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蠢症

溫妮燕 (2024-01-19 14:56:25) 評論 (14)

昨天在合唱團的群裏,我跟團長發生了一點小爭執。事情經過是這樣的,我們要參加一個冰球比賽的開場演唱,每個人都收到一個英文郵件告訴如何通過係統一頓操作買到自己的免費票(憑票入場),因為我對英文複雜的說明還是有些障礙,心想既然群裏已經有人買了,就問一下他們吧,於是就多問了幾句,結果團長就不耐煩了,說我不看郵件,不看聊天紀錄,是不好的習慣,是浪費公共資源。我一看就炸了,看把你牛的! 還“公共資源”,平時你們在群裏聊天時,嘻嘻哈哈地開玩笑,能整出一百多層樓就不是浪費,我問一個正經問題,想依靠一下大家,不想自己看英文,就是浪費公共資源了,這上綱上線的水平也太高了。於是我回了一句“言重了吧”,結果團長氣急敗壞的反問“你問太多無效的問題, 你難得爬樓,別人就該反複回答你的問題,這不是言重,這是不尊重其它人的勞動! 你自己不去讀,別人解釋了你也不看,你還有道理了嗎?”, 我看了都氣笑了,那意思是聊天可以,問問題不行。於是立馬懟回去“我覺得我有道理”還配上了一個笑臉。

然後群裏都不敢作聲了,我還成為了第一批買到票的(因為問了),後麵不會的本來想問問題的團友也不敢問了,隻能加已經會了的團友去私下問去了,估計怕踩到“浪費公共資源”的雷。

結合我最近看到的一個詞“狠蠢症”,跟“恨國黨”有些類似的心理,好像還跟“路怒症”症狀有些類似。就是覺得自己聰明,權威,正確,“看到”(這種看到是他自己覺得的)那些愚蠢的、不可理喻的人或事就氣不打一處來,製止、怒斥、上綱上線,這都是恨蠢症的行為表現。這種“病”一般發生在那些平時自信有優越感習慣自己在周圍環境中一貫正確權威的男同誌身上,仔細想想,還蠻普遍的。

這個毛病,我老公身上也有,記得幾年前有一次我們倆開車經過一條街,我隨口把看到的街名讀了出來,結果老公覺得我讀錯了,立馬更正,更正完了,還覺得恨鐵不成鋼,一本正經地坐在車裏就開始批評我了,“你應該在外麵得注意你的英語發音了,你這樣下去不行的,太丟人了”,我心想至於嗎?照這個邏輯,英語發音不好的人就不配活著了,而且剛好這個街名我非常熟悉(正因為熟悉我才讀出來的),我原來工作的公司裏有個部門就叫這個名字,我不可能錯的,於是我馬上把手機拿出來讓google 發音把這個詞讀出來,放出來後,果然跟我的讀音一摸一樣,車裏的氣氛立馬就尷尬起來,我也不是那種喜歡得理不饒人且痛打落水狗的人,隻是兩個人在車上後來都沒有怎麽說話,其實我心裏的笑都快憋出內傷了,但看到老公被打臉後還一臉嚴肅的在開車,我忍住了,否則太沒麵子了。

後來這種打臉的事情發生多了,老公的“恨蠢症”也就慢慢治愈了,因為沒有一個人能保證自己永遠正確,再精明也有大意失荊州的時候,廉頗也有老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