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病

空山野鶴 (2019-10-03 07:54:54) 評論 (13)

出國十幾年,一直沒有跟國內的同學聯係,一個人隱居在地球另一邊的深山老林裏,像一隻閑雲野鶴,或者自由的烏鴉,除了覓食謀生,閑暇時就在網上讀讀我喜歡的文學作品,看看英文電影,時間就這打發過去了,孤獨是孤獨,卻也無憂無慮,樂在其中。

然而幾年前無孔不入的微信還是侵入了我的生活,我開始想念大學時的朋友,開始加了閨蜜的微信,於是我像出土文物一樣被人挖掘了出來,微信好友越加越多,群越入越多,國內的事情越來越關心,我不再看當地新聞,讀英文報紙,不再了解當地人的生活,祖國又回到我心中。

有時朋友會問我,國外什麽情況,這件事國外怎麽看等,好像俺從自己的土地上跑出來,就脫胎換骨,到了另一個星球似的,俺告訴他們,其實所謂出國,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出國,那隻是你住到了地球上另一小片地方而已,你仍然活在自己母國的文化裏,活在國人的價值觀裏,隻是中國人的圈子更加狹小,人更加孤獨了,所以,鄉愁就成了一個揮之不去的幽靈,遊蕩在每一個海外遊子的夢裏。

這跟出國多久,會不會說外語沒有關係,甚至跟你是那個族裔的也沒有關係,這可能是生物的本能,所謂“魚找魚,蝦找蝦”嘛。

其他族裔也是如此,各自活在自己的文化圈子裏 ,穿自己國家的衣服,吃自己國家的飯,說自己國家的語言,找自己的同類結婚,看著大街上那些蒙著頭巾,穿著大袍的“加拿大人”,“美國人”就明白了,要不怎麽說北美是”多元文化”,“民族馬賽克”呢?

工作場合嗎,還是需要跟不同族裔的人打交道的,盡管語言交流不那麽通暢,共同話題也不太多,卻也不影響同事間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互相攀比等,跟國內職場並無太大差別,當然同事間也會嘮嘮家常,開開玩笑,一塊吃吃玩玩啥的,不過更深的交流嘛,不太可能,不大會有自己文化圈子裏的那種複雜微妙,愛恨情仇,心有靈犀一點通等,比如國慶閱兵話題,跟他們聊,不是對牛彈琴嘛,所以一下班,就又回到自己的“魚群”,“蝦群”中去啦!

如果你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迷失了自己,陰差陽錯找了一個國際友人做老公老婆,生活得美滿幸福,倒也完全可能,但並不等於你一定完全融入了當地的文化,因為生活中不過柴米油鹽,帶孩子去哪裏玩啥的,並不需要整天討論國家大事,愛情就可以彌補文化的鴻溝的嘛,不過,雙方還是都有自己族類的朋友圈子,否則豈不悶死?

所以,對大部分的遠走他鄉的人來說,都擺脫不了和自己母國千絲萬縷的聯係,而出國的收獲之一,恐怕是更愛祖國了,霧霾,交通擁擠和食品安全並不能阻止人們對祖國的思念,在謀生艱難,孤獨寂寞的時候,很多人給自己的盼頭都是:“到時回國散散心,回國好好玩玩”,那種置身在波瀾壯闊的廣東菜市場的心曠神怡,那種走在故鄉街道的踏實和親切,是以前在家裏時所從沒有感受到的。

這就是所謂鄉愁吧,鄉愁,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