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毛澤東

樂閑人 (2011-12-05 19:43:17) 評論 (81)

1226,一個中國人應當永遠牢記並致以懷念的日子。

       中國自1840年以來一直挨打,直到偉人毛澤東建立了共和國才結束了挨打的日子。有人會說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人結束挨打的日子。實際並非如此,現在解禁的大量資料表明,抗戰勝利後,中國還是不斷地受到帝國主義的蹂躪,蘇聯出兵關東,為的是保留沙俄在東北的利益,杜魯門把槍炮交給蔣介石,讓其屠殺同胞,目的就是借以維護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利益。

中國人結束挨打的日子應當從抗美援朝始,那是中國人在積弱一百多年後的第一次主動向帝國主義進行反擊。1950年,美國人們挾打敗德日之雄風,意欲飲馬鴨綠江,雄踞白山頭山對東北平原虎視眈眈。麵對強敵,連強人斯大林都害怕和美國人直接交戰,但毛澤東沒有怯弱,他力排眾議果敢出手,強人斯大林聽說中國決定出兵朝鮮,感動得流淚,連聲說中國同誌好。

難以想象那是怎樣的一種勇氣呀!當時,入朝作戰的誌願軍,天上沒有飛機地上沒有大炮,僅僅靠三八大蓋槍和雪水炒麵抗擊武裝到牙齒的美國兵,這是意誌和鋼鐵的較量,最終意誌戰勝了鋼鐵,迫使美國人簽訂城下之盟。朝鮮戰爭是中國確立大國地位之戰,自此,美國人再也沒敢和毛澤東領導下的中國進行麵對麵的較量,強權止步於偉人治下的國門之外。

接下來的短短的幾年時間裏,毛澤東用他那鋒銳的匕首,一刀一刀地割斷了束縛在中國身上的繩索,進軍新疆,和平解放西藏,收回中長鐵路和旅順口,使中國真正成為名副其實的獨立國家,而這一切都是在建國初期沒有任何經濟力量的情況下完成的,不能不說是奇跡。正是在這些曠世奇功的感召下,大批海外學子紛紛回歸報效祖國,大量民主人士和民族資本家自願歸屬在新政權的旗幟下,才有了中華民族的複興的希望。

天佑中華,反映在古代曆史上是人類四大文明發源地被異族毀滅了三個,僅剩下中華文明一直延續下來;反映在當代曆史上則是降生了毛澤東。回想共和國初創時期真可謂險象叢生,當時,世界上共存美國蘇聯二大帝國,他們擁有的核武可以把世界毀滅,順者昌逆者亡是他們奉行的政治準則。毛澤東就是在這樣的險惡的環境裏,運用高超的政治手腕和治國方略,逐步建立了獨立完整的工業體係,在極端艱苦的情況下,製造出二彈一星,使二大帝國心懷忌憚,為中華民族的永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今天施展抱負的舞台,就是毛澤東搭建的。可以說是毛澤東的英靈庇護著我們華夏子孫,敵人現在之所以不敢和中國攤牌,就是因為目前毛澤東思想還能左右大部分中國人,他們隻能用羞辱和試探的方式來試探某些人意誌。

毛澤東以他鋼鐵般的意誌、高超的合縱連橫技巧、碎鋼如沙的手段和點穴至強敵於服軟的真功夫不僅獲得廣大人民群眾的崇拜和愛戴,甚至連他的敵人和對手也對他深懷敬畏之情。

但是,這隻是毛澤東的一個顯而易見的側麵,他的另一個側麵卻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番景象,這景象有時美妙,令人憧憬;有時卻是一片慘狀,為人所詬病。如果說毛澤東在軍事政治上是頂天立地的英雄,但在思想上卻是功過參半,思想實踐的結果帶有悲劇色彩。

回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從胡風案開始,高饒、反右、反右傾、直至文革,運動一直不斷,這中間還不包括一些小型運動,如入清查516、一打三反、批孔、評水滸等。把中國搞得天翻地覆,人心惶惶。許多人不解,為什麽不安心搞建設,非要這樣折騰?像這樣的問題,有關人士已經反反複複闡釋了許多遍,見仁見智而已,這裏不再贅述。我隻是要說,這些人士的有關闡述,基本上都沒有找到毛澤東為什麽要這樣做的根源,有些見解是錯誤的甚至是別有用心的詆毀歪曲。

毛澤東為什麽要不斷的開展運動,是因為:

他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者。他想早日把中國建設成為自由民主、國富民強的一流強國。1958年大躍進的本意是早日趕上發達國家,但因操之過急以及基層弄虛作假,也因他高高在上脫離實踐,結果釀成了一場巨大災難,自我中斷了原本良好的發展勢頭,使中國的經濟發展停滯了十年以上,不能不說這是一場悲壯的經曆。

他是一個偉大的國務管理者,徹底改變了幾千年中央依靠地方勢力(有人稱之為紳士集團)管理民眾的狀態,第一次使中央的政令能直接號令百姓,這樣的一個全民皆兵政體使國家能夠有效地應對瞬息萬變的國際形勢。他之所以能建立許多曆史功勳,是因為他的治國謀略是把人民群眾當成基本依靠的力量,因此能在關鍵的時刻獲得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試問,什麽樣的社會能抵擋得住美國這樣以軍事為主導的強國的幹擾?答案隻有一個:必須是全民皆兵的社會,也隻有這樣的社會能對強敵進行以牙還牙的較量。可惜的是,他的緊緊依靠人民群眾的正確路線沒被繼承下來,現在依靠的精英治國,在他們的心目中,群眾不再是可以依靠的力量。

他知道人的頭腦中的私欲極難根除,長期的和平環境極易滋生腐敗。因此他提出了鬥私批修和繼續革命的理論,寄希望於不停的運動來清除私欲和保持官吏的廉潔。遺憾的是他的政治舉措沒有得到繼承,在他逝世不久便被全麵廢止。現今社會上發生的一切現象,印證了毛澤東當年的擔憂不是杞人憂天,而是正確的預言。

 

他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也是一個善於妥協的人。正是這些妥協,給許多人帶來災難,也釀成了他自身的悲劇。

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原本是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科學和文化事業的重要指導方針,想以此創造一個生動活潑的社會生活局麵。一些人出於對黨的信任和祖國建設的關心,向各級黨政領導提了許多寶貴意見,引起了各級黨政領導的強烈不滿。毛澤東由於受到守舊勢力的激烈反抗,他妥協了,同意既得利益集團的要求,向被他發動起來的提意見的人發難,最終變質為一場反右鬥爭,基層領導乘機打壓對自己提意見的人,以至令55萬人遭受不白之冤,許多人被充軍發配邊遠,有人妻離子散。

文化大革命是“窯洞對”的具體實踐,原本是想通過一場政治運動肅清黨內官僚主義、緩解官民矛盾,成就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自由民主的理想社會,達到“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隻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的目的。武漢720事件,他看到了危險來自那些為他搭建曆史舞台並保護他利用此舞台導演劇目的人,他退縮了。一場具有深遠曆史意義的思想運動由此變為權勢者的反撲,那些秉承他“造反有理”指示大造傳統勢力反的人,一個個變成階下囚,1957年的反右又重新演示了一遍,更多的人被打入萬劫不複的深淵。十年文革,應當分為兩個階段,前一階段是真正意義上的文革,僅僅存在一年多時間,而後一階段則是權勢者的反撲。在前一階段中,毛澤東是思想家,理想主義者,後一階段則是修修補補的政客和集團利益的管家。

但是,即便是在妥協期間,他的偉大精神氣質也時而顯露出來。

他創造了老中青三結合的領導機製,把大批青年人和基層群眾提拔到領導崗位,這才有了農民和紡織女工擔任副總理,營業員擔任人大副委員長等新鮮事。這在世界政治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古今中外的任何政權都是清一色的精英政治,他們都是高高在上的老爺,唯獨毛澤東治下的政治結構經常會出現平民和青年人,目的就是要保持旺盛的革命精神、根除政府中的官僚主義、使執政黨密切聯係群眾。這一點,他達到了目的,當時的各級領導機構都能夠密切聯係群,關心群的疾苦,基本上杜絕了貪汙腐敗。

他借批孔和評水滸強調愛國主義。有人至今仍在以嘲笑的口吻諷刺毛澤東把幾千年前的曆史人物拿出來作靶子批判,甚至把這次運動看成是一項罪惡。我卻認為這是毛澤東去世前留給國人的一項重要思想遺產。當尼克鬆和基辛格撐開核保護傘誘使國人上當時,還真有人信以為真,想鑽到那頂陷阱般的核保護傘底下。信奉獨立自主的毛澤東絕不允許這樣投降在敵人腳下,批林和評水滸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了。翻開曆代孔府傳人給任何一個新政權的效忠賀表,以及宋江被招安的事實,可看出他們哪有一點氣節,曆代衍聖公對新政權的效忠賀表,是曆代精英們為保持自己的利益不被虢奪的實證,他們在利益麵前是沒有民族氣節的。毛澤東在這裏隻不過利用了曆史典故,告誡人們投降夢做不得,這本是隻得書寫的大智慧,可在一些人眼中卻成了罪過。

我另外要說,反右和文革造成的許多冤獄,無論是主觀願望還是受人脅迫,毛澤東都難辭其咎。當年的右派分子和文革中的造反派就是因為聽了毛澤東的話才倒黴的,右派分子是聽他的號召向領導提意見而遭致頂頭上司的迫害,造反派則是響應他造反有理的號召,造走資派的反而最終被打成反革命。至今,右派分子之所以能平反昭雪,是因為他們僅僅是提了意見,而造反派們則沒這麽幸運,遭受了政治禁錮和牢獄之災,他們因為造反和奪權而直接傷害了權勢者。我認為,在偉大理想不能實現的情況下,應三思而退,絕不能拿千萬人的政治生命做籌碼妥協。一旦妥協了,將有千萬人遭受不白之冤,這就是他的悲情所在。

他為什麽會妥協?

根本的原因是他生活在傳統勢力中,左右是一群現實主義者,打江山坐江山、讓子女發財然後成為貴族是這些人基本願望,因此他是孤獨的,崇高理想不為人們所理解,即便自己堅守簡樸的生活作風,也感染不了他的左右。問題恰恰出在他是這個利益集團的代表,他的一切行動成功與否離不開這個利益集團的支持。他想展示自己的治國理想,但能夠施展的舞台空間有限,本想演出曆史正劇,卻常常弄巧成拙演繹出許多曆史悲劇。但他堅持了偉人和領袖應當堅持的東西,在他的治下,社會崇尚節儉,崇尚勞動,貪官汙吏絕對的少,黃毒黑獨絕跡,人與人基本平等,從而使他的執政期間成為中國曆史上少有的清平時期。當今,億萬群眾之所以深切懷念他,就是因為他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尊重群眾、關心群眾疾苦,由此相對地保證了社會的正義和公平。

他堅持的東西其實很簡單:我不發財,也不允許子女發財,如有人想斂財聚物,則打倒之;我尊重群眾,如果有人想站在群眾頭上當老爺,則打倒之;我堅持自力更生,堅持國家利益,如有人違背,向洋人遞媚眼,則打倒之。一句話:我以身作則,我不做的事,任何人不得去做。

他的思想太超前,同時代的人甚至連望其項背的水平都沒有;他的骨氣太硬了,把許多人的骨頭捆綁在一起,也不抵他的一根汗毛硬。因此,他去世後,人亡政息是必然的。但是,他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遺產,這就是:不畏強敵敢於出手的鬥誌;身居高位不忘百姓的情懷;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對此,我們應當世世代代繼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