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遊巴爾幹】布蘭科溫風格建築的典範:霍雷祖修道院

打印 (被閱讀 次)

霍雷祖修道院(Horezu Monastery)位於羅馬尼亞瓦拉幾亞地區沃爾恰縣霍雷祖村附近,因霍雷祖村而得名,而村名則來自於當地山區森林中的一種貓頭鷹的名字Huhures。修道院始建於1690年,1697年完工,修建者為瓦拉幾亞大公康斯坦丁·布蘭科維亞努(Constantin Brâncoveanu,1654 - 1714)。霍雷祖修道院是羅馬尼亞規模最大的修道院,建築風格融合了羅馬尼亞傳統建築與拜占庭、奧斯曼、文藝複興及巴洛克等外來風格的特點,外形莊嚴宏大,內飾壁畫精美,是布蘭科溫建築風格(Brâncovenesc style)的傑出典範,1993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在羅馬尼亞八個世界文化遺產中獨占一席。 

霍雷祖修道院。

修道院位於羅馬尼亞西南部奧爾特尼亞(Oltenia)地區,這裏又被稱為“小瓦拉幾亞”,是修道院創建者康斯坦丁·布蘭科維亞努家組世代的封地,因而當這位瓦拉幾亞大公為自己和後代修建這座準備用於墓葬的教堂時,選擇了這樣一個偏僻的地方。那裏遠離主要的大城市,在行程安排上讓人頗費腦筋。最後我們選擇了從錫比烏出發,當天返回,花在路上往返的時間,仍然超過五個小時。

修道院的正門。

修道院獻給聖君士坦丁和聖海倫娜。

從正門進入修道院寬闊的內庭,這是羅馬尼亞現存規模最大的修道院,確實比我們在摩爾達維亞參觀過的那些修道院大很多,隻有斯特凡大公的普特納修道院與之相近。

庭院正中的聖君士坦丁和聖海倫娜教堂,建於1690 至1693年間,教堂的主體結構參照了十六世紀建造的庫爾泰亞主教座堂(Cathedral of Curtea de Arge?),主要區別在於霍雷祖教堂增建了前殿門廊,裝飾風格也顯示出更多的文藝複興元素。教堂造形宏大,裝飾以精美的壁畫,是羅馬尼亞布蘭科溫建築風格(Brâncovenesc style)的傑出典範。

教堂的前殿和中殿上方各建有一座塔樓,這是與摩爾達維亞的單塔樓教堂的一個顯著差別。

外前殿的門廊。

教堂的西端突出的外前殿,由十根粗大的立柱支撐,使得教堂的立麵更有氣勢。

外前殿的牆壁和屋頂裝飾著精美的壁畫。這些壁畫繪於1692至1694年間,出自多位匠人之手,包括希臘畫家Constantinos和Ioan,以及羅馬尼亞畫家Andrei, Stan, Neagoe及Ioachim。

外前殿的壁畫。

外前殿穹頂的聖母聖子圖。

外前殿的牆壁上,照例是《末日審判》壁畫。

《末日審判》局部:地獄的火焰河中,被撒旦的怪獸吞噬的亡靈。

《末日審判》局部。

《末日審判》局部:天堂。

外前殿壁畫。

教堂內部:前殿。

教堂內部:前殿。

圓柱上的彩繪。

圓柱上的彩繪。

內部的壁畫。

教堂的中殿。

中殿的穹頂。

中殿的聖壇和聖幛。

巴洛克風格的聖幛。

聖幛頂上的十字架。

中殿西牆的壁畫。

中殿的奉獻圖1:布蘭科維亞努家族,右起為他的伯父Preda(右)、父親Papa(中)、母親Stanca,兩個哥哥Barbu和Matei(站在母親兩旁),頭戴王冠的康斯坦丁·布蘭科維亞努站在母親身前。

康斯坦丁·布蘭科維亞努(Constantin Brâncoveanu,1654 - 1714),1654年生於“小瓦拉幾亞”奧爾特尼亞地區的布蘭科維尼(Brâncoveni),父親Papa是統治當地的貴族布蘭科維亞努家族的一員,母親Stanca來自更顯赫的坎塔庫茲諾家族。坎塔庫茲諾家族在羅馬尼亞曆史上舉足輕重,祖上是拜占庭皇族後裔,十七十八世紀這個家族出過好幾位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大公。康斯坦丁·布蘭科維亞努的舅舅塞爾班·坎塔庫茲諾(Serban Cantacuzino,1640 - 1688)於1678年當上了瓦拉幾亞大公,康斯坦丁·布蘭科維亞努在瓦拉幾亞宮廷裏的地位也隨之提升,逐漸進入權力的核心。1688年塞爾班·坎塔庫茲諾暴斃,據說死於他的兄弟之手,傳言康斯坦丁·布蘭科維亞努也參與了陰謀。經過一番權力之爭,最終康斯坦丁·布蘭科維亞努被選為大公,成為瓦拉幾亞的統治者。他當政的二十多年,是瓦拉幾亞曆史上較為平和的一段時期,國家的經濟、文化都有一定程度的發展,在任內創辦學校、出版圖書、廣建教堂和修道院,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布蘭科溫建築風格,便是在那一時期發展形成的。

中殿的奉獻圖2:康斯坦丁·布蘭科維亞努與妻子以及他們的四個兒子、七個女兒。

當時瓦拉幾亞仍然奉奧斯曼帝國為宗主國,一方麵善於斂財的康斯坦丁·布蘭科維亞努不惜重金收買蘇丹及其手下的重臣,換得和平穩定及相對的自主權,另一方麵暗中聯絡哈布斯堡政權以及俄羅斯的彼得一世,希望借外部勢力的幹涉獲得最終的獨立。這種騎牆政策最終給他找來了殺身之禍,1714年,土耳其人突然出手,拿下了康斯坦丁·布蘭科維亞努,將他和家屬壓倒伊斯坦布爾,經過酷刑審訊,於8月15日將康斯坦丁·布蘭科維亞努和他的四個兒子一同斬首。康斯坦丁·布蘭科維亞努死後為人們所懷念,被尊為殉道的烈士,後來還被東正教會封為聖徒。他生前在霍雷祖修建的這座教堂,原本打算作為他和家人的墓葬之處,最終卻未能如願。雖然他的遺骸最後葬在布加勒斯特,在霍雷祖教堂裏隻留下一座空石棺,但是仍有眾多的信徒前來霍雷祖朝聖。

康斯坦丁·布蘭科維亞努的空石棺。

後殿的壁畫。

後殿的壁畫:聖尼古拉和聖格利高裏。

後殿的壁畫:聖戰士。

後殿的壁畫:聖戰士。

天使長米迦勒。

教堂的命名對象:聖君士坦丁和聖海倫娜。

修道院內庭。

石刻的雙頭鷹是坎塔庫茲諾家族的族徽。

庭院中的古井。

覆蓋古井的亭子上的壁畫也十分古老。

修道院的外庭。

霍雷祖村的民居,羅馬尼亞傳統的木牌樓。

從錫比烏到霍雷祖,路上很長一段經過奧特河穀。奧特河發源於卡爾巴阡山,流經羅馬尼亞中部,由北向南匯入多瑙河。河穀兩岸山峰秀麗,秋色綿延,雖然天氣不佳,依然讓人流連。

在奧特河畔小憩時,遇到一位羅馬尼亞人,他在布加勒斯特從事導遊,但是家鄉在這個地區。他熱情地為我們推薦了當地一個不為普通遊客所知的小眾景點,圖爾努修道院(Turnu Monastery)。圖爾努一名,在羅馬尼亞語中是塔樓的意思,來源於羅馬人在附近修建的一座了望塔。這座青山幽穀中的修道院,距今也有三百多年的曆史。

修道院環境優雅。

遊人極少。

庭院中的小教堂。

教堂內部。

古老的信仰,民族的文化,就像這尊古老的十字架,曆經風雨,仍然頑強屹立。

 

aranjuez 發表評論於
回複 'Masefild' 的評論 :

是啊,都很有民族特色。
Masefild 發表評論於
古香古色的建築有著不同的風格。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