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美之途

雅美之途 名博

耶魯黃同學出現了嚴重的族群認同障礙

雅美之途 (2021-04-01 19:23:05) 評論 (20)

朋友放入群裏的這個帖子,我以前在耶魯家長群見過,沒有理采。這次有位家長要求我評論,我隻能寫下這些。

耶魯黃艾琳同學出現了嚴重的identity crisis, 她甚至認為美國應該對亞裔進行種族歧視的報複。因為她認為亞裔都是種族主義分子,他們應該被踩在地上,批倒批臭。對不起了,我有些我們那個時代的語言。

在美國被標上種族主義者的帽子是很危險的,相當於以前在中國被打成反革命,重的情況可以丟工作甚至失去生命。黃同學活在自己的世界裏,完全不顧父母的死活。

她染一頭金發,擁抱白人,據說與白男孩戀愛。她名曰為黑人呐喊,卻把矛頭指向她自己的種族,甚至她的父母,這真是耶魯教育的失敗。不知道她父母是怎麽想的,聽說還是支持她的,當然探監的父母也幫助自己的孩子。

黃同學的這種障礙在美國這種多種族社會裏是很遺憾的,雖然我一直認為美國應該淡化種族,十分討厭identity politics。

美國尊重各國的文化,同時又是相當注重隱私的社會,大家上班在一起,但是工作之外則是各自的社區。無論是生物群體還是人類社會,都是在相似族類中生活得更愉快。

在白人為主體的社會成長的美國少數族裔孩子,小時候可以與各種族的孩子在一起玩,踢足球和其他活動,大家似乎沒有區別。一般在十歲左右就有很強的種族認同,種族認同後就會相對分開,會說:“I am a Chinese!”。作為父母慢慢發現,隨著年齡增長孩子們的朋友幾乎都是亞裔,我的體會是這種現象在女孩裏麵特別明顯。我們兒子的最好朋友是智利移民的後代,西班牙後裔,那是因為數學和科學的友誼,那家夥去了哈佛。智利裔男孩的媽媽強烈希望自己兒子也去耶魯,幸虧沒去,耶魯可是同誌們的天堂,不過兩個家夥還都是追女孩的主。

種族認同障礙比較多出現在混血的孩子裏,幾年前有位混血的UCSB的男孩因為種族認同障礙在校園殺人。作為白人導演與華裔母親生的孩子,他始終認為自己的頭發不夠金色。亞裔女孩嫁白人前,需要為未來長相像墨西哥或拉丁帥哥模樣的後代早規劃。

同濟在美國行醫的年輕醫生留下這段精彩觀點,他是內科醫生,應該心理與精神科也學得不錯。讓我想到父母同事的兒子在文革中與他們劃清的界限:

“在精神上,她認為自己是不一樣的亞裔,接近於白人主流,所以,自己這種精英亞裔是和一般的亞裔群體是不一樣。敢於並急切的去揭露一般亞裔的陋習和陳腐觀念,並以此劃定自己跟一般亞裔的界限,並在主流社會中尋求認同感。曆史上,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一部分資本家地主階級的子女非常革命、努力和父輩劃清界限,一部分中國海外人士特別否定和敵視中國、甚至會呼籲McCarthyism。為了尋求認同,希望自己是一個“特殊”的、不同於既往刻板映像的那個群體,而對那個群體進行攻擊醜化,是很多有身份認同危機的人常見做法。這個時期可長可短,有些人甚至一輩子都走不出來。她還年輕,思想都沒定型,未來會有很多事能完全扭轉她的認知和族群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