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會不會扔核彈?三次大戰何時爆發?

齊風獵 (2024-05-15 11:06:02) 評論 (15)

從概率學上講,一個獨立的事件能不能發生,有固定的機率。比如,從一副撲克牌中,精準地抽出紅心A,其概率就是1/54。

但是,同一個獨立的事件能不能發生,從可能性上來講,就隻有兩種可能性:發生和不發生。所以,其可能性就是50%。

普京會不會扔核彈?第三次世界大戰會不會在某一天爆發?這個問題不能用概率學來解答。很多時候,民眾是沒有辨別能力的,尤其是在民粹主義盛行的國家,整個國家都會因為領導人的瘋狂而瘋狂,比如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德國,六七十年代的中國。假如這個世界遇上一個瘋子,而這個瘋子恰好又成為一個國家的元首,如希特勒,如墨索裏尼,如東條英機,爆發戰爭的概率那就是100%。假如遇上的是渴望和平,而又具有理性理智的人,爆發戰爭的概率就是零。

因此,關於普京會不會扔核彈、三次大戰會不會爆發這樣的問題,就隻能從可能性上來闡述,答案是:1、會發生,可能性是50%;2、不會發生,可能性同樣是50%。

當然,爆發戰爭並不一定是世界大戰,更多的可能性是局部戰爭。如瘋狂的卡紮菲和薩達姆,雖然他們都成為國家元首,在國際社區上蹦下跳,嘰嘰歪歪,但其影響力有限,充其量僅限在局部地區。

事實上,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可能性,正在逐日增加。我之所以作出如此判斷,緣於中、美、俄(北約)三極之中的中俄兩級似有無限接近的趨勢,中俄一旦形成聯盟,世界格局的穩固性就會遭到破壞,爆發世界規模戰爭的可能性就會無限增加。

所以,三次大戰會不會打起來,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無論局部戰爭還是世界規模的戰爭,其發起者必定是一個民粹性質的國家,如二戰日本和德國,如海灣戰爭的伊拉克。對於文化多元化的美國,絕無可能成為爆發世界規模戰爭的發起者。這是因為,民粹國家始終無法避免宗教狂熱或信仰狂熱的短板,而在多元文化的國家,任何一個單一的文化,都會受到其他文化的相互製約。

也就是說,當中俄兩極無限靠近之時就有可能引發世界規模的戰爭。而最有可能發起戰爭的,就隻能這二者之一,中俄都有可能性。

這裏我闡述一下羅斯國引發世界大戰的可能性。

羅斯國引發世界大戰的最大可能性,是在俄烏戰爭中戰敗之際,發動核攻擊。

俄烏戰爭的最終結局顯而易見,烏克蘭不會戰敗。我之所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於美國和北約都是公開地、明確地、實質性地支持烏克蘭,他們不僅僅是聲援烏克蘭,而是為烏克蘭提供歐元美元這些真金白銀,輸送武器彈藥,對軍事人員進行培訓。到底援助了多少,我就不花費時間進行統計了,總之,美國和北約總是時不時地給澤連斯基輸血,讓烏克蘭斷不了氣,他們其實並不指望烏克蘭能夠打贏羅斯國,因為“打贏”對於烏克蘭來講根本不現實,關鍵在於,戰場打到今天,烏克蘭已經是一副滿目瘡痍的破樣子了,所以,烏克蘭人沒有太多的奢望,隻要能夠把這場戰爭繼續打下去下去,他們就會覺得挺幸福,這就好比一個垂死的死人,能夠活下去,就是幸福的事情。

一方麵,烏克蘭人不肯投降,另一方麵,烏克蘭又死不了,打下去對他們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那麽對於羅斯國而言,這場戰爭還真不容易結束,就隻能是無限期地拖一下。

烏克蘭能拖得起,羅斯國卻拖不起。打仗拚的是綜合國力,羅斯國的綜合國力僅僅相當於中國廣東一省,打炮彈不是放煙花彈,這場戰爭長期打下去,他們就算打得起,也拖不起。

5月,普京開啟他的了第5個任期,繼續下一個6年。普京再度高票當選羅斯國總統,很大程度上不是國為他能把羅斯國帶入世界經濟強國行列(現在想想,普京當年立下的豪言壯語:給我二十年,我給你一個強大的羅斯國,就是吹牛逼),而是因為他留下的這個爛攤子,換了誰也收拾不了。

普京第5次上台之後,就急急忙忙地發出警告:“如果西方想為烏克蘭而戰,俄羅斯已做好準備。”同時,普京發出了戰術核武器試驗的指令。

其實這也是吹牛逼,跟烏克蘭打了三年都打不贏,打成現在這個破樣子,還跟西方宣戰,這不是吹牛逼又是什麽?這不是又一個現實版的大清朝慈禧老佛爺嗎?

大清朝的慈禧老佛爺當年也是牛逼的不行。1900年,慈禧太後已經統治了中國39年的時間,她從一個小寡婦逐漸曆練成了一個政治女強人,期間不知經曆過多少風浪。這一年的5月25日,朝廷正式下詔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奧等十一國列強同時宣戰,老佛爺在詔書中說:“你們要知道我的一片苦心,我是為了大清朝的江山社稷,才不得不向西方列強宣戰。如果因為戰爭江山社稷不保,千萬不要把責任歸咎在我一個人的身上。”

除了警告西方,普京政權的新任顧問、71 歲的謝爾蓋·卡拉加諾夫(Sergei Karaganov)提出:對歐洲進行先發製人核打擊,以衡量北約的決心。

卡拉加諾夫說:“俄羅斯不能在烏克蘭這樣的衝突中失敗,如果勝利無法實現,衝突升級確實有可能。”

卡拉加諾夫說:“應當使用核武器作為戰略工具,而不是最後的手段。”

卡拉加諾夫說:“俄羅斯的核打擊可以防止更廣泛的衝突,沒有理性的行為者敢於進行報複,因為這樣做可能會帶來災難性後果。”

俄羅斯擁有僅次於美國的龐大核武庫,隨著普京加強白俄羅斯和加裏寧格勒的軍事能力,有關核戰爭的討論愈演愈烈,引發了人們對潛在全球衝突的擔憂,特別是如果普京認為他對權力的控製受到威脅的話。

來自北約的評估報告顯示,俄烏戰爭進入第三年,俄羅斯遭受的軍事損失比二戰以來任何時候都多——大約有 30 萬人傷亡,數千輛坦克和裝甲戰車。

同一份報告還顯示,俄羅斯軍隊正麵臨人員短缺和士氣低落的挑戰。

普京經常使用手中的核王牌恐嚇西方,並可能在某些情況下授權在烏克蘭等戰區進行戰術核打擊。而俄羅斯一旦發動核攻擊,大概率會想盡一切辦法,把中、朝、伊、白俄等拉下水。

這些國家一旦下水,必然導致三次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