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國生活的難關是什麽?

木愉 (2013-01-27 20:36:29) 評論 (9)

異國生活的難關是什麽?

 

木愉

 

中午在茶水間吃飯,一個女同事過來打招呼。抬頭一看,是Denise。她來自新西蘭,也算遠道而來。她說的英語略有點英國口音,這讓我感到有點親近。不是說我喜歡英國口音,而是我喜歡所有帶口音的英語。在美國,帶口音的英語才有幾分英特納雄耐爾的色彩。聊了幾句後,我問她當初到美國是否花了好多時間來適應異國生活。她答:“沒有。我是1981年到美國的。美國那時就比新西蘭發達得多。我們那時在新西蘭沒有電話,電器也不普遍。”聽她的意思,是否適應美國的生活,得從物質層麵來討論。這當然跟我期待的回答相去甚遠。

 

八十年代末的時候,中國跟美國相比,比Denise所述的新西蘭和美國的差距更大。高樓大廈不說,吃穿住行都跟美國不能比。我第一次到美國超市的時候,堆積如山的可口可樂之類,就讓我狠狠吃了一驚。盡管如此,我還是以一種掙紮的狀態懷念著故國,多少年過後,才把不適感逐漸祛除了。

 

Denise長得小巧玲瓏,不到一米五,這在西人中是很少見的。我知道他丈夫是美國人,就問她:“你跟你先生是怎麽認識的?”她笑道:“他以前在新西蘭某美國海軍基地服役,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到我生活的那個小鎮來出差。”我說:“原來如此,你就是那時認識他的。”她卻說:“我跟他見麵其實在互相認識之前。跟他認識的時候,他記不得他已經跟我見過麵。我那時正跟一個店主談戀愛,他來買東西,我就跟他見了麵。”

 

我問:“於是你就跟他一起到美國來了?”她答:“我們到西班牙生活了三年,之後才到美國來的。”

 

她回到我問的第一個問題上,說:“我今年才加入美國籍的。入籍前,我參加了一個入籍考試補習班,裏麵隻有我一個從英語國家來的人。跟你們相比,我是太幸運了。我到美國來,語言上沒有什麽障礙,所以適應這裏的生活,也容易得多。”可不是,說一千道一萬,到美國來,最大的難關就是語言。不能說英文,或者說不好英文,做的美國夢多半就隻是一個美麗的夢,而不會轉化為現實。

 

Denise告別的時候,客氣道:“對不起,打攪了來吃中午飯。”我說:“哪裏話,聽你談你的浪漫往事,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