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102 (8) 電影

打印 (被閱讀 次)

 

 

 

(看)電影

記得小時候, 有一段特別美好,安寧,溫馨,快活的日子,雖然在人生的長河裏,那是很短的時光,可卻令人記憶深刻,難以忘懷。

上學時, 輕鬆地學習,放學回家, 快樂地玩耍,周末時是盡情地享受。每個周末,星期六的晚上,(那年代是一周工作,學習六天, 隻有星期日休息。)省委大院裏都會有舞會和放電影,

舞會是大人們的首選,那電影院就是孩子們的天堂。

一部電影我們可以看上幾十遍,也不覺得膩。那時不是癡迷哪個演員,而是被電影的故事情節深深打動,被影片的插曲牢牢地吸引,當然也有對演員的喜愛,但沒有人會追捧和迷戀哪個演員的。還有大家都特別喜歡背電影的台詞,不是僅僅為了炫耀自己看了多少部電影,更多的是為了fun, 調侃生活,產生樂趣。星期一,你再看班上,同學中,會時不時的冒出一句台詞,那是開始顯擺他上周末又看了一場新電影。

“牛奶會有的,麵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  “小姐們都昏過去了“, ”列寧同誌已經不咳嗽了“ 《列寧在十月》《列寧在1918》1937-39

“我們今天大踏步的後退,就是為了明天大踏步的前進” 《南征北戰》1952

“不見鬼子,不掛弦”《地雷戰》1962

“我們革命戰士活著就要像條龍,不能像條蟲。” “為了勝利,向我開炮” 《英雄兒女1964

“高,高,實在是高”,“各小組注意:你們各自為戰! 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不許放空槍! 開火!”

《地道戰》1965

 “起的比雞早,睡得比豬晚”《半夜雞叫》1964

“別看今天鬧的歡,小心明日拉清單”《小兵張嘎》1963

 “阿米爾,衝”,以及好聽的“花兒為什麽這樣紅”《冰山上的來客》1963

除了台詞,還有那動人的插曲“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 微山湖上靜悄悄。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 唱起那動人的歌謠”《鐵道遊擊隊》1956、

“烽煙滾滾唱英雄,四麵青山側耳聽,側耳聽,晴天響雷敲金鼓,大海揚波作和聲”《英雄兒女》1964

“讓我們蕩起雙槳, 小船兒推開波浪, 海麵倒映著美麗的白塔, 四周環繞著綠樹紅牆”《祖國的花朵》1955

“九九那個豔陽天來喲,十八歲的哥哥呀坐在河邊,東風呀吹得那個風車兒轉哪,蠶豆花兒香啊麥苗兒鮮” 《柳堡的故事》1957

優美的旋律,美麗的音符,好聽的歌聲,是那麽沁人心肺,刻骨銘心,永不褪色。插曲跨越了年代,世紀,被傳唱至今。

電影不知道看了多少遍,片中的場景、人物、故事情節都已耳熟能詳,是那麽浪漫,動人,那麽激情,真實,也那麽殘酷,恐怖,淋淋盡致,還有片中的一些經典台詞,蕩氣回腸的插曲,更是讓人至今記憶猶新。

隨父母上山下鄉後,我們生活大變樣。我們文化生活少得可憐。我們的愛好:遊泳, 滑冰,。。。停止了,放棄了,可對電影一刻也沒有放棄。我們沒有了華麗的大禮堂,沒有了舒適的電影院,沒有了精巧的小劇場。可我們有了空曠的大地,有了開闊的隊部曬倉院,有了無圍牆的學校操場,我們更有勤勞的放映員,我們就有了露天電影。鬥轉星移,日月變更,夏天來了,月亮望著我們,星星向著我們眨眼,微風吹拂著我們,還有青蛙,蛐蛐等陪伴我們,而我們永遠是那麽聚精會神地盯著那搖搖擺擺,飄飄蕩蕩的白色大布做的銀幕,一場都不拉下 ( 當然一個夏天也沒有幾場。)

如果露天電影設在離家近點的地方,我們就可以帶著小板凳,還可以讓朋友,或給朋友占站位置。為了占到好位置,我們常常提前一,二個小時到達場地,有時還很殷勤的幫助組織者頂木樁子,拉繩索,什麽的。有時還在放映之前,趁著人還不多的時候,跑到放映機前,擋住那放映機射出的燈光,就為了在銀幕上留下自己的身影。

如果離家遠了,就沒那麽舒服了,得站著看。如果前麵是大人的話,還得踮起腳。有時不幸運的話隻能跑到背麵去看。如果遇到有風的天,那銀幕上的人呀,物呀,景呀都是七扭八歪的,有長有扁的·,可不論怎樣,都沒有擋住我們追逐的腳步,絲毫不能減少我們對電影的無比熱愛,

海陽村,共有七個小隊,村裏有五個,刺溝和拐末溝還各有一個隊, 有時大隊上為了犒勞山溝溝裏的社員,還加一場,那我們就看完這場,跟著放映隊,翻山越嶺看第二場,瘋狂吧。

為了看電影,特別是從來沒有看過的,我們會走幾十裏路去外村看電影,去時,我們迎著火紅的夕陽,罩著萬道霞光,歸來時我們披星戴月。我們一點都不覺著累和怕。因為我們的隊伍浩浩蕩蕩,一路上還嘰嘰喳喳的議論電影裏的情節,回味著台詞和演員。

一個好的演員,即使她隻排了一部電影,隻塑造了一個人物,她卻能換來觀眾一生的好評。一個好的演員,他會把你帶入影視中,仿佛讓你變成了他,你會隨著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與他哈哈大笑,與他痛哭流涕,與他緊握拳頭,與他憤怒呐喊。有的時候,與其說是故事讓你記住了電影,不如說是演員讓你記住了電影,他們的一顰一笑,一怒一恨,一喜一哀,會讓你念念不忘。

孫道臨,王心剛,於洋,李默然,梁音,郭振清,馮喆,上官雲珠,白楊,田華,楊麗坤,張瑞芳,於藍,王曉棠,王丹鳳。劉尚嫻,秦怡,謝芳,。。。。。。他們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而不是長在人們的眼睛裏。

我們讚美電影,我們喜歡電影,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無窮樂趣。

電影是一種視覺藝術,誕生於1888年,是法國路易斯·普林斯 發明的。 它通過使用動態圖像來傳達思想、故事、感知、感覺、美或氛圍的體驗。

電影製作本身是藝術也是產業。電影可以由電影攝影機拍攝真實影像再製作而成,也可以利用傳統的動畫技巧繪製圖畫再拍攝圖畫而成,甚至可以利用電腦成像及計算機動畫製作電影,也可以在電影中利用上述所有的技術及其他視覺效果。電影技術發展初期有各種不同的放映速度,但現時電影都多以每秒二十四格圖像作放映標準。

電影成為第七藝術的來由是意大利詩人和電影先驅者喬托·卡努杜(Ricciotto Canudo),他在於1911年發表的一篇《第六藝術的誕生》(Birth of the 6th art),將電影放在建築、雕塑、繪畫、音樂、詩之後,他後來又加入了早在電影之前就有的舞蹈,因此電影就成為第七藝術。

電影是19世紀西方國家生活水平上升大眾產生新需求的娛樂產物。隨著電影事業的發展,它被認為是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是大眾娛樂的來源,也是一種教育公民的有力媒介。電影的視覺基礎賦予了它傳播的普遍力量。

電影具有獨自的特征和魅力。它可以運用蒙太奇(法語:Montage)這種藝術性突躍的電影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藝術的表現手段。電影可以大量複製放映,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電影已深入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部好的電影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視覺盛宴,精神娛樂,而是它-電影更可以改變了你的認知,拓寬了你的視野,啟迪了你的思考, 陶冶你的情操,培養你的藝術修養,點亮你人生的某種希望。

 

(原創隨筆,未經許可請勿轉載,謝謝!)

晝夜思想 發表評論於
寫得真好,勾起了兒時看電影的樂趣,那時候隻要聽說晚上有電影,大家都奔走相告,像過節一樣,再遠也要拿著板凳,扶老攜幼地趕去觀賞!
Redstone 發表評論於
回複 'irisin2021' 的評論 : 是的。您說的太好了。希望人人能有好時光。
irisin2021 發表評論於
中國有幾個快樂的年代,都是不大搞政治掛帥的年代。大躍進前幾年,文革前幾年和改革開放初期。在鄧小平時期不僅沒有政治運動,連“政治”這個字眼全國人民深惡痛絕。政府,新聞媒體,人民都不願提“政治”兩字。直到江澤民才小心翼翼說還是要講政治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