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政治經濟展望之三:動蕩年華(四)

井底望天 (2010-02-10 16:49:27) 評論 (16)

 

在俺的記憶裏,美國政府幹預資金流動,至少近幾年有兩次。一次大概就是在20052-3月左右,當時美元持續下跌,整個外匯市場的投機家們,一直盯著美國財政部的TIC報告,看海外流入美國的資金是否夠用。結果就是所謂來自於加勒比海島嶼的某些誰都沒有聽過的基金,大規模購買美國國債,結果幫助美元停止了跌勢。

記得當時是以沙特為首的阿拉伯基金,抗議美國政府提名伊拉克戰爭主要推手沃爾夫沃茨出任世界銀行總裁,而杯葛美國國債一個月。而這些加勒比海基金,被大家懷疑是美聯儲的海外馬甲。

第二件事,就是在2005年,當沙特大舉將投資美國的大概2000-3000億美金帶走,美國國會快速通過國家投資法案,給予所有美國公司稅務優惠,讓他們把海外利潤帶回美國,來抵消沙特資金離場帶來的衝擊。

因此如果美國想和中國攤牌,光靠買武器和見和尚,惡心人是夠用了,但是真正的動手,還是沒有實效。

而真正要對中國動手,逼迫人民幣升值,要做的大概就是在美國財政部在4月份出台的報告中,把中國定義為“貨幣操縱國”。按照美國法律,被列入貨幣操縱國的國家,就必須被美國製裁。

這種製裁,可以考慮貨幣低估作為一個政府補貼的形式。就是說所有中國出口的產品,都可以定義為政府補貼,然後就可以用反傾銷等等美國國內法,也可以通過WTO來製裁了。

可是你要對中國製裁,肯定也得防備中國的反製手段。

第一個反製手段,當然就是關於美國的政府補貼問題。美國政府的救市計劃,比如說對華爾街金融企業,對美國三大汽車公司,對美國農產品等等,難道不是政府補貼嗎?

第二個反製手段,那就是如果美國財政部敢把中國放上這個名單,那麽就不要指望中國的代表,會在美國財政部的國債拍賣會上出現。

而美國聯儲局的一大擔憂就是美國國債的10年債券的回報率超過3.5%。現在這個指標已經剛剛過了3.6%。如果中國人不買美國國債,大家估計一下這個利率會漲多高?

這樣的後果大概有3個。第一個就是美國的國債利息會被推上去,而導致美國政府可能會出現資金短缺。第二個就是以10年國債為基準的房地產貸款利率會跟著上升,從而將美國房地產市場繼續下推。第三個就是美元會因此而大跌。

最近美國華盛頓流傳了一份關於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和中國副總理王岐山之間的一個電話通話。大意就是蓋特納威脅說,中國再不讓人民幣升值,美國就會把中國貼上貨幣操縱國標簽。而王岐山的回答,就是你那麽幹了,就不要驚奇在你的國債拍賣場上看不到俺的人。

而美國如果決定要來真的,就必須考慮到要有足夠的海外資金入美國,來反製中國可能停止購買美國國債的反擊手段。

這個大背景下的歐洲經濟突然惡化,導致的大量資金逃離,將美元炒了起來。而這些出歐洲的資金,是進美國還是進中國,值得大家注意。

從這個角度看美國剛剛公布的失業率數字,就不足為奇了。現在的數字是9.7%,比之前的10%要好。和之前公布的第4季度的5.7%經濟增長率一樣,表達的都是一個信息:美國經濟進入複蘇階段,是非常早期階段。大夥兒,明白嗎?這個可是最好最好的抄底的時間啊!

不過海外資金的流入,美國自己的資金向中國,或者印度(通過美國印度裔居民借貸搞的美元/盧布套息交易),都需要借助一個非常重要的中介人,那就是華爾街的金融機構。

那麽在奧巴馬政府為了挽救喪失的民意,向華爾街的“肥貓們”叫板,這些金融家們會不會以此要挾美國政府?

在民主黨的主要捐款來源中,華爾街金融家、矽穀科技新貴和好萊塢大款,是最主要的三大來源。而在華爾街,和奧巴馬個人關係不錯,對民主黨大力支持的也有三個大佬,那就是高盛的首席營運官(COO)科恩、摩根大通的總裁迪蒙、和瑞士聯合銀行美國總裁沃爾夫(也是沃克爾領導的奧巴馬政府的總統經濟複蘇顧問團一員)。

現在華爾街金融界的意思已經很清楚,如果你奧巴馬不給俺們活路一條,你做初一,別怪俺們做十五。於是摩根大通政治行動部的最新動作,就是支持共和黨的候選人。這個算是影響今天美國11月中期選舉的第一個力量,就是華爾街金融家們和民主黨翻臉。

第二個力量,就是現在以反對大政府為主要訴求的美國茶葉黨興起。這個茶葉黨其實是繼承了美國傳統的民粹主義和孤立主義的傳統,要求小政府,反對政府加稅、反對軍費過高、反對美國對外戰爭和幹涉。而最近看了共和黨上次的副總統候選人佩林在茶葉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演講,她的政策水平,尤其是外交政策的認知,顯然提高不少。

在她攻擊奧巴馬的外交政策上,有指責奧巴馬無端在世界上道歉,對朝鮮、緬甸、伊朗、委內瑞拉等等敵對國家顯然過軟,但是卻導致和中國與俄羅斯這些大國的關係惡化。

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到共和黨和美國商界,是反對奧巴馬政府目前一係列針對中國的強硬政策。因此看一下突然有個機會在3月份去中國的前總統小布什,會帶去什麽私下的信息,應該比較清晰了解共和黨的意圖。

第三個力量就是美國法院剛剛撤銷了對美國公司參與競選的金錢封頂。這個動作,名義上工會也可以無限製地投入金錢來影響選舉,但是工會的錢,畢竟有限。而且因為它的會員比較多,都是用會員個人名義撒出去的,已經算是在現有法律下,用到了極致。

而美國的財富100家,每年的利潤是6050億美元,現在由於限製,才用了1%這個小零頭,就是60.5億美元來收買各個階層的政客。隻要人家稍微增加到2%,就可以在各級選舉上,橫掃千軍入卷席了。

這也難怪,奧巴馬在國情谘詢演講中,差不多要指著幾位坐在最前排的大法官們的鼻子開罵了。

從最近的媒體動作上,已經看到代表華爾街金融家和其他商家利益的文章,出來和奧巴馬政府的對華政策唱反調了。畢竟向高盛這些公司,在中國的利益還是太大了,禁不住你政府和國會裏的那幫人嚇起哄。真正中國和美國打起貿易戰和金融戰,是你還沒有走出危機的美國要吃虧多一點,還是已經走出危機,經濟增長8.7%的中國怕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