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總統FDR的腦風暴產物《租借法案》成了拜登的援烏利器

從大陸來到美國,至今在東西方度過的時日大致各半。願以我所見所聞觸及一下東西方的文化和製度。也許能起一點拋磚引玉的作用。
打印 (被閱讀 次)

國防部網站公布拜登總統簽署了《2022年烏克蘭民主國防租借法案》。

 

周一(5月9日),拜登總統簽署了《2022年烏克蘭民主國防租借法案》(Ukraine Democracy Defense Lend-Lease Act of 2022),使之成為法律。

 

該法案授權政府在2023財政年度之前向烏克蘭和其他東歐國家出借或租賃軍事裝備,並免除一些法律限製,如貸款期限不得超過五年及接受國所必須遵守的支付條件和手段等。

 

所謂《租借法案》是一個因為戰爭而誕生的特殊法案。這不是拜登的發明,而是小羅斯福總統為支援處於崩潰邊緣的英國,腦風暴出來的產物。當時英國的情況與今天烏克蘭的太像了,而當時美國的作用也與今天美國的作用幾乎沒有區別。

 

不過,那時的小羅斯福可沒有今天的拜登這樣幸運。他要無償而且全力援助英國的想法並沒有得到國會和民意的大力支持。是他天才般設計的《租借法案》和超人的說法力,才使得英國免於滅頂之災,也為世界的民主力量爭取到了勝利。

 

《租借法案》的意義

 

經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人對卷入另一場代價高昂的國際衝突保持著極大的警惕。即使像希特勒領導的納粹德國這樣的法西斯政權在20世紀30年代在歐洲采取了侵略行動,持孤立主義立場的國會議員還是推動通過了《中立法》等一係列法律,限製美國政府所能夠做出的應對方式。

 

盡管小羅斯福政府非常希望支援盟國,但在《中立法》的製約下,隻能在“現金和攜帶”的基礎上向法國和英國等盟國出售軍事物資。就是說,他們購買美國軍火物資必須支付現金,然後用他們自己的船隻運輸這些物資。

 

而小羅斯福推動通過的《租借法案》允許美國政府在官方依然保持中立的情況下,可以向任何被認為“對美國的防禦至關重要”的國家借出或租借(而不是出售)戰爭物資,包括采取美國直接送貨到門的方式。對這些物資的付款將被推遲,並可以采取小羅斯福總統認為滿意的任何物物交換的付款形式。

 

正是根據這項政策,美國在二戰期間向其外國盟友提供了大量軍事援助,同時在衝突中仍然保持官方中立(日本打珍珠港之前)。

 

會產生這樣一個奇特的法案,也是有其曆史原因的。

 

為了幫助英國打擊納粹,小羅斯福破例競選第三任總統

 

1940年英國對德國納粹的抵製處於十分艱難的時期,其對驅逐艦的需求變得越來越迫切。6月,丘吉爾三次對小羅斯福重申他的要求:英國當時隻剩下最後68艘艦艇,而這些艦艇不僅要保衛其貿易路線不受德國U型潛艇的攻擊,還要在英吉利海峽上巡邏,防止可能的入侵。“因此,我們必須要求得到這些驅逐艦的增援,這是一個生死攸關的問題。無論遇到什麽困難,我們都將進行鬥爭,但除非我們得到增援,否則可能會超出我們資源的能力範圍。”

 

6月26日,英國國王喬治六世也一反皇室尋常禮節,直接向小羅斯福請求驅逐艦的援助:“我非常理解你的困難。但我確信你會在為時已晚之前盡力為我們爭取到它們。”

 

1940年是總統大選年。小羅斯福已經連續做了兩任總統。那時雖還沒有法律規定總統隻能做兩任,但所有總統都尊重華盛頓做出的榜樣,還沒有人競選過第三任。小羅斯福會不會爭取再次連任,對美國人來說也是個謎。

 

當年6月28日,持強硬孤立主義立場的溫德爾·威爾基(Wendell Willkie)贏得了共和黨總統提名。

 

小羅斯福明白,如果威爾基贏得總統選舉,急需戰爭物資的英國就不可能得到美國全力以赴的支援。而當時民主黨除了他自己沒有人能夠打敗威爾基。小羅斯福處理那一年民主黨總統提名的過程清晰地表明,如果不是威爾基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他不會去競選第三任總統。而這也體現了小羅斯福要幫助英國打敗納粹的決心。

 

那時,孤立主義在美國頗有市場。小羅斯福贏得了民主黨總統提名後並沒有馬上開展競選活動,而馬不停蹄地在全國各地競選的威爾基以和平候選人自居,將小羅斯福描繪成戰爭販子。當年10月第二周的一個蓋洛普民意調查顯示,如果美國不卷入歐洲的戰爭,威爾基將以53%對47%的比例擊敗羅斯福。白宮內部的民調也顯示一些關鍵州選情嚴峻。

 

10月下旬,小羅斯福開始全力反擊,宣布了連續5個競選活動,並給出了這樣的競選承諾:

 

我向你和這個國家的人民作出最莊嚴的保證:沒有任何秘密條約,沒有任何秘密義務,沒有任何秘密承諾,也沒有以任何形式直接或間接地與任何其他政府之間的心照不宣,使這個國家卷入任何戰爭或達到任何其他目的。

 

小羅斯福將競選重點放在改善人民生活上,放在“新政”的不斷完善上,誓言打造一個無論行業和層次,人人都看得見希望的美國,一個和平、繁榮、昌盛的美國,一個老有所依的美國。

 

最後,小羅斯福以27,263,448對威爾基的22,336,260的普選票,449對82的選舉人票高票當選。

 

如何幫英國?以承諾不參戰獲得連任的小羅斯福麵臨大難題

 

再次當選總統的小羅斯福馬上收到了丘吉爾的賀電:“我認為我作為一個外國人,在選舉期間對美國政治發表意見是不對的。但現在我覺得你不會介意我說,我為你的成功祈禱。”

 

雖然小羅斯福對媒體守口如瓶,堅持說沒有新的援助英國的計劃,白宮內卻是緊鑼密鼓地計劃。12月3日,當財政部官員仔細分析計算了英國的財務情況後,發現英國僅僅是支付已經下單的美國援助,就將在一個月內耗盡他們的黃金和美元儲備。財政部長小亨利·摩根索(Henry Morgenthau Jr.)問:“我們怎麽辦?還讓他們下更多訂單嗎?”海軍部長弗蘭克·諾克斯(Frank Knox)回答:“必須啊,我們沒有選擇。”

 

但是,怎樣才能有操作的可能性呢?

 

第二天,小羅斯福帶著這個問題離開華盛頓,乘坐“塔斯卡盧薩”巡洋艦前往加勒比海。白宮宣稱這次巡航的目的是視察西印度群島的基地,但隻帶了很少幾個隨從的小羅斯福希望有時間在海上養精蓄銳,重整旗鼓。除了少量必須處理的公務外,小羅斯福整天都在釣魚、曬太陽,並與親信們打鬧、玩笑。他看起來無憂無慮,輕鬆自如,英國麵臨的災難似乎對他毫無影響。

 

跟隨小羅斯福一起上艦的首席外交政策顧問哈裏·霍普金斯(Harry Hopkins)事後回憶:“我有相當一段時間不知道他在想什麽,如果他是在思考的話。但後來我開始明白他在給自己充電,就像他多少次看起來在休息和無憂無慮時所做的那樣。”船上沒有實質性的討論,羅斯福沒有在谘詢或征求意見,他也沒有研究簡報或背景文件,但很快就能看出他在腦風暴英國問題的答案。

 

小羅斯福深深懂得領袖人物不能太超前於民意,所以他在思考成熟之前對媒體不透露半點風聲。但他更相信領袖人物應該做正確的事情,尤其是這樣大是大非的問題。所以他需要一個合適、合理及有說服力的答案。

 

丘吉爾情理並茂的一封求救電報給小羅斯福的腦風暴帶來靈感

 

12月9日,小羅斯福收到了來自丘吉爾的曆史性信件,一封四千多字的電報。這個電報被丘吉爾自己說成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信件之一”。曆史學家將其描述為“丘吉爾和小羅斯福全部通信中最精心起草、修改的信件”。本來就能言善辯的丘吉爾在此信中做到了自己的最好:言辭犀利,內容全麵,論據充分,莊重而又恭敬。

 

電報中,英國首相在技巧性地重述了軍事形勢後,轉入了最關鍵的話題:

 

我們將不再能夠為航運和其他物資支付現金的時刻即將到來。雖然我們將盡最大努力,並且不惜做出適當的犧牲來支付外匯,但我相信你會同意,如果在這場鬥爭的最關鍵時刻,英國被剝奪了所有可出售的資產,那麽在我們用鮮血贏得勝利,拯救了文明,並為美國贏得了充分武裝以應對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的時間之後,我們卻一無所有了,這在原則上是錯誤的,實際上也對雙方都不利。

 

霍普金斯回憶說,小羅斯福獨自坐在那裏,一遍遍讀丘吉爾的信,有好幾天他似乎都沒有任何答案。“他沉浸在強烈的思考中,默默地沉思。”然後有一天晚上,一切都浮出水麵:這就是後來為世人所知的租借計劃。霍普金斯說,小羅斯福當時“似乎並沒有清晰地知道如何能夠合法地做到這一點。但他的腦海中毫無疑問地相信他將找到一個方法。”

 

就像一個有創造力的藝術家一樣,小羅斯福在艦上把他的時間用來發展他的概念性想法。一旦他看清楚了,他就果斷地采取行動。

 

推銷“民主武庫”概念,《租借法案》獲得了廣泛支持

 

回到華盛頓後,小羅斯福以他經典的方式推銷他的想法——他直接告訴了各個媒體的白宮記者們。小羅斯福向來很善於利用白宮記者們,那些記者也一直是他特別給力的盟友。

 

也是經典的小羅斯福方式,他以一個比喻來講道理:

 

假設我的鄰居家著火了,而我在四五百英尺外有一段花園水管。如果他能拿著我的花園水管與他的消防栓連接起來,我就能幫助他滅火。現在我怎麽做呢?我不會對他說:“鄰居,我的花園水管花了我15美元,你必須為它付給我15美元。”不!我不想要15美元。我想在火災結束後要回我的花園水管。

 

小羅斯福解釋說,他的目的就是以實物來替代錢的概念。如果武器和戰爭物資在英國使用,而不是放在倉庫裏,它們的作用會更大。戰爭結束後,美國將得到實物補償,所以,“去掉美元符號,用紳士的實物義務來代替它。我想你們都明白了。”

 

摩根索說這是小羅斯福在職期間最偉大的努力之一

 

丘吉爾事先對小羅斯福的計劃一無所知,他被驚呆了。當他消化了這個提議後,他告訴議會,這是“任何國家曆史上最高尚的行為”

 

當時正值美國國會休會期間,小羅斯福也不等了,幹脆直接向民眾銷售租借概念。12月29日,小羅斯福發表了他最著名的爐邊談話之一,“民主武庫”演講,告誡人民,美國必須成為保衛民主的彈藥庫。全國75%的人或者聽或者讀了小羅斯福的這個演講。事後民眾發往白宮的信和電報中讚成和反對租借計劃的比例為100:1。1月初的一個蓋洛普民意調查結果為,68%的美國人支持租借法案,26%反對。

 

1月6日,小羅斯福前往國會山發表他的第九次國情谘文,其中絕大部分都集中在租借法案上:

 

讓我們對民主國家說:“我們美國人極其關注你們對自由的捍衛。我們將拿出我們的精力、資源和組織能力,使你們有力量恢複和維持一個自由世界。我們將向你們派出越來越多的船隻、飛機、坦克和槍支。這是我們的目的,也是我們的承諾。”

 

1941年3月,小羅斯福總統簽署《租借法案》,向英國和中國提供援助。

 

盡管孤立主義者對《租借法案》竭力攻擊,各個報紙的頭版充斥了他們的論調,小羅斯福還是獲得了足夠的投票。2月8日,該法案在眾議院通過。3月8日,參議院通過了修改稿。三天後,眾議院以317:71接受了參議院的版本。30分鍾後,小羅斯福簽字,《租借法案》成為法律。

 

第二天,國會撥款70億美元用於資助第一批運往英國的貨物,這是當時美國曆史上最大的一筆撥款。

 

今天的烏克蘭像極了當年的英國,美國再次成為“民主武庫”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一直強調這場俄烏戰爭是兩種價值觀的較量,所以他們是在為所有國家捍衛民主的價值。這與丘吉爾那封電報裏的說法一模一樣。拜登總統則完全借用了小羅斯福的語言,強調美國必須再次成為“民主武庫”。這簡直就是當年情景的重演。

 

其實1941年1月小羅斯福在國會的國情谘文中最為人們記住的是這樣一個內容:我們期待著一個建立在人類四項基本自由之上的世界。這四項自由分別是:言論自由,信仰自由,免於匱乏的自由和免於恐懼的自由。

 

這場俄烏戰爭中,烏克蘭人就是在為了免於恐懼的自由而戰。因為恐懼俄羅斯才要尋求北約這樣強大的軍事組織庇護。而被排除在北約之外的烏克蘭是一直生活在恐懼之中的。

 

如果這次真的能夠像美國國防部長說的那樣,將俄羅斯削弱至不再有發動類似戰爭的能力,那麽烏克蘭人的代價就不算白付了,美國和西方國家的物質支援也就更值了,因為達到了比較長期的免於恐懼的目的。

 

這次還有一個相似之處就是美國的站位。還記得俄烏戰爭一開戰拜登就說美國不會出兵嗎?拜登或者說美國最不希望發生的就是核戰或第三次世界大戰。所以,拜登政府一直在走鋼絲,既要支持烏克蘭,又要避免因為美國方麵的任何不慎造成戰爭升級。《租借法案》就是一個允許美國政府以不參戰的方式支援烏克蘭的手段。正如小羅斯福在他的爐邊談話中說的:

 

正在進行自衛的歐洲人民並沒有要求我們為他們戰鬥。他們要求我們提供戰爭工具、飛機、坦克和槍支,這將使他們能夠為他們的自由和我們的安全而戰。顯然,我們必須把這些武器足夠多和足夠快地送到他們手中,這樣我們才能讓我們的孩子免受戰爭的痛苦和折磨。

 

我們必須成為偉大的民主武器庫。因為這是一個與戰爭本身一樣嚴重的緊急情況。我們必須以同樣的決心、同樣的緊迫感、同樣的偏執和犧牲精神來完成我們的任務,就像我們在戰爭中所表現出來的那樣。

 

當然,《租借法案》算不算升級行為還取決於俄羅斯方麵的反應。目前來看,拜登政府的分寸把握得不錯。也許下一步最大的挑戰是不要讓其成為持久戰。這就要求西方國家不能放鬆,不論是物質援助還是對俄羅斯的經濟製裁。

 

希望各國領導人能夠懂得長痛不如短痛的道理,肯做犧牲,以最大力度下手。隻有這樣才可能盡早結束戰爭。而這樣最終還很可能是付出了更少的代價。

 

參考資料:

https://www.defense.gov/News/News-Stories/Article/Article/3025302/biden-signs-lend-lease-act-to-supply-more-security-assistance-to-ukraine/

https://www.history.com/topics/world-war-ii/lend-lease-act-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end-Lease

FDR by Jean EdwardSmith

本文原創首發於“加拿大和美國必讀”公眾號“細說美國”專欄

dong140 發表評論於
謝謝分享歷史
voiceofme 發表評論於
好文章。 學到了。
ahhhh 發表評論於
現在俄國的選項,要麽屈辱的撤退,要麽孤注一擲用核武。白等逼人太甚,我們跟著倒黴。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