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所以選擇奈良,是職業“毛病”。畫畫的就喜歡舊舊的東西。因為那些殘桓敗瓦有積澱,有更多的故事,還有時間磨練出的美。我想,奈良的優勢就是“古”。她肯定躲開現代,以“舊”示人。

果然,她也有商業街。但似乎被曆史寵著,看看木頭杆上成捆的電線,總感覺有年代了。

瞧,這大概就是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繁華街景吧。快一百年了,日本的駐顏術堪稱一絕。

時間、空間的距離感都很美。

我們去過的每個城市都有帶頂棚的商業街。這樣的景色隻有奈良能遇到。

奈良町,老街。但不是我想象的古董街。倒像是以現代人眼光改造了的“老街”。它激不起我的聯想。隻能敬重它的完美與整潔。這是一對不可解的矛盾。居民有權利在保護傳統遺產的同時享受現代生活。而我們這些局外人卻情有獨鍾那些殘缺破敗的曆史真跡。

像是在看電影。

唉,維護的真好!

陰暗的商業街忽然跳出個亮點。一座頻道電台擺攤兒呢。這個廣告做的出奇製勝。媒體透明度也夠高的。

他們還和我互動呢。

奈良的鹿對該市的貢獻頗豐。大多的旅遊者都是衝著它們來的。不是隔著籠子相見,而是在公園裏與你擦肩而過,或混在人群裏悠哉悠哉地與您共穿行,似乎它們認為人類就是同桌的你。更有甚者見我吃冰激淋,忿忿不平衝過來用頭頂我腰部,表示應該與我平分。結果冰激淩的外殼卷筒歸它,裏麵的太甜又冰隻能歸我。

它也很關心這些吃的貴不貴。

世界都是這個樣子,該多好。

我們都是遊客。隻不過目的不一樣,你們是來看我的,而我是來看你們的

巨大的古刹保佑著你們,也保佑著我們。

我不知道現代人的虔誠意味著什麽。敬仰?寄托?還是有所求?我知道古時候信仰的久遠和堅實,全靠這雄偉古樸的廟堂保佑與蕩滌人們的心。

不光櫻花代表著日本獨特的淒美。我想它也是,美中透著一股淡淡的悲情。

我在日本寺廟裏經常可以看到青少年們的身影。或許這是教學的一部分?很好,現場體驗總比關在教室裏強輸、空喊口號有效的很多。

進廟堂是收費的,他和它被擋在門外。我不解,為什麽歐洲的教堂不收費呢?

東大寺,據說是全球最大的木結構古建築。

事情就這麽奇妙,旁邊守著個泱泱大國,難免自慚形穢。我造的廟宇比你大,許是心理的一種平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