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某解放軍軍史專家關於朝鮮戰爭”有感

aChineseBostonian (2009-10-20 16:37:22) 評論 (33)

該文借某解放軍軍史專家的名義提出了關於“北朝鮮一方是非正義的”觀點,引起了WXC網絡上的一些討論。這裏,我也來發表一下個人看法。

其實縱觀曆史,討論國家之間衝突爭鬥用正義不正義沒有多少意義。站在不同的國家和立場上去看問題,正義跟非正義本身就是一件各說各有理的事情。很多國與國之間的衝突以及爭執主要都是國家(也包括政黨)利益,隻是大家都是掛著正義的口號而已。當然作為象朝鮮戰爭那樣的一場影響深遠的事件,每個國家包括中國美國在內進行一些討論的確是必要的,這個對將來如何避免這類衝突的發生也許有好處。對很多問題反思反省也是應該的,但這隻是對自己而言,對你的敵人認錯就沒有必要了,自己把自己放到被告席就更讓人可笑了,你又沒有戰敗。

朝鮮戰爭既然已經發生了,而且最後打成平手,再去推斷誰是誰非,然後說誰誰站在了正義還是非正義本身沒有意義,如果用戰後南北朝鮮的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來回頭評判戰爭本身的對錯就更荒唐了。照這種推理,你根本不用管發動戰爭本身是對是錯了,隻要打完仗把人家經濟搞好就可以為戰爭的正義性提供依據了,這豈不荒唐?

朝鮮戰爭發生在南北朝鮮,是一場內戰,隻是因為曆史原因而把當時幾個大國卷入了這場大戰。戰爭對中國美國以及世界其它地區尤其是亞洲的影響是深遠的,而且這個影響一直延續到現在。

首先,撇開戰爭對錯,這場戰爭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中國的強勢出擊的確震驚了世界,要知道自從鴉片戰爭以來世界對中國人的理解都是腦後留著辮子,嘴裏叼著大煙的東亞病夫的形象。所以從這點上講朝鮮戰爭不管勝負如何打出了中國人的一種精神。就事論事地講,戰爭爆發了勝敗也許是不可避免的,而朝鮮戰爭可以說是打了一個平手,這個對百年來一直飽受欺壓的中國人的確意義非凡。這在當時的確是毛對國際政治的一場豪賭,而且賭成了。毛摸清了美蘇的矛盾,以及美國政府朝野的戰略基本上在歐洲,根本無心在亞洲打一場大戰的心理,同時也利用了統帥麥克阿瑟違背總統犯的戰略錯誤。這裏既有毛對國際政治的正確判斷,也有美國政府沒有把戰火擴大的理智決策。

但是這場戰爭對中國的經濟政治的影響是深遠的。根據當時美國的戰略,重點的確是在歐洲,所以要是不發生這場戰爭,美國在之後的半個世紀對亞洲的關注肯定遠遠比現在要低。而這場戰爭對中國以及亞洲的影響有幾個方麵:

(1) 在之後的10年中中國沒有牌可打,隻能依靠跟蘇聯結盟,跟蘇聯分裂後又處於跟兩個超級大國對抗的局麵。本來中國也許可以更早地在冷戰的兩個大國中間贏得一個中間人的有利角色。而這個角色一直到七十年代尼克鬆訪華才開始。

(2) 這場戰爭促使美國在亞洲建立了強大的軍事,強化了美日,美韓,美澳新軍事聯盟,對中國形成包圍。這中間中美兩國其實都沒有賺到好處,相反日本,南朝鮮,以及當時大批跟美國結盟的國家都是這場戰爭的受益者。戰爭一爆發,日本就得到了美國大量的經濟扶持,大量的訂單都在日本做。

(3) 內戰後逃到台灣的國民黨也是戰爭的受益者,本來美國基本上是放棄國民黨了。

(4) 韓國之後也是戰爭的受益者。因為沒有這場戰爭,美國不會如此關注這一地區。所以文章作者用韓國的三星,LG,現代汽車來證明北朝鮮的非正義是非常可笑的,因為如果沒有戰爭在之後的幾十年,美國也許根本不會扶持南韓。

總之,戰爭對中國的影響是兩方麵的。個人覺得,在冷戰中跟美國結盟的國家基本都是經濟上受益者,由於二戰後財富大量集中在美國,美國用這些財富在經濟上扶持了很多盟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