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shua Bell playing Fritz Kreisler's Liebesleid and Liebesfreud. (Love's Sorrow and Love's Joy)
弗裏茨·克萊斯勒(Fritz Kreisler,1875年2月2日-1962年1月29日),美國籍奧地利小提琴家和作曲家。是當時最出名的小提琴家之一
生平
1875年2月2日克萊斯勒在奧地利維也納誕生,他的父親是醫生, 4歲時開始學習小提琴。
1882年進入維也納音樂學院師從約瑟夫·黑爾梅斯伯格學習小提琴,並跟隨安東·布魯克納(Anton Bruckner)學習樂理。1885年贏得維也納音樂學院比賽金獎。1885年至1887年在巴黎音樂學院學習,導師包括約瑟夫·馬薩(Joseph Massart)(小提琴),利奧·德裏布(Léo Delibes)(作曲)和儒勒·馬斯內(Jules Massenet)等。1887年,12歲時,獲巴黎音樂學院畢業比賽一等獎。
1888年-1889年首次與鋼琴家莫利茨·羅森塔爾(Moriz Rosenthal)到美國演出。回到奧地利後,申請加入維也納愛樂樂團被拒,後改行學醫、學繪畫、從軍,但很快回到小提琴。1889年與阿爾圖·尼基什(Arthur Nikisch)指揮的柏林愛樂樂團合作舉辦了一張音樂會,正是這場音樂會以及從1901年至1903年一係列的美國巡演讓他聲名鵲起。
1902年9月與哈瑞特·沃茨(Harriet Woerz)在紐約成婚
1910年首演愛德華·埃爾加(Edward Elgar)獻給他的小提琴協奏曲,由作曲家本人指揮。
1941年4月27日在紐約遭遇車禍,頭骨破裂。1942年10月康複,在卡內基音樂廳開複出音樂會。
1943年移民美國,並入美國國籍。1947年11月1日在卡內基音樂廳最後一次公開演出,之後幾年隻在電台演奏。1962年1月29日在紐約去世。
演奏
克萊斯勒的琴聲特別,他善於運用揉弦讓小提琴發出類似人聲的溫潤甜美的聲音。所以他演奏自己的小提琴小品格外出色,同時也帶動了大量使用揉弦技術的潮流。他的技術出眾,但不經常練琴。他使用的是瓜奈裏(Guarnerius)和貝爾貢齊(Bergonzi)的小提琴。後者被稱為克萊斯勒·貝爾貢齊。
作品
克萊斯勒為小提琴寫了很多曲子,其中一些模仿了其他作曲家的風格。開始他聲稱這些作品是普尼亞尼(Gaetano Pugnani)和塔蒂尼(Giuseppe Tartini)等人的原作,直到1935年他才承認這些是他的作品。此舉受到輿論的批評,克萊斯勒的回應是這些作品的價值已經得到了評論家的承認“名字變了,價值不會變”。他也寫過一些小型歌劇(包括蘋果樹之花(1919年))、一部弦樂四重奏和許多小提琴協奏曲的華彩段,如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勃拉姆斯)。他為貝多芬的小提琴協奏曲(貝多芬)所作的華彩段是目前被小提琴家們演奏的最多的一個。
百老匯作品
- Apple Blossoms (1919年) - 小型歌劇 - 合作作曲
- Continental Varieties (1934年) - 輕歌舞劇 - 特約作曲 作品 "Caprice Viennois" 和 "La Gitana"
- Reunion in New York (1940年) - 輕歌舞劇 - 特約作曲 作品 "Stars in Your Eyes"
- Rhapsody (1944年) - 音樂劇 - 作曲
(from 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