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麵楚歌之中國篇 未來世界之新格局之十

井底望天 (2009-07-22 15:48:01) 評論 (8)

不少讀者看到碳纖維,認為這個東西不是太現實,因此俺這裏就多花一點筆墨在這個領域。

先讓俺們來看一看,主要用碳纖維製造的美國波音787客機Dreamliner

從建築總量來看,用的碳纖維是飛機的80%,就是23噸碳纖維(製造成35噸碳纖維增強聚合物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因為碳纖維的硬度高,但重量輕,因此如果按照重量來計算的話,就是占了總重量的50%。其他的材料就是20%鋁,15%鈦,鋼隻占了10%,和其他5%材料。

那麽整個飛機的那些部件是用碳纖維做的?飛機的機身,機翼,機尾,門,和飛機內部。鋁是用在機翼和機尾的邊緣部分,鈦主要是用在引擎。

圖一  碳纖維為主製造的波音787

那麽這個材料可不可以用在汽車上呢?因為如果可以用碳纖維來替代鋼,汽車的重量大概隻是原來的五分之一。而根據美國的一些實驗室的數據,汽車的重量每降低10%,其燃料使用率就會增加7%,波音787飛機就是因為燃料使用優化,而占了競爭優勢。

而碳纖維因為其強度比較好,已經成為一級方程式賽車的車身。在普通汽車和卡車上運用碳纖維,最大的問題,在於成本過高。以2008年的數據,碳纖維的成本大概是每磅8-10美元,必須降低到3-5美元,才可以和鋼材競爭。如果這個方麵可以取得技術突破,那麽在汽車行業裏,大幅度替代鋼材的局麵就會發生了。

2006年,美國三大汽車集團中,唯一還在幹活的福特公司,將波音公司主管787的副總裁穆拉利(Alan Mulally)挖過來做福特的總裁。老穆的首要問題就是解決美國汽車業不重視燃油效率的問題。他搞出來的波音787,比當時飛機裏用碳纖維25%最高的標準,要多出一倍,到了50%,其結果就是飛機的重量更輕,路程更長,更結實,更省油,和更容易維修。這個機型的出現,導致了20%的省油和10%的維修費用降低。其結果就是在6年裏,波音頭一次6個月計算的訂貨合同,超過了其對手空中巴士。而福特在這個方麵的研發,有望在未來的汽車業的發展上,形成下一個潮流。

中國的汽車行業和鋼鐵行業,如果不能在這方麵有所作為,估計將來又會遇上下一輪的產業淘汰潮流,從而導致現在已經多餘的鋼鐵產能,在下一個發展循環中,受到打擊。

而考慮到本來鐵礦石就是中國缺乏的主要原材料,進口的依存度達到了50%,鼓勵碳纖維的發展,也是增加中國自己的國家經濟安全的一個好方法。如果中國政府對這個情況不正視,無法未雨綢繆,隻是在現在的利益集團格局裏,扯來扯去,無所作為,那麽在材料進口貨源上,被人掐住脖子,欲取欲求,當然就算是自作自受,咎由自取了。

俺在這個係列裏,談到的主要是中國應該如何在未來的碳排放國際鬥爭中,搶占話語權和道德高地。考慮到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大規模的工業化和城市化,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都會帶來碳排放上,比西方發達國家更大的壓力。

而由於中國是主要的貿易出口大國,非常容易的被人以這個借口,進行貿易保護主義攻擊。俺估計從年底的世界氣候合作大會,到明年,美國和西歐的主要方向,就是爭取在全球訂立下各個國家的碳排放減排標準,而不願意訂立目標,或者訂出的目標,人家覺得不滿意(要想俺滿意,其他方麵是不是該表示一下呢?),那麽就在2015-2020年之間,開始對你征收碳排放進口稅,看你的進口貨如何和俺競爭?

這個方法,比現在所有的各種名目的貿易保護主義要好用。本來,以前用傾銷作為借口,多是針對某個產品進行訴訟。而用政府補貼,則是以國家政策作為借口,來攻擊一個行業。當然今天看來,美國政府在AIG,兩房,三大汽車,和各金融機構等等,做的政府補貼,估計比中國政府做的還要多,自然沒法用這個借口來行貿易保護主義之實了。

結果用碳排放這個道德高地,如果中國的碳排放目標不被接受,那麽整個國家的產品都會受到打擊。其結果就是打擊中國產品的國際競爭了,增加中國製造的成本,從而達到牽製中國經濟發展的目的,而阻礙中華民族的複興。

中國在應對上麵,隻有10年的時間。俺在這個係列裏推介的一些法子,主要就是如何轉被動為主動,利用中國的後發優勢,在能源和原材料開發上,直接跳過傳統的方法,而搶占最先進的技術高地。

本來中國缺乏鐵礦石,就應該在鋼材替代品上下比別人更多的功夫。中國缺乏石油,就要開拓以電力和電池為主的交通工具。中國需要更多電力,就靠新能源來解決問題。

而在其他方麵,比如說中國在焦炭的出口上麵,就應該把環境保護費用提高,從而推高其他國家的鋼鐵業成本,一方麵保護自己的環境和減少碳排放,另一方麵把日本和韓國這些國家的成本推高,以增加自己的最終機械設備成品的競爭力。

其實要做到這些並不是太難,尤其是全球經濟危機和衰退的現狀下,中國政府手裏的資金充裕,正好就是開展這些運作的最好時機。隻要中國政府能下這個決心,從每個月購買美國國債的錢裏,拿出來一個零頭,找到一幫頭腦清楚的專業人才,對這些關聯技術,可以開發的開發,可以收購的收購,不是沒有機會突破這個西方想用來阻礙中國發展的陷阱。

俺們就要看中國政府有沒有決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