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不懂的數字…說說2015年中國GDP
在這個世界上對GDP情有獨鍾的國家無疑是中國,也隻有中國吧。中國每年都會設定GDP指標,且基本上都是指哪打哪。中共把GDP當做證明其執政合法性或維穩的招牌,各級官員更把GDP當做升官發財的資本或敲門磚。中國對GDP的偏愛似乎已經成癮,好像追求GDP就是追求中國夢!
GDP是衡量一個國家總體經濟狀況的重要指標,然而不應該誇大GDP的意義,不能一俊遮百醜。一個國家GDP(人均)高,不能肯定這個國家百姓收入高。想一想,公務員的退休金是企業職工的好幾倍,農村人收入比城市人要低好幾倍,而依靠權力尋租者和靠官商勾結獲得暴發的貪官、富豪們,他們的收入何止普通人的百倍千倍!分配不公,貧富差別大,GDP高百姓仍然窮苦。一個國家GDP高,不能肯定這個國家國民幸福指數高。想一想,沒有一人一票選擇權,沒有民主自由,能夠被引言獲罪、強迫下崗、住房強拆,官員腐敗,社會支持保障水平低下…,在這種沒有人的尊嚴情況下生活,GDP再高難言幸福。一個國家GDP高,不能肯定這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高。沙特阿拉伯等一些國家GDP不低,雖然富的流油,但難能歸入發達經濟體。依靠印鈔、投資,依靠出賣廉價勞動力,依靠房地產,大肆破壞環境,瘋狂掠奪資源,剽竊山寨,這些構成了中國GDP的主要特色。結果使中國經濟走入邪路:產能過剩,房屋空置,公共設施利用率低下,拆了蓋蓋了拆,豆腐渣工程遍地,政府、企業負債累累,國內通貨膨脹,霧霾籠罩,假貨泛濫,食品有毒。這些就是中國追求GDP經濟的後果。
中共是忘恩負義的典型。改革開放以來,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取消了對中國的封鎖、禁運,全麵開放市場、發展貿易關係。中國引進了西方資本主義生產和管理方式,利用了西方科學技術和先進工具,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機遇下,中國經濟得到高速發展。可以說,正是由於西方的幫助或“綏靖”養肥了中共,同時西方自己被吸幹。中共是得了便宜還賣乖,甚至翻臉不認賬,吹噓中共特色的權貴資本主義獨裁製度有多優越。孔子曰小人訩訩,中共就是這種厚顏無恥的小人,一個忘恩負義的白眼狼。
書歸正傳,下麵分析一下2015年中國GDP統計數字。
中國公布的GDP統計數據粗陋不堪。例如:在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和城鎮就業人員中,有多少是農民工、有多少是城鎮居民不清楚;隻公布平均工資和中位工資,沒有細分各段工資的人數、占比,造成很多人認為自己工資“扯後腿”了;關於城鎮登記失業人數,沒說清楚農民工可不可以登記,事實上農民工失業人數至少要超過一億。各項的統計與計算方法模糊不清,有的用生產法,有的用收入法等等。因此外界專家學者雖然懷疑,但無法形成一致的看法,他們估計的2015年中國GDP增長率大相徑庭,分別從0到6.9都有。
中國GDP絕對值被低估或高估都有可能,但增長率多為高估,特別是在政治需要或經濟下行時,高估的可能性最大。
GDP是一個國家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所有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因此那些賣不出去的過剩產品不應該計入GDP,生產損害環境和損耗資源的產品計入GDP時應該大打折扣。中國這方麵的問題特別嚴重,而中國主要是采用生產法計算GDP的,所以中國的GDP可能一直被高估。
所謂“基期”,是指為了從時間序列上看出價格的變化,設定一個固定的年份的價格作為參照。由於不少商品的價格,特別是食品之外的家用消費品的價格一直呈現走低的趨勢,使得參照基期年計算GDP存在被高估的可能。中國現在是5年為一個周期,美國一般以兩年,甚至以上年的價格作為基準。
一. 摻水的GDP?
下麵是網上查到的一組數據
年 份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國家GDP(萬億元) | 47.3 | 51.9 | 56.9 | 63.6 | 67.7 |
地方GDP(萬億元) | | | | | |
地方多出(萬億元) | 4.6 | 5.8 | 6.1 | 4.8 | 4.8 |
地方多出率(%) | 9.7 | 11.2 | 10.7 | 7.5 | 7.5 |
可見,地方與國家統計結果差距一直存在,而在14、15年多出率明顯降低。造成這種結果有兩種可能,一是地方統計降低了水分,二是國家統計局保留了更多的水分。基層多報GDP是普遍現象,不時見網上媒體有所揭露,相差數倍的都有。好大喜功、弄虛作假是中共的老傳統,浮誇在大躍進時達到了巔峰(畝產10萬多斤),現在雖然已“金盆洗手”,然而仍會習慣性的展示本能。層層造假不免會漏出破綻,國家統計局則適當擠出些水分,精心編排以達到嚴絲合縫。俗話說,吹牛不上稅,企業多報產量產值不用上稅又增加業績,何樂而不為呢!本來可以通過稅收等核查企業上報數據真偽,可是為了政績政府領導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有的企業是在政府有關部門引導之下造假,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中國統計的數字是否可信,從下麵例子可見一斑:
國家統計局數據
年份 | 2012 | 2011 | 2010 |
煤炭年產量(萬噸) | 425014(119) | 360561(101) | 355577(100) |
批發零售等(萬噸) | 3752(118) | 2211(69) | 3192(100) |
終端消費 (萬噸) | 118957(104) | 86416(75) | 114825(100) |
洗選損耗 (萬噸) | 26754(238) | 9723(87) | 11234(100) |
可見,2011年的數據違背正常規律,幾種煤炭消費偏低;2012年的洗煤選煤損耗異常的高,這些令人看不懂。
再舉一個例子:中國數據中心上的2013年煤電耗煤是195177萬噸;從電力網站上看到這年煤電量是39474億度,平均煤耗是321克/千瓦時,算得煤耗是126711萬噸;另一網上資料說,2013年1-9月煤電耗煤是98863萬噸,可簡單推算得2013年煤電煤耗是131817萬噸。後兩者與數據中心的差額如此巨大,真的實在看不懂。
二.統計貓膩
下麵是從網上查到的一組數據
年 份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現價GDP增長率 | 18.9 | 9.7 | 9.6 | 11.8 | 6.4 |
實際GDP增長率 | 9.3 | 7.8 | 7.7 | 7.3 | 6.9 |
兩種增長率之差 | 9.6 | 1.9 | 1.9 | 4.5 | -0.5 |
通脹率CPI(累加) | 5.3(5.3) | 2.7(8.1) | 2.6(11.0) | 2.1(13.3) | 1.4(14.9) |
PPI變化率(累加) | +6.03(+6.03) | -1.72(+4.20) | -1.91(2.22) | -1.89(0.28) | -5.20(-4.39) |
設Gnx=第n年現價GDP值 Gnb=第n年不變價(實際)GDP值 Jn=第n年GDP平減指數
現價GDP增長率△Gnx=( Gnx/ Gnx-1-1)*100,不變價GDP增長率△Gnb=(Gnb/Gnb-1 -1 )*100
Jn=Gnx/Gnb相當於現價對基年(2010)物價的平均漲幅,所以一定與累加的CPI和累加的PPI有關,可寫為
Jn=F(CPI,PPI)或簡化為kcCPIn(累)+ kpPPIn(累)。
△Jn=(Jn-Jn-1)*100, 應該與n年的CPI和PPI有關,可寫為
△Jn=F(CPI,PPI)或簡化為kcCPIn+kpPPIn
由引進平減指數造成的某年現價增長率與不變價增長率之差,經推算為:
△Gnx-△Gnb=(Gnb/ Gnx-1)*△Jn
通常情況下Gnb/ Gnx-1非常接近1,可見某年現價與不變價(實際)GDP增長率之差可看作是這年的平減指數增長(變化)率或者取決於這年的CPI和PPI值,例如,如果這年CPI和PPI增長率都為0,表明n(2015)年和n-1(2014)年的平減指數相同,則n(2015)年現價增長率與不變價(實際)增長率相同。
情況表明:
1.國家統計局確實主要是通過CPI和PII計算平減指數的,但在2014年份出現較大的偏離,不知道是什麽數據出了問題。
2.通常的情況是平減指數逐年增大,但中國的2015年是個列外,平減指數較14年有所降低,原因是PPI大幅降低,這顯然是產能過剩造成的。中國的產能過剩從2012年就開始,在2015年達到高峰。過剩的產能本身是浪費,雖然價格打折,對GDP增長率貢獻卻不打折,結果造成GDP增長率虛高。
3.對於一定的現價GDP增長率,CPI和PPI的大小影響不變價GDP的增長率,如果它們統計結果不準,則會使實際GDP增長率偏離。中國公布的通脹率一直受到詬病,例如有一年房價瘋漲,統計局卻給出了1.5的年上漲率,結果貽笑大方,後來不得不修改。
4.2011-2015年CPI逐年走低,直到僅為1.4。這種情況與老百姓的感覺大不同,難以置信。(1)通脹率一般都會隨著平均工資或最低工資的提高而增加,2011到2015年幾乎是工資上漲最快的時期,年名義工資都上漲10%左右。(2)顧名思義,通貨膨脹,就是錢印發多了,造成錢不值錢了。這幾年中國3種貨幣M0、M1、M2供應量仍然在快速增加,M2增長率高達13-15%,因此高通脹率是一定的。(3)由於房價不計入中國的CPI,造成其值偏低。偏低的通脹率自然會壓低銀行利率或導致事實上的負利率。在負利率時代,房產無疑是居民資產保值增值的理想選擇,在政府政策的鼓動下形成炒房狂潮和房價瘋漲。量價的攀升使房地產吸走了百姓手中大量的錢,結果降低了百姓對消費品的購買力,使不含房價的CPI反而較低,於是形成惡性循環,進一步推高房價。中國人買房很多是個人使用,而且要每年還貸,事實上是一種頗大的消費費用,所以應該將房價適當地引入CPI或大幅提高居住費用在CPI計算中的權重,以獲得一個較為真實的CPI,同時抑製房價的漲速。總之,不真實的CPI會得到不真實的GDP增長率。 三.可疑的數據 下麵是是網上查到的國家統計局2014年與2015年GDP數據 | ||||
| 絕對額(億元) | 比上年同期增長(%) | ||
2014 | 2015 | 現價 | 不變價 | |
GDP | 636463 | 676708 | 6.3 | 6.9 |
第一產業 | 58332 | 60863 | 4.3 | 3.9 |
第二產業 | 271392 | 274278 | 1.1 | 6.0 |
第三產業 | 306739 | 341567 | 11.4 | 8.3 |
| | | | |
農林牧漁業 | 60151 | 62911 | 4.6 | 4.0 |
工業 | 227991 | 228974 | 0.4 | 5.9 |
建築業 | 44725 | 46456 | 3.9 | 6.8 |
批發和零售業 | 62216 | 66204 | 6.4 | 6.1 |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 28750 | 30364 | 5.6 | 4.6 |
住宿和餐飲業 | 11199 | 12159 | 8.6 | 6.2 |
金融業 | 46954 | 57500 | 22.5 | 15.9 |
房地產業 | 38167 | 41308 | 8.2 | 3.8 |
其他服務業 | 116311 | 130833 | 12.4 | 9.2 |
1.第一產業或農林牧漁業(農業)。在中國這是一個很難統計準確的產業,因為中國的農業商品率較低,各種統計數據缺少,因此大多數依靠估產。本來估產的誤差應該是有+有-,但在中國為了追求政績,高估是普遍和持久的現象。1960年糧食產量曾被政府高估到10500億斤(直到最近幾年才達到這個產量),後來發現隻有2800億斤(有估計僅是2000億斤左右)。現在農業商品率已經大大提高,並且估產的科學方法已經很多,本來已經可以比較準確地統計農產品了,問題是由於追求政績的傾向性,高估是一定的。
2015年統計公報中的產量:糧+2.4(主要是玉米增產),棉-9.3,油料+1.1,糖-6.2,茶+6.9,肉類-1.0,禽蛋3.6,養殖水產品+4.1,捕撈水產品0.5,木材-17。
由於產品的數量和質量相同則其不變價GDP應該相同,因此農業產品數量的增加率就是農產品不變價(實際)GDP增長率。從統計的數字看,農業產品的實際GDP增長率達到+2.0都困難,更不要說+4.0了。蔬菜和水果是農產品的2大項,但統計局公布的資料中沒有列出,或許是因為這2種水份最大的農產品統計增長率很高,才使農業+4.0了也未可知。
中國連續多年農業GDP增長率都在+4.0到+5.0之間,如此高速而穩定的增長率令人難以置信,因為這期間有大量的農民工脫離農業,並且農業在一定程度還靠天吃飯。另外,中國進口農產品逐年增加,進口已經大大超過出口,2015年進口大豆8169萬噸、穀物和穀物粉3270萬噸(中國糧食產量60000萬噸左右),糧油飼料的自給率逐年降低,連年增產的東西不知道哪裏去了。
2.第二產業或工業、建築業。2015年工業現價GDP增長率僅為+0.4,是靠出廠價格指數PPI=-5.2的修正提高到+5.9的。這種修正是否合適值得商榷,因為還應該考慮原材料等的購進價格指數IPI。2015年進口鐵礦石、貴金屬、紙漿和石油、天然氣等原材料降價幅度要遠超過他們最終製成品降價幅度。中國是一個高度壟斷體製,重要產品的價格是國家說了算,而不是通過競爭由市場說了算。例如供應居民的水、電、天然氣的價格在2015年基本未變,汽油降價幅度與石油比相差較大。顯然,如果購進價格降低的幅度超過出廠產品的降價幅度很多,對平減指數的選擇應該考慮IPI的影響。
下表中假定產出的產品數量和質量都相同。
投入 | 產出 | 現價GDP | 不變價GDP | IPI(%) | PPI(%) | 平減指數(%) | GDP* |
100 | 200 | 100 | 100 | 0 | 0 | 100 | 100 |
90 | 180 | 90 | 100 | -10 | -10 | 90 | 100 |
80 | 180 | 100 | 100 | -20 | -10 | 100 | 111 |
70 | 180 | 110 | 100 | -30 | -10 | 110 | 122 |
60 | 180 | 120 | 100 | -40 | -10 | 120 | 133 |
50 | 180 | 130 | 100 | -50 | -10 | 130 | 144 |
GDP*是僅考慮PPI計算出的不變價GDP值。可見,當購進降價幅度超過出廠產品的降價幅度,不考慮IPI的影響會得到偏高的不變價GDP值。壟斷還使過剩產能受到保護,產品賣不出去仍然可以繼續生產,生產沒用的GDP,造成浪費。
下麵是網上查到的國家統計局2015年中國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種類 | 數值 | 同比(%) |
布 (億米) | 710 | 3.1 |
硫酸(折100%) (萬噸) | 8976 | 4.0 |
燒堿(折100%) (萬噸) | 3028 | -1.4 |
乙烯 (萬噸) | 1715 | 1.6 |
化學纖維 (萬噸) | 4872 | 12.5 |
水泥 (萬噸) | 234796 | -4.9 |
平板玻璃 (萬重量箱) | 73863 | -8.6 |
生鐵 (萬噸) | 69141 | -3.5 |
粗鋼 (萬噸) | 80383 | -2.3 |
鋼材 (萬噸) | 112350 | 0.6 |
十種有色金屬 (萬噸) | 5090 | 5.8 |
氧化鋁 (萬噸) | 5898 | 9.6 |
金屬切削機床 (萬台) | 76 | -9.3 |
汽車 (萬輛) | 2483.8 | 2.7 |
轎車 (萬輛) | 1170.0 | -8.3 |
發電機組(發電設備)(萬千瓦) | 12441 | -13.8 |
微型計算機設備 (萬台) | 31419 | -12.9 |
移動通信手持機 (萬台) | 181914 | 3.9 |
集成電路 (億塊) | 1087 | 6.8 |
原煤(萬噸) | 368485 | -3.5 |
焦炭(萬噸) | 44778 | -6.5 |
發電量(億千瓦時) | 56184 | -0.2 |
火力發電量(億千瓦時) | 42102 | -2.8 |
水力發電量(億千瓦時) | 9960 | 4.2 |
原油加工量(萬噸) | 52199 | 3.8 |
天然原油(萬噸) | 21474 | 1.7 |
天然氣(億立方米) | 1271 | 2.9 |
產品銷售率(%) | 97.6 | -0.2(百分點) |
出口交貨值(億元) | 118582 | -1.8 |
明眼人一定會看到,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同比是-多+少,平均下來的增長率是-16.6/27=-0.61,其中權重比較大的鋼鐵、煤炭和發電增長率都是負值。出口交貨值的減少,反映服裝、玩具和電子產品等諸多出口產品產量下降,東莞等許多城市企業關門潮就是印證。上述情況似乎表明,2015年工業不變價GDP增長率是在0左右,甚至為負值。因為出廠產品的品種、數量和質量相同,則其不變價GDP應該相同,跟產品價格無關,價格的影響會通過PPI或CPI消除。
統計公報中粗鋼產量是-2.2,鋼材產量是-0.2,又說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5.4%,這不是矛盾嗎,難道是鋼材品種和質量在一年之內有了很大的變化?一次能源生產總量增長率是0.0,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率0.5,又說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3%,這不是矛盾嗎,難道是能量利用率在一年之內有了很大的提高? 2015年全國鐵路貨運量同比下降11.9%,周轉量同比下降13.7%。按照克強指數:耗電量、鐵路貨運量等幾種經濟指標的結合來衡量,工業產品GDP的增長率也可能是接近0或負值。看來,不是GDP被高估,就是克強指數不準。唯一可能改變結果的大概是因為統計中出現了許多所謂的高科技產品,它們的GDP增長率非常高,才使工業+5.9了。
3.第三產業或服務業。在中國這又是一個很難全麵、準確統計的行業,現金交易多、個體經營多,所以專家學者們認為中國服務產業GDP被低估。不過近些年中國政府公布的服務產業增長率都非常高,對GDP增長率的貢獻越來越大,是在疲軟的經濟下挖掘出一個新的GDP增長點,所謂“主業丟了副業找”吧!服務業恐怕是近年來通脹率最高的行業,例如七八年前一個家政服務人員工資是500,現在則至少是5倍以上,達到3000左右;因有動車和高鐵,火車票價增長了3-5倍,住宿和餐飲業價格的增長更令人望而卻步,它們的CPI值與人們的感覺很不同。
服務業中GDP增長率最高的是銀行,其對全部GDP增加值的貢獻達到1/4左右,這多少也令人感到意外。因為從2015年開始,存款利息對基準允許更大浮動,銀行的利差收入要減少很多,所以銀行收入的猛增應該是股市的瘋狂造就的。然而隨後股市的暴跌使市值減少了幾十萬億,股民又一次被洗劫,銀行GDP沾滿了股民的血汗,這種GDP對經濟是不折不扣的負能量。隨著經濟下行,銀行的不良貸款率迅速增加,所以銀行GDP很多是糟粕,就是一堆磚瓦石塊數字。目前銀行債務優良率僅僅是依靠借出去多,到期還款的額度少掩蓋其困局。
2015年“其他服務業”增長率也奇高,不知是怎麽統計出來,十有八九是胡編亂造的。
四.不可持續的GDP增加方式
2015年固定資產投資已達到GDP的83%,絕對是世界人類曆史上最高的投資率和投資額。這種天文數字的錢哪裏來呢?無疑是隻能印鈔和舉債。地方政府大都投資於基礎建設項目,動則幾萬億元、10幾萬億元,短期內根本不可能收回投資,加上浪費貪腐,不要說借債本錢就是利息也付不起。地方政府早先可以依靠土地財政兌付一部分,現在賣地錢少了,政府是隻管借不管還,欠債隻能越積越多,永遠還不了。更大的借債者是企業、公司,其中以國有企業為主,他們的欠債則要過百萬億了。在政府的庇護下,龐大的僵屍企業和資不抵債的國有企業仍然會得到巨額貸款,而這些貸款肯定都是打了水漂,因為他們壓根兒就沒打算還。據說各種債務已經達到GDP的280%,總額接近200萬億。中國投資的規模是越來越大,投資的回報率卻越來越低。2015年固定資產投資額是56.2萬億,GDP增加了4.0萬億,投入產出比是14:1,國際上是三到四比一。如果這樣下去,每年投資增幅超過GDP增幅,固定資產投資額將很快超過GDP值,會進一步推動信貸擴張、赤字增加、債台高築,造成產能過剩、房地產泡沫、銀行不良資產增加,誘發官員腐敗。這些弊端會越來越嚴重,直到爆發金融危機,導致經濟崩潰。
5毛會說,外國專家認為會崩潰多少次了,卻始終也沒出現,是西方敵對勢力刻意唱衰中國。不假,中國現在是還沒有崩潰,西方經濟專家學者所以判斷失誤,並不是他們故意抹黑中國,而是因為他們應用市場經濟規律來分析中國經濟,但中國不是完全的市場經濟國家,政府對經濟的掌控成分很大,他們沒有充分考慮中國特色國情。例如:
中國的高房價與居民工資收入不成比例。一套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屋合理價格區間一般是居民4-6年的工資收入,超過這個價格範圍就被認為是房地產泡沫。在中國,同樣的房屋房價則多數是居民年工資收入的10倍以上,北上廣等甚至是20、30倍以上的年工資,顯然這已經是房地產很大的泡沫了。但在中國,很多貪官、暴富者購買許多套房子,甚至有幾十套房子或更多的房子。房子最貴的北京,煤老板們曾經趨之若鶩。夢想發財的中國老百姓都有追漲的習慣,寧肯作房奴也掙著搶著買。財政收入主要依靠賣地和房地產的地方政府,更是高房價的主謀和推手。由於中國特色的國情,使高房價的泡沫得以長期維持而不破裂,這在外國會覺得不可思議。
中國住房的空置率奇高。騰訊公司最近的調查報告說,目前一線城市住房空置率22%,二線城市24%,三、四線城市26%。房地產大亨王石說,中國房屋空置率達到50%以上,是國際商品房空置率的5倍以上。國際房屋空置率警戒線是5%--10%,空置率在10%---20%之間為空置傷害區,再高就是嚴重積壓區。對比美歐等發達國家2%-13%空置率的比例來講,中國絕對是太高。在這種奇高的空置率下,中國房地產仍然轟轟烈烈、繼續擴張,這在外國會覺得不可思議。
中國產能過剩嚴重,大量的設備閑置。有報道:鋼鐵產能利用率僅為66.99%,過剩產能約為4億噸;煤炭產能利用率68%,過剩煤炭4.2億噸;平板玻璃產能利用率68%,水泥行業產能利用率67%,... 鋼鐵行業。有報道:光伏設備產能利用率不到60%,多晶矽開工率更是低至35%,風電設備產能的利用率不到70%,變壓器行業產能利用率僅為50%左右。三大電站鍋爐廠的產能總共有9000萬千瓦, 但實際的產量隻有5000萬千瓦。產能過剩必然使一些企業虧損、破產倒閉和工人失業,甚至造成經濟硬著陸。可是在中國,國有企業既使產品賣不出去、資不抵債也不會破產,在政府的幹預下,銀行仍然會繼續貸款維持僵屍企業僵而不死,這在外國會覺得不可思議。僵屍化比例超15%
前麵提到中國政府、企業和個人總債務已經達到GDP的280%,總額接近200萬億,這些就是中國銀行借出的錢,已經遠遠超過存款數(130多萬億)。在銀行借出的錢中,地方政府欠的永遠也甭想收回來,欠款大頭國有企業很多根本沒想還也無力還。在產能過剩和房地產泡沫出現的情況下,銀行貸款不良率會大大增加。更大的問題是,為了GDP和維穩,借債還在迅猛增加,甚至對僵屍企業借貸。這些讓外國經濟專家認為中國會很快爆發金融危機。可是中國的銀行以國有為主,國家可以通過不斷的印發鈔票注入銀行,掠奪百姓錢財,稀釋銀行不良資產,甚至直接設法把銀行的呆死賬抹掉。所以中國的國有銀行無論多麽糟糕都不會破產。
5毛們不要高興的太早!畢竟經濟規律是客觀存在,並且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就像2015的股市那樣,中共10000點的目標不僅未達到,政府的幹預也未能阻止股市從5000多暴跌到3000多點。中共的強權控製隻能延緩或推遲金融和經濟危機的爆發,使泡沫鼓得更大,最後的爆破會更加猛烈。請5毛們記住: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說到這裏,應該打住了。本人的分析隻是憑著感覺走,對國家的統計數字說三道四,可謂不自量力。不過中共是一貫隱瞞真相、報喜不報憂,現在仍然試圖用防火牆封鎖消息,因此對中共的GDP數字的真實性懷疑並非毫無道理。想想看,困難時期有幾千萬人被餓死,但在中國當時報紙上竟然沒有出現一條餓死一個人的消息,中共封鎖消息的本領實在令人驚歎;想想看,在互聯網和手機普及的今天,中共竟然決定把發生重大傷亡事故的動車迅速就近挖坑掩埋起來,不擇手段隱瞞真相的欲望令人不寒而栗。這樣的統治者還有什麽誠信可言?無怪乎有人說,中央電視台播送的內容,除了日期沒有什麽是真的。中國的GDP、GDP增長率到底是多少?隻有天知道。
說來說去,隻能得出一個結論:中國2015年GDP的增長率不可能達到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