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繼續談藝術

豆腐幹 (2017-12-07 19:05:18) 評論 (30)

還是繼續談藝術。

什麽是藝術?從最早的法國岩洞壁畫來看就是線條和顏色的運用。初看是一種對自然的模仿。那麽走出山洞,春天的大自然,有的是 絢爛的色彩,有的是生動的線條,有的是活潑的動物,有的是陽光,森林,草地,有一切大自然賦予的美。這些不是藝術嗎?不是, 從來沒有人讚美大自然說,這才是藝術的。這就回到了你的形和像的理解了。形,如果指物質世界的話,無論它多麽的美麗,從來不是藝術。像,對形的模仿,才可能成為藝術。注意,這是說“可能”,不是所有的模仿都自動會成為藝術的,隻有在一種情況下,像對形的模仿才能被稱之為藝術。什麽情況呢?讓我們還是回到法國的岩洞裏去。

 

那些壁畫應該是冬天畫的,當時的人類躲在岩洞的深處,借著火光,畫下了一幅幅美麗生動的圖畫。畫的是對春天,對生命活力的向往,有什麽問題嗎?有!當時人的壽命是很短的,冬天嚴酷,即使呆在洞裏不出去,也免不了死亡,冬天總是死人的季節。所有洞中的人,對自己能不能活著看到下一個春天是有疑問的。所以壁畫裏那個春光明媚,百獸奔騰,流水潺潺的春天,是他們想象中的世界,是他們無限眷戀的人生。就是說,它是個“像”,但是它不是一般的“像”,它不僅僅是對自然的模仿,這個像上帶著一種信息,這個信息光從像上是看不出來,創作這個像所使用的手段--線條,顏色本身也不能揭示那個信息,那個信息是創作者和觀賞者的“心”附加上去的。它在像裏麵沒有一處著落點,但又無處不在。這就是“有餘“這就是藝術。

 

嗬嗬,你看我這樣敘述是不是比北宋範溫好一點。今人看古人的敘述,總覺得隔了一層,說不到點子上。懂我明白,他是懂的。但是他又把論語,六經,左傳這些也叫做藝術,我就覺得他一陣明白,一陣糊塗,思想不是徹底的清晰。那,繼續。

 

信息不在表麵,在背後隱藏著,這種事情多的是,語言裏麵有很多,比如雙關語,A Passage to India.有些信息是很私人的,我年輕的時候在歐洲,一天開車去布魯塞爾,這是我第一次去布魯塞爾,剛進郊區的時候,音樂裏放出了卡倫,卡彭特的一首歌,突然給我一種感覺,印象深刻,從此這首歌對我就帶上了,年輕,布魯塞爾的郊外,美好的時光這樣的信息,這些都不能稱之為藝術。那麽什麽樣的“有餘”才能稱之為藝術?還是看岩洞壁畫,它之所以被稱為人類藝術的第一步,是因為這些壁畫上籠罩著一層死亡的光芒。那種無限的眷戀,繾綣的情懷,背後都有死亡的陰影時隱時現。這是說,藝術是站在生死線上的,回頭看此岸,無限眷戀,無比惆悵,抬頭看彼岸,一片茫然,一點恐懼,一點憧憬。所有偉大的藝術,無一不是表現二個世界的對比對人心造成衝擊而成就其偉大的,無一例外。當然,並不一定需要直接描述死亡,隻要暗示就可以了,比如時空轉換給人的恍惚,錯覺,Deja vu 這些手法,猶如夢境,是藝術大師百試不厭的手法。藝術必需給人造成心靈衝擊,而這種衝擊必須和死亡多多少少有些聯係。就算陶淵明田園詩,那種世俗的快樂背後還是有死亡的陰影的。題外一句,我可不覺得陶詩是藝術高峰,就像老樹也不是一樣,因為他們含蓄,不釋放。就像蒙娜麗莎的微笑,你知道有東西在那裏,你就是不知道什麽東西,你既然不知道是什麽,你心靈受的衝擊也不大,宣泄也不厲害。中國藝術是特別推崇含蓄的手法的,喻之為意境高遠。

我覺得藝術手法有二,一種是模擬,就是你的形和像,用像來模擬形,如果形是現實的物質世界,那你這個像不是藝術,是一種技術。比如所有傳世的文藝複興繪畫大師們都靠畫肖像吃飯,這些肖像惟妙惟肖,但都不是大師們的代表作,大師們賴以傳世的作品都不是肖像。隻有少數例外,蒙娜麗莎的微笑,達芬奇拿了定金,從沒打算交貨,這是他臨死之前最後一張肖像畫,他帶著她到處跑,慢慢琢磨,他要用她那個形來畫出他心中的像—就是那種微笑,那種神秘,對一個臨死的老人,這是死神對他發出的神秘一笑,可能還眨了下眼。這就是這件作品成為偉大藝術的原因,它描寫了一種啟程前往彼岸前的心理。這裏,達芬奇用已知世界的符號—美婦人的臉,來表達未知世界的一種情懷。形和像結合。陶淵明也是這樣,他不是描寫山水,他是寄情山水,表達從容歸去的情懷。中國文人將這樣的藝術手法和境界放在了最高,是因為他們很少使用另一種藝術手法,強烈反差。還是用你的形,像做比,你文章裏談到形象時有詩句:

你的方,我的美元

你的美元,我的痛苦

你的微笑,我的憤怒

方和美元是模擬,但是微笑和憤怒是反差,它也是形和像,但是像不模擬形,它反差形。這是第二種藝術手法,中國詩詞裏也有,比如舊時王謝堂前燕。再比如,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用時空反差,形成心靈的恍惚,例子不少,但是總還是讓人覺得淡淡的,就算是悼亡遣懷的詩,從潘嶽到元稹再到李義山,蘇東坡,也還是淡淡的憂傷,中國藝術不提倡大反差,大悲劇。而西方藝術從源頭的希臘就認為隻有悲劇才是真正的藝術。墓碑上的鮮花是英詩永恒的主題。羅馬廢墟上的徘徊和吟唱。梵高,一個技術一般的天才,因為畫出了另一個世界而成為大師。我覺得這種強烈的時空反差所造成的心靈震撼,比蒙娜麗莎類的含蓄更接近偉大的藝術。

 

最後一個問題,為什麽藝術會對人造成心靈衝擊?這涉及人的本質,人到底是什麽?人是肉體,又是靈魂,作為肉體,他尋求生存,作為靈魂,他尋求解放,人永遠是二律背反的矛盾體。他的靈魂降世即處於被監禁的狀態,被肉體監禁,被周遭環境監禁,自由是靈魂最強烈的呼聲。而藝術就是靈魂追求自由的工具。藝術是一種哀鳴,藝術也是人類擺脫宿命的嚐試。偉大的藝術無不帶有解放靈魂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