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翩葉子

翩翩葉子 名博

我與婆婆的同一屋簷下(下〉

翩翩葉子 (2018-03-10 07:07:04) 評論 (54)

 

 

 

說婆媳關係就是天敵的關係,婆媳矛盾是兩個女人爭奪一個男人的戰爭,婆媳合住必會產生爭奪家裏話語權與控製權的鬥爭,這對我來說真是天方夜譚,可笑的一種說法。

 

 

一一接上篇

 

 

公婆來了,先生他幹得更歡了。一次,吃過婆婆燒好的晚飯,老公搶著洗碗。但我隱約覺得婆婆露出的心疼兒子的目光??。

 

 

是啊,誰的母親不護子心切呢?既使是小事。以前在我們小家庭,我在家稱王稱霸,隨心所欲。也許先生憐惜我舍棄國內溫暖的家庭一個人孤苦伶仃,漂洋過海來會他;也許他一直記得我曾對他說的,不要以為我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如果他惹我生氣了,我要馬上買機票簽證回娘家的,因此,愛財被嚇著了的老公若想與我單挑,我是穩贏不輸的。還有也是考慮到好漢不吃眼前虧,還有古人說的"小不忍則亂大謀",他因此事事也不願與我斤斤計較。說起老公,有時也讓我感動。80年代未,好歹也做了團支書書記的他離開了人人擠扁頭都想進去的朝南坐的某上海總局帶著娃娃臉出國留學了,給我買了小巧精致的sonywalkerman.,那時在上海也算是時髦貨。婚後我來加他才告訴我,用的是第一次打工掙的錢,隻可惜那寶貝不知被我放在哪了,早知道,我定會好好地把它當作爰心傳家寶珍藏著。現在公婆大人來了,我頓感形勢嚴峻,要被收骨頭了,我不得不夾起尾巴重新做人。但誰知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反而成就了我做了一個賢妻加良母。

 

 

 

 

朋友聚會,在生得高大的先生麵前,有說我小鳥依人的,但更多人誇的是我這個上海老公好體貼。是啊,他們看到他一聲不響,悶頭利落為孩子換尿片,他們還看到他吃寶貝們剩下的食物,一副舍我其誰的大氣大量。(可不能叫老婆變肥婆〉其實啊,我才是個賢妻良母呢,別人追劇看書,我和這些享受是絕緣的,隻要我在家,我是圍著老公孩子頭頭轉的。又要舉例吃的了,老公有事需要早起,兒子們上學,我從沒有懶床的非份之想,再睡眼朦朧也要離開暖洋洋的被窩一骨碌爬起來給他們準備早餐。我可不忍我心爰的人饑腸轆轆地開始他們一天的工作學習生活。連續超過十五年,在兒子上課的日子裏,天還蒙蒙亮我就已在廚房奏起了鍋碗瓢盆交響曲。早飯,學校帶的午餐一律是新鮮出爐的。我當然知道很多小朋友都是帶三明治的。但煙熏的方腿或什麽雞肉牛肉,據說都不是健康理想的食品。我期望我的兒子們吃得健康,我也期望,有一天,他們長大,成家立業,對他們的孩子談起自己的媽媽時,心中會存有美好溫馨的媽媽的味道的回憶。

 

 

 

 

 

 

你說我愛你有多深,媽媽我做的這些午餐代表我的心。這是我為喜愛吃壽司的兒子們一大早起來燒新米經常做的午歺,飯盒是一次性塑料盒,吃完就扔。兒子們經常心疼媽媽說,叫我不用早起,他們自己弄三明治。媽媽我倔強,兒子啊,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以後你們就像斷線的風箏,媽媽要找你們也不易啊!

 

身為高工的公公婉拒了原來工作的設計院高薪續聘的挽留,與在單位獨當一麵的資深理工女婆婆為了照顧孫子一退休便從已習慣便利的大城市來到了就幾萬把人的外國小鎮居住。人生地不熟,生活的環境完全不同於以前的如魚得水!生活的世界也驟然變小,我們頗能感覺到他們明顯的失落感與隔離感。所以先要打開通往世界的窗口,公婆專用的大屏幕電視機裝上了中文節目頻道,婆婆喜歡看生活類節目,公公特別關注台灣的一舉一動,有時先生還得硬著頭皮聽他爸爸談他不感興趣,而公公特別關心的阿扁情況。一台電視當然不夠,電腦,愛派絡續跟上。與人交流手段也越來越便捷,以前是伊妹兒,現在都聯上了微信。外出旅遊,好朋友爬梯,我們經常是公婆孩子全部帶上一個也不拉下。每次回上海,給媽媽買好看衣服,必會為婆婆也稍上一模一樣的,反正住在二個國家,不會輕易尷尬撞衫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我所做的努力,相信婆婆也都看在眼裏,記在心上。感覺得到婆婆對我日益增多的體諒、關心與幫助。最近幾年,既使在我在家休息天的日子,婆婆也幾乎包攬了我們全家老小的三頓飯。

 

一日三歺對主婦來說那真是家務活裏最辛苦最頭疼的一項。有時為了翻花樣還需絞盡腦汁。以前婆婆來之前我掌勺的時候,在我與老公共同的休息日,我經常是早飯吃好,立馬問他,下一頓想吃什麽,對廚房事務七竅懂得六竅的先生經常不解地反問我,怎麽又要吃了,他以為我是個貪吃的婆娘,不掌勺的不知廚師的工作流程與辛苦。有的食材難道不需要事先準備好,比如幹貨需要泡一泡,冰凍的需要解解凍。

 

通常每天一大早習慣於很早起床的公公就開始煮昨晚浸泡的婆婆準備好的含有黑糯米,紅豆,薏米,眉豆等八種粗糧的粥。不久婆婆起來再燒點就粥的小菜,諸如胡羅卜豆腐幹黃瓜絆三絲一代替了很下飯但不健康的我們以前經常吃的鹹菜菜炒毛豆,晚上天天熱飯熱菜熱湯著我們。所以我最能理解一日做三歺的婆婆的辛苦。我不上班在家的時候,主廚當不了就做幫手,我就幫著撿撿菜,剝剝豆。清潔清潔家裏的衛生,有一個任勞任怨的婆婆,識相的媳婦也是絕對不能懶的,人心換人心。

很少聽到婆婆當麵誇我。不像我姆媽對女兒無論事大事小,經常以表揚鼓勵為主。比起我的整天樂嗬嗬的慈愛的似彌勒佛的喜歡說笑的公公,我婆婆真是個不喜言辭,不喜交際,不苟言笑,慢熱型的人,但她對人對事,都看得心知肚明,了如指掌。雖然到現在我還是不習慣出門時身體語言上像與上海的姆媽一樣手挽手,表現得親蜜無間,我們之間還是客客氣氣,相敬如賓。但有什麽事,有什麽話我都很願意與她分享,傾聽她的意見。

 

 

就像我兒子們是公婆的一帖藥,公婆對他們是百依百順。我對我公婆在生活上也是心服口服,被他們領導得服服貼貼的。俗話說,打柴問樵夫,駛船問艄公。薑是老的辣,人老了百事通。我樂意聽我公婆的,大事就不便說了,小事還是說說與廚房有關的事吧,例如去超市買菜,我們經常會拉她一起去,主婦逛菜場猶如小姑娘逛商店,總是興致盎然的,有時婆婆追劇追到興頭上,我們也都會征詢她的采購建議,我們是撿到籃裏都是菜,婆婆比我更注意食品養生,什麽季節吃什麽菜,這也省得我費神嗐操心,有時投機取巧也不錯。

 

但是我並不是什麽事情都順著婆婆,有時候,我也像在上海弄堂裏挑竹竿,直來直去的。第一次到婆婆家吃飯,具體吃什麽菜,我都記不得了,唯一記得的是婆婆燒的菜特別鹹。當時還與老公開玩笑說,是不是咱媽不舍得給我吃,後來婆婆掌勺才知公婆倆人都重口味,但老公兒子們口味皆偏淡,我有時燒得稍微鹹了點,老公就對我吹胡子噔眼,說我把家裏的鹽一鈈頭給打翻了,可婆婆的菜鹹得有過之而不及,乖巧的兒子們蜻蜓點水吃了點,孝順的老公也一聲不吭,我隻得對老公說:"你是跟媽媽提意見的家裏最佳代言人,如果吃菜的時候,我覺得鹹了,就在桌子底下踢踢你,你就開始發表意見"後來還真踢了,一開始,老公忍辱負重就是不理我,我就一個勁一波高過一波地踢,一直踢到他開金囗。從那以後,口味淡了好多。其實公公血壓高不適合偏鹹的。有的小事無所謂,關係到全家健康的不得不引起重視。隻是最近背酸腿痛老公在理療,他說他的小腿脹通就是我以前長期暗底裏踢他小腿的後遺症。

 

我婆婆心靈手巧,她是巧幹加能幹,總是勤儉節約,廢物利用,物盡其用。例如她把我準備送人或丟棄的兒子們不穿的毛衣拆了,織成加拿人冬天必備的圍巾,手套和帽子。她燒的小菜花式多樣,營養均衡。她還用桔子皮,鹽與水合製成不傷手的有機洗滌劑。利用虹吸效應解決我們出門在外無法給植物澆水的問題。用以前做地板時剩下來的邊角料製成儲物的架子等等這些環保又節約的事例數不勝數。以前啊,我是高興了,就出門肖乒獎勵自己;不高興了,我也要出門肖乒,安慰一下我受傷的心靈,反正就是喜歡買買買,然後扔扔扔。現在在婆婆的影響下,我亂買東西,亂扔東西的壞習慣也收斂不少。雖然每次回上海,我的姆媽還是縱恿我,要我買衣服,硬要叫我抓住早已遛走的青春的小辮子。

 

 

與婆婆的同一屋簷的朝夕相處的日子就真的天天風和日麗,陽光燦爛嗎?當然不是,我們也有過暴風驟雨的片刻,夫妻之間有七年之癢,不勝其煩的時候,親母女之間也會有磕磕碰碰磕的,更不要說是因為一????共同的男人而半路被迫綁在一起的婆媳了,但吵架多了,肯定會習慣成自然損傷感情,可幸的是在過去的日子裏,我們之間隻發生過一次大的爭吵,而且那還是很久很久以前,上世記未的事情了,那是小兒剛出生的三個月之際。爭吵的原由是關於小孩子的照顧問題,然後吵來吵去,越扯越遠就扯到別的方麵了,大家都把平日看不憒對方的事情,竹簡倒豆子,一五一十地稀裏嘩啦倒出來了。如果放在今天的我,可能根本就不會吵起來。一方麵,因為那時剛生完小孩,我睡眠很糟,感覺有點產後憂鬱症,看什麽都不順眼。另一方麵,我那時的確也混淆了婆婆與媽媽的界限。但其實我也並不後悔,那次吵架,一吵驚醒夢中人。婆婆平日不言不語,原來是那樣感情細膩,注意細節的人。但沒有那次大家敞開心扉,打開天窗說亮話的爭吵,有的矛盾與不滿遮著掩著,積怨若久,便積重難返,感情修複也許不會那麽易,所以在以後的日子裏,我像對待自己媽媽一樣孝敬我的婆婆。但又不期望我婆婆像我媽媽一樣能慣我,忍受我任何的不成熟,不懂事。其實我婆婆真是很包容大氣的女人,她從不囉裏囉唆,說三道四。從沒聽到她議論過別人的是非。從那以後,我倆你敬我一尺,我還你一仗,我與婆婆的關係相處得越來越合諧。

 

 

我心底裏發自肺腑地感恩公婆對我們做的奉獻。記得大兒二歲公婆回上海探親時,我下班去接放在別人家的大兒,老遠處就能看見一家窗台上扒著一位四處張望的小男孩的肉嘟嘟的小胖臉,那定是我兒子,他是否一直是這樣在盼望著?他一見我,瘋狂興奮地一陣哇哇亂叫,著實讓我嚇了一跳,後來公婆回家了,每次看到老人備好了飯菜等著我們,孩子們在老人身邊安全愉快地玩耍,什麽工作上疲勞與煩惱都會被眼前家庭和美、放鬆舒暢的情景消失殆盡。有公婆在家把關,上班也不再有後顧之憂。

 

 

大兒四個月大起,婆婆就開始照顧嗬護他,在公婆的愛中一天天長大成人。

 

 

 

 

說起來二個兒子對象棋的興趣愛好完全來自於公公的影響。一開始,公公是胸有成竹,穩穩地坐穩兒子們啟蒙教練的寶座,不久,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兒子們就與公公打得不可開交,分不出輸贏,現在公公對於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兒子們隻能開心地嗬嗬了。他們小的時候。公婆在我們不在時,負責他們的吃,陪他們玩。他們大了,也知道生曰不忘打電話祝福及給爺爺奶奶買禮物,既使在很微小的事上也知道關心公婆。例如有時外出,看到倆個兒子小心翼翼地一左一右攙扶著身手不似以前矯健的公公婆婆上車或走路,雖然是件很微不足道的小事,我也會為二兒子的溫情脈脈所感動。親情,無時不在的親情是聯係我們親蜜家庭的的一條杻帶。

 

沒有媳婦熬媳婦,有了媳婦氣煞婆。家和萬事興,家從來就不應該是爭權奪利的戰場。兒子們小的時候,有次我在刷碗,老公推開我硬要搶我的工作,跟我搶飯碗,小兒當時小,嚇壞了,以為爸爸媽媽要打架呢,十萬火急奔過來滅火,我現在還清晰記得他還邊哭邊叫的驚恐狀:"爸爸,媽媽,NoNO"。同樣,我與婆婆的那次大戰,老公當眾誰也沒偏護,既沒安慰我,也沒責怪我。但他就是沉默寡語,悶悶不樂。公公也沒當眾批評我的不適,但平日有事無事一直笑眯眯的他也幾天不嗬嗬了。婆媳大戰,幾敗俱傷,沒有贏家。

 

家,家就應該是在外勞累一天,回家放鬆心情的溫馨的地方,家就應該是愛與被愛的地方。盡管你名聲再高,事業再大,成就再多,最終也都要回歸家庭,家才是溫暖的避風港灣。

 

以前孩子小,公婆費心費力照顧他們,操持家務。他們的重心在孩子們的吃喝玩樂上,現在兒子們翅膀長硬,羽毛豐翼都遠走高飛獨立了,公婆也日漸衰老,特別是公公身體大不如以前,我們家裏更為關注老年人們健康安全情況,相信繼續我們的愛,理解與寬容,我們的和諧生活會繼續走下去。

 

三觀啦,生活習慣啦,自由啦,隱私啊,我覺得在我們婆媳關係上因為互相有了愛,理解與包容,對上述這些差異與要求都沒有成為我們同住一個屋簷下的障礙。總之,我覺得我幸運,沒有碰到橫挑鼻子豎挑眼,雞蛋裏挑骨頭的婆婆,相反我的婆婆是一個從來不幹涉我的愛好,從來不試圖改變我的生活習慣的明事理愛家人的好婆婆。我倒是從婆婆那裏學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與技巧。

 

"十年修得共船渡,百年修得共枕棉",這說的是夫妻的難得的緣份。在茫茫的人海裏,我與婆婆的相遇,同在一個屋簷下和和氣氣,互相照應十幾年,也不能不說我們一定也是有緣,我想我會好好地珍惜這份婆媳情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