大公司有一些起步性的幫助。總體來說爬名校的意義有限。無論學校高低未來基本上都是一個長工的人生,隻有一點量的差別。

再有一條路就是無論哪個專業行業,走博士學習的路徑,或者說是專家學者,方麵領軍人物的路徑。錢也許沒有學醫學電腦那麽多,但是也足夠生活。社會地位很可能更高一些。類似於門客遊士師爺教習的地位。這個上名校更有用一些,尤其是專業方麵的強校,類似於以前的名門正派的關係口碑的意義。

還有一條路就是商管創業。這一條風險最大,收益也最大。甚至娛樂明星也可以算這一路。這一路也是最難的,最見功夫的。因為不僅僅是自己靠自己的問題,而是一群人靠自己或者影響一群人的問題。先進文明和落後文明的關鍵落差就在於這類人的比例和機會。也是為什麽印度人比中國人混得更好的關鍵所在。印度畢竟還是比較封建聯邦化的,這種小團體機製普遍存在,各種人等也熟悉相應的規則和位置。中國大一統太久,社會原子化缺乏小團體的曆史經驗,人與人之間的合作更多依賴上級指令而不是有機磨合,缺乏相應的技能訓練和風險控製。結果不是冒進,就是僵硬。這方麵上名校固然有益,但是個人的性格,社團社區環境,更有決定性。如果起步比較低,還是要穩紮穩打,有三代穿衣五代吃飯的準備。也隻有如此才能成為監工,乃至抓住機會成為小領主。

隨著全球化進入衰退終結階段,開拓紅利,奴隸紅利,甚至技術紅利都不在存在暴利空間,政治上的利益重新分配成為主要的機會。鬥爭的激烈和殘酷都會加劇。多樣孩子,抱團養孩子是最可靠的保險措施。人生的路九成以上是曆史環境條件限定了的。或者說前人劃道後人不得不走,年輕的時候劃道,年老的時候不得不走。選擇就是這麽比努力重要,風口就是這麽比翅膀重要。
JustWorld 發表評論於
https://mdnice.com/writing/b64a73c731554a2aac8d4c4788d80953

小麥群體演化曆史(詳解)

草原路線

基於人類青銅文明和草原文化傳播提出的,此外,研究也觀察到黃河下遊地區出土的小麥的考古標定時間早於上遊地區出土的小麥。這表明除了河西走廊途徑之外,還有一條通過蒙古草原進入中國的北方路線。

黃河下遊地區(R4)和華東地區(R5)的兩個種群是由雜交事件演化而來的,而它們其中一個親本群體可能是來自草原路線的分支,該草原傳播路線可能與4,000至5,000年前阿爾泰山附近的阿凡納謝沃人遭遇全球氣溫驟降後向南遷移有關。
JustWorld 發表評論於
最近十年,分子人類學和氣候考古學技術突飛猛進,改寫了人類曆史。
cager812 發表評論於
新加坡立國時李光耀把“英語”作為國語,為什麽?南美大多數是西班牙,葡萄牙語,他們的發展路徑差的很遠。
朝陽門 發表評論於
就說青銅器吧,史學家認為青銅技術是西方傳過來的,西方玩青銅比東方早2000年。。。
但西方出土的青銅實物跟中華比,少的可憐。
而中國出土的青銅器數量,種類多如牛毛。網上有數據顯示中國目前各地博物館存世的已出土的大大小小青銅器約140餘萬件,這還不包括私人收藏和流失海外的。

國博鎮館之寶之一,商代青銅器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長110厘米、口寬78厘米、重875公斤。有人調侃,西方出土的青銅器件加在一塊,恐怕都裝不滿國博的司母戊鼎。

因為缺乏出土實物,所以有人就懷疑,就算西方發明了青銅,西方真有個"青銅時代"麽?東西在哪呢?咱別光靠嘴說啊,嗬嗬。
ahhhh 發表評論於
“西方”是指從最西最早的歐亞核心傳承下來的所有社會?為什麽不明說伊朗,美索不達米亞?還是想張冠李戴偷換概念?
說青銅器是從伊朗經過中亞傳到黃河文明,我可以相信。說青銅器是從西歐傳到中國,就是扯淡。
越吃越蒙山人 發表評論於
對文中用詞做個小小說明: 對第二張圖的描述,不應該是階段性成果,而應說是階段性標誌,很顯然,活人殉葬不是“成果”。
JustWorld 發表評論於
古希臘承前啟後奠定現代文明的基石

隨著分子人類學的發展,人類走出非洲擴散到世界各地的軌跡基本清晰。

人類最早信奉薩滿教,薩滿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其起源地主要在東北亞和中亞地區。

4.2ka事件,天氣變冷,一些地方不適合人類居住,古埃及文明衰敗,印度河文明和兩河文明消失,中國的古人群也如此。

之後,地中海的古希臘文明蓬勃發展,中國商周在黃河中遊地區崛起。

三大宗教(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始祖亞伯拉罕從兩河流域遷移到地中海地區。

古埃及和古希臘都是多神教,古希臘吸收了古埃及文明和兩河文明的精華,為現代文明打下了基礎。

公元五百年後,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控製了地中海周邊地區。

大約1500年後,歐洲文藝複興,重拾古希臘的科學,引領人類走到今天。

4.2ka事件已被科學證實,時間大約是(4200-3800)年前,氣候變冷異常,世界各地到處爆發洪水。《聖經》裏諾亞方舟和大洪水源於此,經過口耳相傳變成神話故事,編入聖經。中國傳說的大禹治水也是源於此,經過幾千年的演化,描述的活龍活現,什麽三皇五帝等等,都是神話故事,不可當真。

青銅器馬牛羊從北方進入中國,開啟商周王朝。大約萬年前,小麥起源於中東。大約萬年前,粟(小米)起源於東北亞,隨人群擴散到世界各地,產生泛歐亞語,漢藏語等。大約4600年前,小麥經中國北方進入中國,落戶山東,在山東發現的小麥比河西走廊的還早600年。宋朝以後,小麥超過粟(小米)成為北方的主食。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本文的焦點是, 這樣的情況是因為人種不同有高低, 還是因為環境變化的因素, 外加一些偶然。 我是同意博文, 也就是 Morris‘ 理論的。
四川雖然在人類生存發展的幸運地帶, 但是適於耕作的是盆地, 周圍被山阻住,大大限製了人員的流動和信息的傳播。 隻有別人 1/5 的物種, 更是大大限製了農耕,進而人類健康的發展。
阿留 發表評論於
人類文明起源於兩河流域,青銅器是西亞傳過來的,這點毫無疑問。古希臘羅馬的雕塑藝術,也是東方此後近2000年都達不到的高度。地中海催生了商業文明,這在人類文明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地理優勢。
油翁 發表評論於
很抱歉,我無法查看圖片。需要文字描述的話可以告訴我,我會盡力提供相關信息。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