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的摩,叫我們移民情何以堪

虔謙 (2015-05-02 17:38:51) 評論 (25)

巴爾的摩因黑人青年格雷(Freddie Gray)之死而引發暴動以及各式示威,我不知道美國人對這個美利堅“革命根據地”的現狀作如何感想,但是我作為一個中國移民,卻真的有情何以堪之感。    
 
巴爾的摩是美國國歌“星條旗永不落”的誕生地。三年前,我們的美東之旅途徑巴爾的摩,導遊特地作了介紹。事後我寫下了這段記錄:  
  
 
"在從費城到DC 的路上我們經過了巴爾的摩港。在第二次獨立戰爭時期,1814年,英軍在火燒華盛頓之後,分海陸兩路進攻巴爾的摩。英國海軍對守衛巴爾的摩內港的麥克亨利堡進行了通宵炮擊,依然無法拿下這個堡壘。美國律師弗朗西斯·斯科特·基(Francis Scott Key)目睹了英國海軍對麥克亨利堡的炮擊,次日淩晨,透過烽煙濃霧他看到星條旗依然在要塞獵獵招展。感動之下,他寫下了不朽的《星條旗永不落》,後來成了美國國歌。我雖然知道美國國歌誕生於獨立戰爭,但是不知道她誕生於第二次獨立戰爭,更沒有如同現在身在美東,依稀聞到當年硝煙的那種真切感。事隔兩百年,我和歌詞作者同激動。 " 
 

從那時候起,巴爾的摩在我的心目中是崇高的,神聖的……  

卻不知—— 
 
1968年馬丁路德金在田納西州被刺。同年,巴爾的摩爆發了大規模的暴亂。時隔47年,另一次暴動和運動正在進行中。美國最新一期《時代》周刊封麵故事就是:美利堅,從1968到2015,哪些變了,哪些沒有?內頁圖文引用巴爾的摩市議會主席 Jack Young 的話說:“我們從來沒有真正從1968年的暴亂中恢複過來。我們的基石被摧毀了。”另一篇文章則講到民主處在種族主義和貧富差別的威脅之中。    
 
昨晚和今天我都觀看了CNN現場節目。昨晚的宵禁引發了一些警民衝突。今天巴市出現了聲勢浩大的和平集會。CNN 記者采訪了不同的人。有支持這場示威集會的,也有大不以為然的,比如巴市前警察局長。這位前局長指出了巴市犯罪率(包括凶殺案)的高居不下,認為這些集會發言者們沒有提出任何解決方案,而是簡單地把責任推給警察。也有其他人發表了對解決黑人教育、就業等問題的看法。    
 
我想解決黑人教育、就業問題是個關鍵。盡管巴爾的摩市政各機構裏(包括警署裏)都有許多黑人領袖、黑人職員,但是由來已久的種族問題似乎在基層根深蒂固。今天和兒子談起這事,他說:解決巴爾的摩問題的第一步,就是不要動不動就提黑人、白人。我想是啊,觀念主宰行動;可是要徹底清除這個不斷出來鬧鬼的傳統觀念,實在不是一件輕易的事。歸根結底,這個社會的人們還是要齊心合力,要在就讀、就業、經濟財政(比如貸款買房)等各領域提供更多、更平等的機會,最大限度縮小貧困和社會兩極分化。青年人有著落了,有自信,有成就,社會治安就會變好,偏見歧視就會轉弱,人們的幸福指數就會提升。    
 
巴爾的摩,這個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柱石城市,代表著獨立自由民主平等的星條旗從這裏升起,願這旗幟這火炬在人們的包容理解激情和道義中繼續飄揚傳遞下去;願這同樣的精神熱力推動社會真正前行。    
 
離東部時間10點的巴市宵禁就快到了,還有許多人們在街上。祈願和平降臨該市!

 

加州伯克利匆匆之行(圖文)
個人價值不代表自我歸屬
誰正在創造文學?
小說: 日月之間的強奸犯(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