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中醫理論沒有變,而現代醫學漸漸脫離此理論軌道與中醫分道揚鑣。
希波克拉底的後人最後沒有堅持他的理論,而《黃帝內經》的繼承者卻能一直將這一光輝的理論保持到現在,其中的 原因令人感到不解。也許希波克拉底說教的基因容易變異而《內經》則先天遺傳穩定?
看看希波克拉底的話,也許可以明白一二:
Ars longa,
vita brevis,
occasio praeceps,
experimentum periculosum,
iudicium difficile.
vita brevis,
occasio praeceps,
experimentum periculosum,
iudicium difficile.
Life is short,
the art long,
opportunity fleeting,
experience treacherous,
judgment difficult.
這段人生感悟似乎也可看作對診斷難題的描述:時機緊迫,以往經驗可能會引偏不可全信。不可全信?這顯然有自我否定的苗頭,相對而言中醫對於經驗100%相信。你可以看出中醫穩定傳承而希波克拉底後人“子不肖父”的根源了吧。
一位醫學史家這樣評論:希波克拉底靈活,具有批判性,思想態度端正,並不斷尋找產生錯誤的根源,這些正是科學精神的本質。雖然希波克拉底死後很長時間在醫學上沒人能超過他所達到的高度,但正是這些精神後來讓他的徒子徒孫最終放棄了他的學說,脫離了正宗的“中醫”思想,脫胎換骨發展成現代醫學。我們的中醫創始者有幸避免了基因變異的隱患,將《黃帝內經》上升到“經”的高度,逐字逐句地傳承,終於使其到今天還能造福人類。
展望前景也許數百年或更久,陰陽平衡最終還將會是開啟自然世間人體奧秘的那把key, 再次異途同歸。。
注:本文有盜用兩位網友的文字,請他們寬恕。版權不歸我有,轉貼當然不追究。
注:本文有盜用兩位網友的文字,請他們寬恕。版權不歸我有,轉貼當然不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