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沒有意願去“喚醒”別人或“拯救”世界?

明亮現實 (2019-05-15 09:47:08) 評論 (28)

讀者:

老師,你或許有語言上的潔癖,人類要溝通交流嘛,但或許站在你的角度來看,一些將就一點的語言或許就變成了一些至關重要的隱性誤導了。
Prior to consciousness 和 nisagaddata gita,哪一本先出版的?感覺prior to consciousness犀利了很多。
 
明亮:
 
首先我不是老師,我會解釋為什麽。
 
其實你已經注意到這個微妙的情況:真明白的那位沒有和“人”交流的欲望。這就是為什麽NISARGADATTA大師常常對於那些還無法交流的那位說: 你可以走了,離開我,去聽那些讓你舒服的老師吧。。。UG大師也一樣,態度更顯得“惡劣”,他經常要別人離開,不要聽他的。他說社會上有的是“老師”,去聽他們的,不要聽我的。
 
我也差不多。以前還有一些興趣去“教育”別人,現在越來越沒有這類興趣了,因為越來越沒有一個“我”去教育“別人”了。我最多就是低調地寫一些文章,哈哈。有緣分的會來讀讀,沒有緣分的就不強求了。不要以為這是自私的表現,而是真明白了。讓我舉一個例子解釋給你聽:昨晚做了一個夢,夢裏麵有很多“人”在一個凶惡的奴隸主下麵受欺壓,暗無天日。夢裏的“我”認為這一切都是真的,正和一小撮革命黨同夥準備起義,就在這個時候,雖然夢還在繼續,但突然“明白”發生了,變成了“清醒”夢了(英文LUCID DREAM),夢裏的“我”雖然還是革命黨的一員,但同時“明白”這是一場夢境,沒有一丁點是真實發生的事情。這時好像有一種脫離了夢境來觀察夢境的能量,簡稱為“目擊”(WITNESS)能量,雖然夢“我”還在秘密會議中討論起義的安排細節,同時失去了“認真”,雖然夢“我”準備拿起槍杆子,同時失去了拯救“奴隸”的動機。好像兩個全然不同的情況同時成立,互不幹擾。夢“我”繼續握著槍杆子,但超越夢”我“的目擊能量一丁點認真都沒有了,哪裏有什麽”奴隸“需要解放?哪裏有什麽奴隸主?哪裏有什麽”我“?哪裏有別人的痛苦?這些情節通通都是虛幻的故事!看似發生,其實沒有發生,徹底空性。如果你看懂了這個夢比喻,那麽現實經驗完全是一個情況。思想上雖然告訴你一切都是問題,有痛苦,有麻煩,有不公平,別忘了這些和你晚上夢裏的情節沒有一絲一毫的區別,沒有任何問題是真問題,沒有任何痛苦是真痛苦。
 
其實,越希望當老師的那位,反應出還沒有徹底超越夢境,還有某種欲望,還有隱秘的”當真“。他真的以為有什麽“人類”去拯救,他真的以為有什麽“別人”的困難去消除,就讓他們去當老師吧,夢裏當”老師“在教夢裏的”學生“,整個故事還在夢境裏循環。啥都沒有增加,啥都沒有減少,沒有任何價值,這些老師和學生的BUSINESS和我無關。
 
很多人認為“佛教育了49年”。其實誤解了。佛大徹大悟,怎麽可能還有什麽要“教育”和“挽救人”這種欲望呢。佛看一切都已經是佛了,就像我看一切都已經是我了,為什麽要去“糾正別人“呢?不但沒有”別人“,也沒有”別人的錯誤“,也沒有“我”這個人需要去“拯救”什麽非我的情況。其實真相是,佛大徹大悟後,周圍圍著一大群“人”希望他分享“大徹大悟”後的結論,他們追問,到底有什麽秘密,到底發生了什麽。佛不得已就回答:一切色其實就是空的,但你又找不到”空“,因為空總是以色的表相顯現出來。佛可沒有認為他教育了49年,他是被人問了49年,解釋了49年,他們一直糾纏地問,佛不厭其煩地解釋。這一切可不等於說佛有“教誨”的動機。
 
佛教可不是佛希望建立的。佛教是後人建立的宗教團體。真明白的那位沒有建立社會團體的欲望。甚至連佛經都不一定是佛寫的,而是周圍的追問者們的記錄。
 
當你要找什麽你沒有的‘終極真理’,你找到的就是擺在你麵前的難吃的午餐。其實你已經找到了,但思想告訴你:“這頓午餐可不是我要找的那個終極真相”。其實,“這頓午餐”可不是思想上告訴的簡單的這頓午餐,而是無限整體的終極能量呈現,是無限整體通過思想過濾解釋成為了“有限”的午餐,是無限以“有限”的偽裝顯現出來,思想看不出來。你不需要找終極的完美,因為它就是你,你的日常生活,不真的是思想告訴你的”日常生活“,而是無限完美本身。你的”吃喝拉撒“不是思想告訴你的乏味的吃喝拉撒,而是無限完美本身的顯現(或化身)。你就是當下,你就是無限,就在當下這“一點”,就是一切的開始,也是一切的結束。這一“點”超越了開始和結束概念。這一“點”通過思想解釋,就解釋成“空間”和“時間”。我們不否定“空間”和“時間”在表相上的真實性。但我們繞過思想的述說,明白其實根本沒有什麽“時空”,就是無限的一“點”。這點就是你,和你是無二的。
 
當你感覺到眼前的一切是“乏味平淡”,這就是思想解釋,完全的錯覺(ILLUSION)。一旦你發現思想上告訴你乏味平淡,你就看到了思想在怎麽編織故事了。這一“看”你就明白了。
 
別以為無限遙遠的宇宙那邊有一個黑洞吸食一切物質。不是這個情況。那”無限遙遠的宇宙那邊的黑洞”其實就是你的表現,就是你自己的顯現,就是你自己的化身。和你無二。前幾天媒體上都在討論首次拍到黑洞照片,別以為真的有一個”黑洞”在哪裏,其實它就是你即時即刻的顯現。當你明白了,你會輕輕地對自己說,“哈哈,我會呈現出遙遠的黑洞這個情況,真奇跡啊”。同樣地,當你發現身體在走路,左腿先邁出,然後右腿邁出,這難道不是奇跡嗎,左右腿的邁出可沒有經過思想判斷。當你發現眼睛可以“看到”眼前擺的一個花瓶,這難道不是奇跡嗎?到底這個“看見”是怎麽回事?科學家告訴你很多理論,說是什麽眼球的反應出圖形然後輸入大腦,這些“答案”還是思想解釋,不是現實。到底“視覺”是怎麽回事,永遠沒有答案,因為它是奇跡。
 
整個宇宙隻有一個“居住者”,它就是你。說“居住者”這個概念也是不究竟的說法。更好的說法是,你中產生了“宇宙”幻相,但你不是宇宙。你中產生了“萬物人生”,但你不是萬物人生。你雖然不是那些幻相,但你明白這些幻相因為你而顯現,沒有了你,就沒有了一切幻相。明白了這層,你可以說你就是這些表相顯現,無二的。你可以在今晚做一個實驗:當你陷入無夢沉睡,你就發現一切宇宙,一切世界,一切經驗,一切時空,都消散無蹤了。你也可以在早上醒來時做這個實驗,你會發現,一切宇宙,一切時空,一切世界,一切經驗,都是從你中類似“白洞”那樣“啪”的一下噴出來,一切都即時即刻地顯現出來。
 
請你品味一下,你從晚上入睡到早上醒來,是不是好像一個終極的“黑洞”把一切經驗“呼”的一下吸進去消散了,然後早上像一個“白洞”那樣,把一切經驗又一起“呼”的一下顯現出來。
 
別以為真的有一個你之外的宇宙世界時空獨立於你而存在,不是這樣的,情況恰恰相反。一切表相上看起來真實的“宇宙世界時空經驗”通通都是你自己的能量顯現。它們白天在你中顯現出來,晚上在你中消散無蹤。然後做夢的時候又在你中顯現出來。根本沒有”你“這個”人“在過生活,而僅僅是純粹的經驗不停地的轉換,思想上就解釋成“我”和“我的生活”或“我和我的世界“了。你會發現一個秘密,一切時空宇宙經驗可以來來去去,但唯一不變的就是你自己。這個“你自己”可不是思想上告訴你的“人”啊,而是無法描述的終極無限本身。
 
一切都是自己,滿足了,就什麽都不需要特別做。明白了,就不需要修行了,完美是不需要修改的。明白了,就不需要挽救世界了,因為除了自己,還是自己,誰挽救誰?哈哈。明白了,就不需要醒悟了,因為一切都是自己,還有“誰”留下來享受“醒悟”?真明白,就不再有任何“目標”,因為無論去哪裏,都是你自己。你不去哪裏,不影響一切都是你自己。真明白,就沒有“價值”概念了,因為無論你做什麽或不做什麽,都是你自己,不會因為做了增加什麽,不會因為不做而減少什麽。這不就是惠能大師強調的:“不思善,不思惡”嗎?真明白了,也不會刻意地去停止什麽行為。當你發現身體在做“俗氣”的事情,有什麽不可以呢?隨它去,沒有因此減少任何價值。當你發生身體在做“高雅”的事情,也不需要去停止,隨它去,沒有因此增加什麽價值。你超越了”俗和雅“的分別。一切都是無可分割的自我能量流。
 
一切經驗中的作為或不作為,都和你無關。沒有什麽“價值”的增減。沒有任何結果的好壞。
 
你如果問我問題,我就回複你的問題。除此之外,我不會主動地要去“糾正”你或“挽救”你。因為對於我來說,你就是我本身,絲毫沒有差別。如果“你”認為你和“明亮”不同,那是思想上的錯覺。對於我來說,沒有這種錯覺。
 
我看“你”,看到的就是完美本身,看到就是我自己,看到的就是我自己的顯現能量。別以為我寫這些文章,是為了”點醒“讀者,沒有這回事。這是自己寫給自己的,無他。如果碰巧你被點醒了,那是你自己明白了自己,和我無關。
 
所以,不必強求“別人”明白不明白。
 
還是那句老話,也是唯一關鍵點,集中到你自己上。如果你自己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你會發現一切“別人”其實都是無限整體自己的能量流,對於明白的你,他們不再是一個一個的“人”了。你自己也不是一個“人”了,而是無二同一的無限能量流。
 
NISARGADATTA講了很多,有些書是說給悟性比較低的人群,比如《I AM THAT》。《PRIOR TO CONSCIOUSNESS》這本書是說給悟性高的群體,《PRIOR TO CONSCIOUSNESS》是NISARGADATTA說給他的好學生JEAN DUNN的,這本書是他兩的對話記錄。NISAR大師文化程度不高,自己不寫什麽書。如果你覺得《PRIOR TO CONSCIOUSNESS》比其它書更“犀利”,那就是對了,表明他說到點子上了。NISAR大師告訴你,別以為“意識”是什麽必須有的‘東西’。真正的你超越意識。你可以有意識,也可以沒有意識,但意識的有或無根本和你無關。你可以自己親自觀察一下,每天24小時,不就是從“有意識”到“無意識”再到“有意識”的循環嗎?晚上沒有了意識,不等於你不在了。早上意識升起,也不等於你增加了什麽價值。
 
肉體死了以後,無限整體絲毫不變,沒有什麽價值的減少。肉體活了,無限整體絲毫不變,沒有什麽價值的增加。
 
你中升起經驗變化,但你不是經驗。你可以有經驗,也可以沒有經驗。兩者之間沒有價值的高低。
 
 
某一天,你會“明白”到這種能量流。
 
你就明白了為什麽難以跟“人”述說這個明白。這就是明白者不想溝通的原因了,這就是為什麽明白者寧願保持無語,也不想和無法明白的”人“進行交流了,因為說者說A,聽者誤解為B,完全無法溝通,不如不溝通。這個明白是無法描述的,無法講得清楚的。但你可以明白。明白了以後,沒必要和任何”人“分享。明白了以後,對於你來說,“分享”這個概念失去了意義。“分享”概念建立在A有東西去分享給B,但沒有A,也沒有B,而是無二本身。沒有‘明亮’先生,也沒有‘你’,隻有無限無二的’它‘,誰分享給誰?
 
 
 
 
 
 
======== Q&A ===============
 
讀者:
當你處在當下時,還會有思想嗎?
 
明亮:
 
當然有“思想”了,不抹殺它們。同時,它們不僅僅是思想上告訴我的“思想”,而是自己無限的能量流動,看似是思想,其實遠遠多於,也遠遠不同於“思想”。一切意念不都是自己的神聖的生命湧動嗎?雖然思想述說的情況是“看似”,不需要去抹殺排斥,直接簡化為基本能量湧動。 

有“思想”湧動的同時,這些湧動對於我不起作用,沒有影響。這就是真正的”一念不起“。也就是說:沒有一個念頭會起作用。並非膚淺的:啥念頭都沒有了。
 
讀者:
 
我想臣服還有另一種意義,即不違背順道而行,具體如何隻能猜測,如同二祖神光法師就死一事,我尚未悟道無從批判已悟者的行為。若以無分別心來說,並無服從與不服從的分別。為何已悟者會選臣服. 會不會是體現天人一體的無分別心就不得而知了
 
明亮:
 
“不在乎”乃至無限的“不在乎”不就是臣服嗎。有各種各樣的詞匯,其實最終指向的都是同一個不是情況的“情況”,指向同一個無法通過語言詞匯描述的“情況”。 

當我說“去它媽的”,不就是看似俗氣的“臣服”嗎?你隻有一個對象可以臣服,就是你自己臣服於你自己,然後無法確定有“你”,也無法確定有“臣服”,無法確定有任何需要臣服的“對象”。一切思想概念皆失去意義
 
如果這個“已悟者”當真地認為有A去“臣服”B,要麽他是對悟性還不到位的那位說故事,要麽他並非真“悟”。真明白了,就是不可能有A臣服B,因為主觀是‘它’,客觀也是‘它’,誰臣服誰?
 
讀者:
 
看來我一直為文字所迷惑了所謂的非非非想應是你所說的吧!
 
明亮:
 
是的,非非非想就是,思想上的結論不是真的,連‘思想’也並非真的可以定義為思想,而是某種無法確切描述的能量形式。佛在這裏,用了否定,否定再否定的方法,化解一切思想概念的真實性,連‘思想’這個概念本身都不真成立。隻有奇怪,奇怪再奇怪,徹底的奇跡。
 
佛說的“非非非想”也可以這樣去理解:
 
1)你想的不是真的
2)你想的不是真的這個結論也不是真的。
3)你想的不是真的這個結論也不是真的,這句話本身也失去意義,你對“真”和“不真”的思維辯證不再留意了。管它是真的!管它不是真的,WHO CARES!去他的。
 
同樣道理,我給你一個更具體實用的“非非非”:
1)對思想結論不要在乎。
2)對思想結論不要在乎也不要在乎。就是說,萬一“在乎”了,也不在乎“在乎”了。
3)對思想結論的“在乎”也不在乎這個情況也不要在乎了。就是說,你已經對“在乎”或“不在乎”沒有興趣了,不理睬這些思維辯證層麵的概念了,超越思想辯證了。去它的“在乎”還是“不在乎”,WHO CARES!去它的。
 
看到了沒有?微妙到無限,啥都不再是什麽問題了。左也OK,右也OK,上也OK,下也OK,一切OK。絲毫沒有任何堅持,絲毫沒有任何立場。這個和“人類”邏輯完全不同。
 
如果停留在思想判斷層麵兜圈子,一個立場去否定另一個立場會很累的。就好像你要去抓住“真理”,抓來抓去以為抓到了,還是MISS了。其實,你要抓的,就是你自己,就好像眼球去找眼球,就是找不到,因為眼球看不到它自己就已經是了,不需要找。 

真正的“妙”不是什麽“修行”或“練習”,而是發現不需要“修”不需要“練”,就已經是了。我建議的把把一切簡化為終極的基本能量範疇,這就是一種繞過思想判斷層麵的簡化,直接超越了思想判斷層麵。當然,說它是“能量”也是一種思想判斷,但沒關係,這是一個好但概念工具,用好了就可以丟了。 

真明白了,就想告訴你,啥努力都不需要,啥都不需要做,啥概念都不成立,啥邏輯都是思想幻覺,一切不需要“你”的修改,就已經完美了。 

當你發現有“修改”的衝動,你來的太晚了!它已經在“你”的衝動來之前就完美了。
 
換一個說法:完美在你有“完美”概念之前就已經完美了。一旦思想上出現“完美”概念,就已經看錯了,恰恰就是“完美”概念的升起創造出來“不完美”。
 
恰恰就是“真”概念的升起,創造出來了“不真”或“幻”。
 
恰恰就是“知道”概念的升起,創造出來了“不可知”。
 
恰恰就是“答案”概念的升起,創造出“問題”概念。
 
恰恰就是“我”或“主”概念的升起,創造出“他”或“客”概念。
 
恰恰就是“正確”概念的升起,創造出來了“錯誤”概念。
 
恰恰就是“愛”概念的升起,創造出來了“恨”概念。
 
恰恰就是“自由”概念的升起,創造出來了“束縛”概念。
 
恰恰就是“解放”概念的升起,創造出來了“捆綁”概念。
 
恰恰就是“完美”概念的升起,創造出來了“不完美”或“瑕疵”概念。
 
連“無限”和“有限”概念都是幻覺雙胞胎。你對“無限”的向往,恰恰就是你把眼前的乏味想象成了“有限”或“局限”。其實,真正的“無限”就是當你放下對“無限”的向往之後,才體會到眼前的“有限”或“乏味”或“平凡”,恰恰就是無限本身。
 
思想上的概念創造出符合這個概念的虛幻“現實”。然後概念去驗證概念自己,當然驗證結果是“概念成立”!這就是叫做“自圓其說”。
 
任何向往或追求的結果就是讓你看不見最最容易看見的“本來麵目”。就像眼球要找眼球,永遠找不到,MISS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