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對決?別被一“球”之貉忽悠了!
說中美對決,就得說對決什麽?國家間的對決?那是二戰以前的事情;意識形態的對決?那是冷戰以前的事情。但中美確實劍拔弩張,說爭霸權或領導權接近,但也和世界傳統的“大國崛起”概念不同了,那時是比拳頭,現在是比誰更能為世界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戰爭無用,這是由全球一體化的大趨勢規定的。
當前世界最大的問題是什麽?民主對威權?多元對一元?都不是。是現行的全球化模式再也繼續不下去了,因為它普遍地在全球各國造成了貧富兩極分化。而這一分化在中美兩個大國最嚴重,引起社會的對立最尖銳,尖銳到對此束手無策的兩國當權派中的反動派都求助於民粹,都把對方當替罪羊。而其實,他們是一“球”之貉,都是禍害忽悠地球人的。
先說美國
美國的貧富兩極分化隻舉新冠疫情以來一個例子:2020年60%的美國家庭無需納稅,曾經中產壯大的橄欖型社會成了金字塔。說明疫情沒有減緩富人斂財速度,無論景氣好壞,都不改美國貧富加劇分化的趨勢,竟和傳統中國無論興亡都是百姓苦走到一起了。所以美國社會戾氣增加,兩黨從未如此對立,對立到以相互拆台為能事,以完全掌權為第一。選總統,爭議院,任命大法官,雙方虎視眈眈,永不消停;選民則疲於奔命,選完聯邦選地方再選沒完沒了的提案,永無寧日,卻看不到問題何日解決。
訴諸民粹,從川普“讓美國再度偉大”開始,反移民,修邊牆,將白人打工族的失落導向其他族裔。民主黨上台強調政治正確,反仇恨,善待弱者,LGBTQ,自定性別廁所,煞有介事;釋放罪犯,輕罪不立案,罪案飆升卻道治安有成;居有其屋本是全社會責任,但政客操弄成租客鬥屋主,用“群眾鬥群眾”轉移問題焦點,掩蓋施政失敗。
從疫情的應對看,因社會撕裂借兩黨對立,一種野蠻粗鄙的自由主義正在美國橫行,它破壞了現代文明的兩大支柱之一的科學,讓民主陷入多數人暴政的泥坑。讓美國政府成為扯皮低效辦不成大事的代名詞。
再說中國
財富集中度早已高於美國。據2014年北京大學的調查,中國家庭淨財產的基尼係數2012年達到0.73。 頂端1%的家庭占有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財產。2020年中國總理李克強在記者會上表示:中國還有有6億人每月的收入也就人民幣1000元。
當下中國經濟動蕩,行業內卷,看不到前途卻知道自己是韭菜的年輕人選擇躺平;作為當局政績櫥窗的反貪腐,成了永遠在路上的爛尾樓,不敢財產公示,人民心寒齒冷;曾作為集中力量辦大事樣板的計劃生育走樣,官方傻眼,一如新冠疫情武漢爆發初期,充分曝露了體製官僚的昏聵顢頇;尤令當局寢食難安的是年輕一代的公民、人權意識,除了加高防火牆,隻有瘋狂訴諸愛國與民粹,結果喚起千百萬現代義和團,和美國川普合汙,讓講共產黨初心的人極其尷尬。
至於當下號稱深刻變革的“共同富裕”是習近平為長期執政的三斧頭――反腐,厲害國,脫貧都成笑柄之後,眼看時間不多倉促上陣之舉,本文不論。
一元對多元 中美誰先化解同一危機
現在中美都在走下坡,在全球一體化的大格局下,想自己”風景這邊獨好”是做不長的白日夢。全球一體化在中美,在世界到處(可能北歐好點)都造成了貧富兩極分化的共同體。但中美並不想像氣候那樣合作解決這個共同危機,因為國家怪物作怪,被操弄成中美對決,變成民主對威權,多元對一元國家模式的對決。
筆者認為當前的中美模式都是製造貧富兩極分化的模式,想靠它們解決這個世界性難題無異天方夜譚。但哪個模式更能創造出解決這一問題並引領未來新世界潮流的新模式?倒是不難發現。
當今之世,哪個國家更像多元的世界?未來的世界是多元還是一元?相信未來的世界是多元,則秉持多元理念的勝出。所以美國勝出是大概率事件。美國勝在居民幾乎囊括世界所有民族,有和多元平等認知相容的民主;中國雖多民族,但多樣性不如美國,卻有天天消滅多樣性的定於一尊。本來中國有一國兩製的港台實踐勝於美國,但厲行一尊的國安法已將兩製的香港打殘,讓2300萬台灣同胞離心,一國兩製宣示破產。
所以中美兩國都麵臨各自的曆史三峽,但對中國而言內容要沉重得多,因為中國還沒有完成自己的“古今之變”“文野嬗變”。要完成這個變化,據曆史學家唐德剛的估計從鴉片戰爭算起大約要200年,也就是要到中共所說的第二個100年。此後中國才有可能以良性競爭超越美國。
未來世界不能靠資產階級,不能靠無產階級,要靠知識人聯合體
現在世界的兩極分化就是資產階級主導的世界秩序的產物,未來世界的秩序已然超出他們的想象,正如對弈的棋局,人工智能已超過頂尖的棋手。
不能靠無產階級,在世界早已不是問題,可在中國它仍然是缺乏創造力的領袖無法想象和恐怖的違逆祖訓的事。最早從這一桎梏之下解放出來的是一個曆經運動糟賤的黨外知識人馮友蘭,他在生命的最後寫到“無產階級不代表新的生產關係”其理由如下:
“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無產階級不過是與資產階級共存於資本主義這個統一體中的一個對立麵。它和資產階級一樣,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物,不代表新的生產關係,因為新的生產關係還沒有出現。這就如中國封建社會中的農民一樣不代表新的生產關係,因而即使它們奪得了政權,也不可能建立新的社會形態。”
“然而在馬克思主義的共產主義理論中,唯物史觀的原則並沒有被貫穿到底。在沒有出現由生產工具的革命引起的生產力的突飛猛進發展,也沒有出現由生產力的發展造成的生產關係改變的情況下,卻告訴人們無產階級是新的生產關係的代表,這就與唯物史觀相矛盾了。”
馮友蘭生前還看不出未來造成生產關係改變的新的生產力,但我們看見了。世紀之交,網絡,數字信息,人工智能成為融合三大產業,消滅三大差別的新的先進生產力,知識經濟出現了,一個古老而如今麵貌一新的人群――知識階層――茁壯成長。傳統產業中的資產者和無產者的人數不斷減少並大量轉變成知識經濟的新人,他們是生產資料(知識)和勞動的統一體,代表新的更高的生產關係。
知識經濟及政治的特點
1)知識經濟將告別迄今人類社會以犧牲或損害部分人利益實現進步的方式,貼近“帕累托改進”的要求。當前世界以中產階級萎縮為特征的危機將會化解。
2)知識經濟將重塑並改變傳統政黨政治。近年歐、美、台的選舉,時見素人崛起,說明信息流通凝聚共識的力量,自由人聯合體的力量。而所有那些來自不同利益階層,森嚴等級的大黨在麵臨突發事件的穿透時,都將不可避免裂變。
3)知識經濟時代世界不再需要大國崛起,“國家”及其特殊利益已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禍害。
4)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為生產的廣度和深度提供無限可能,知識作為生產資料將在資源中占比越來越大;疆域領土的重要性隨共同體的發展降低,國家間的紛爭減少,民族民粹必將式微。因為知識的本質是國際的,知識人從來都是仰望星空,以探索真理為職誌,從“人類”出發思考的人群。
5)以消費拉動,以GDP衡量的經濟轉變為節約低耗,以人的全麵發展衡量的環保經濟。
希望進入知識經濟的美國出現如下變化:
減少每周工時,讓更多人可以參與公共事務;大量減少公務員,實現小政府;減少選舉,人們,特別是少數族裔,不再總是在自己不了解的人裏“選”代表自己的人;優化提案,消滅政客每有一項需要就操弄一個提案的拿手好戲;當人工智能優化提案的高效率成為習慣之後,檢視憲法,讓美國脫胎換骨。
一切都將和平過渡。隻須“當實際利益提供足夠的推動力時,在傳統範圍以內打破傳統!”(馬克思)
科學發展觀——中國人的觀念優勢
“科學”在任何其他國家都不如在中國這樣能凝聚全民共識,大有助於中國走出蒙昧與偏見;“科學發展觀”的展開必然要求民主,是“五四”精神的真正傳承;科學發展觀摒除“偉大領袖”,有助中國完成資產階級早已完成的“無情斬斷天然首長”的曆史任務,告別人治。
“知識就是力量”是知識人的旗幟。當它成為人類的旗幟,人類邁入自由王國的步伐就大大加快了。作為主導人類必然王國的唯物史觀會進化,比如到“唯識史觀”。人群之間,不同文化之間的矛盾將讓位於人類與大自然之間的矛盾,成為社會前進的動力。
向晚平09/16/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