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海外博客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熱點
  • 原創
  • 時政
  • 旅遊
  • 美食
  • 家居
  • 健康
  • 財經
  • 教育
  • 情感
  • 星座
  • 時尚
  • 娛樂
  • 曆史
  • 文化
  • 社區
  • 幫助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博客 »為什麽對越親的人越沒耐心,越容易生氣發火?

為什麽對越親的人越沒耐心,越容易生氣發火?

2008-05-31 23:47:10

femi

femi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首頁 文章頁 文章列表 博文目錄
給我悄悄話
打印 被閱讀次數






原因一:我們有時並沒有意識到我們對親人的期望過高。


 相對親人來說,我們往往對“別人”更有耐心,更不容易發火。因為我們假設“別人”是不了解我們的,要取得“別人”的了解和配合是需要充分溝通的。但麵對家人,我們的耐心就很有限,因為我們認為家人應該是最了解最支持我們的。

一般來說,確實是越親近的人會越相互理解和支持。但其實家人並不能在所有的事情上都能點對點的和我們達成充分的理解,這是不現實的,我們自己也並不能夠時時理解和支持親人的需要和想法。但是一旦碰到什麽事情不順利,我們常常會想:“別人不理解我也就罷了,怎麽你也不了解我呢?別人不懂得配合我支持我就罷了,怎麽你也不懂得呢?”這樣越想就會越生氣。這都是因為我們對家人期望過高,而有時我們並沒有意識到。

原因二:麵對親人的要求和期望,我們感受到的壓力更大。

相對於不相幹的人來說,麵對親人提出的要求和期望,我們感受到的壓力更大。這是因為我們心裏更在乎他們,我們不希望他們不開心。所以當我們意識到親人期望的時候,我們如果做不到就產生了讓他不開心的風險。如果他不開心,我們也不會開心,這就好像在事情一開始發生時,就預訂了結果。我們要奮不顧身的投入進去,隻許成功不許失敗!於是我們成功的願望也更加迫切,由此產生的壓力也更大。

而且這些壓力往往是一件一件事情漸漸增長慢慢積累的。單拿其中的某一件事情看,可能都不是那麽要死要活的。但是當最後一根稻草壓上去的時候,我們可能一下就爆發出來,這是壓力的瞬間過度現象。但在家人看來,我們好像就是對當前的一件事情發火,這樣家人就更加不理解我們的行為了。家人的不理解會讓他們無法與我們更加深入的溝通,所以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反而越積越深,我們就越加頻繁的爆發,惡性循環。

原因三:麵對親人,我們往往存在放肆性。

家庭中,特別是關係親密的家人之間,是一個相對安全包容的環境。有些時候,我們在外麵受了委屈或承受一些壓力,沒有辦法發泄出來,隻好到家中進行宣泄。這是我們對待家人的時候存在著放肆性,就像孩子麵對母親,這本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但令人擔憂的是,往往這種宣泄是通過非秩序溝通實現的。在壓力下的我們,往往忘記了怎麽好好說話。我們在宣泄過程中對家人使用嘲諷、歪曲、誇大、貶低、晦暗等等的語言。最後我們的壓力得到一定的釋放,給家人卻帶來了傷害。如果家人對我們的傷害進行反彈,家庭的衝突就會愈演愈烈。良好的家庭氛圍就毀在了我們的放肆性上。

原因四:麵對親人,我們有時會陷入單級思維。

單級思維就是我們在不考慮實際情況的狀態下,為自己定下一個目標,並且不顧一切的要去實現,不實現就不罷休,死死的糾纏於這個目的,把自己陷入沒實現就不能快樂的死巷子中走不出來。

單級思維使我們把自己的主觀想法強加於自己或別人的身上。這種思維往往給我們自己和家人都帶來極大的傷害。就比如,戀愛中一方會要求另一方說“我愛你!”另一方說,說什麽呀,怪肉麻的。然後前者就拚命要後者說,然後自己就開始虛擬,他為什麽就不能說聲愛我呢?他是不是不愛我?最後越想越傷心,這就出現自傷現象了。嚴重的還可能向對方發脾氣,鬧矛盾,這就是他傷了。

而可能事實是後者是非常愛他的,隻是因為成長環境的原因,不喜歡這種表達愛的方式。其實我們也許可以換個角度想一想,我們明明知道伴侶不喜歡這種表達,但我們還逼著他一定說這句話,讓他做不喜歡做的事。那我們是不是真的愛他?如果我們真的愛他我們會尊重他的表達方式,而我們的這種行為其實恰恰證明了我們不夠愛他!

 

改善方法:

 和親人溝通過程中,注意避免省略式溝通,如果遇到了鬱悶的事情,把前因後果說出來,哪怕家人沒有辦法幫到忙,但是長遠來看增加了家人之間的互相理解,自己的鬱悶情緒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

 認真的和家人一起討論實現目標的步驟和方法,如果真的可行,接受家人的建議並努力去做。同時將那些不符合實際的目標和願望篩選出來,得到家人的理解。

 發生衝突的時候,如果一下想的不是很清楚,先停下來。到了睡前靜心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又陷入單級思維,鑽了牛角尖了呢?自己的要求是不是太主觀了呢?自己有沒有考慮到家人的感受和客觀實際情況呢?

              

                      自我息怒的心理技巧


  在工作和生活中,人們難免有衝突。在許多情況下,如不自控,衝突愈演愈烈會影響工作和傷害感情。因此,掌握一些自我息怒的心理技巧,對每個人,尤其是青年人,都是十分有益的。本文列舉五法:

   1、平心靜氣。美國經營心理學家歐廉·尤裏斯教授,提出了能使人平心靜氣的三法則:“首先降低聲音;繼而放慢語速;最後胸部向前挺直。”降低聲音,因為聲音對自身的感情將產生催化作用,從而使已經衝動起來的表現更為強烈,造成不應有的後果;放慢語速,因為個人感情一旦摻入,語速就會隨之變快,帶來與說話聲音高,容易引起衝動;胸部向挺直,因為情緒激動、語調激烈的人通常都是胸前傾,一旦胸部挺直,就會淡化衝動緊張的氣氛,而當身體前傾時,就會使自己的臉接近對方,這種講話姿態將人為地造成緊張局麵,這樣會更增加怒氣。這三點是頗有見地的經驗之談。

   2、閉口傾聽。英國著名的政治家、曆史學家帕金森和英國知名的管理學家拉斯托姆吉,在合著的《知人善任》一書中談到:如果發生了爭吵,切記、免開尊口。先聽聽別人的,讓別人把話說完。要盡量做到虛心誠懇,通情達理。靠爭吵絕對難以贏得人心,立竿見影的辦法是彼此交心,這在吵架中絕對得不到。”憤怒情緒發生的特點在於短暫,“氣頭”過後,矛盾就較為容易解決。當別人的想法你不能苟同,而一時又覺得自己很難說服對方時,閉口傾聽,會使對方意識到,聽話的人對他的觀點感興趣,這樣不僅壓住了自己“氣頭”,同時有利於削弱和避開對方的“氣頭”。“風平而後浪靜,浪靜而後水清,水清而後遊魚可數”,待“風平浪靜”後,再來論理,可以避免雙方大傷感情,往往能收到理想的結果。

   3、轉移注意。傳說春秋時期有個藍田侯叫王述,性格本來十分暴烈。針對這個弱點,他在與人相處時就很注意自控,輕易不為旁人所激怒。有一次,謝無奕氣勢洶洶地罵上門來,大吵大鬧,當著王述的部下說了很多難聽的話。王述始終強壓性子,默默麵壁而立,一聲不吭,直到謝無奕離去很久,他才回頭問部下“他走了嗎?”部下回答:“走了好一大會兒。”他長籲一口氣,轉過身來,繼續辦自己的事情。王述這種方法是強迫自己在不離開現場的情況下,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以免聽對方激烈言辭,防止自己被進一步“激化”。心理學知識告訴我們:人在憤怒時,往往在大腦皮層中出現強烈的興奮點,以致造成一時間的“意識狹窄”現象,而且這種有害的興奮會進一步擴散升級,甚至造成激烈衝突的不堪設想的後果。轉移注意的作用是理智地轉移興奮點,主動降溫,防止衝突的惡化。

   4、交換角色。卡內基·梅倫大學的商學教授羅伯特·凱利,在加利福尼亞州某計算機公司遇到一位程序設計員和他上司就某一個軟件的價值問題發生爭執時,建設他們互相站在對方的立場來爭辯,結果五分鍾後,雙方便認清了彼此的表現多麽可笑,大家都笑了起來,很快找出了解決辦法。在人與人之間的意見溝通過程中,心理因素起著重要的作用,人們都希望隻有自己是對的,對方必須接受自己的意見才行。然而,由於人們在組織內和生活中所處的角色不同,在處理問題時,往往由於考慮的角度和立場不同而意見各一。如果雙方都堅持已見而不能理智地考慮對方意見時,很容易引起衝突。如果雙方在意見交流時,能夠交換角色而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就會在比較中了解彼此的動機和目的,就會意識到自己的意見是否正確,是否應該被對方接受,就能避免雙方大動肝火。

   5、理性升化。電視劇《繼母

                     

                      附:生氣時的7種惡報

   俗語說:“一個憤怒的人隻會破口大罵,卻看不見任何東西”。有人說,憤怒的人恢複理智時,會把怒氣轉移到自己的身上,如同銀行的存款可以生息,貯存在心中的怒氣,他日會累積成痛苦的根源。

  憤怒加上情緒的煽動,會燃燒得更為熾熱,尤其是情緒的背後還有欲望作祟。在盛怒的當下,人會失去理智,變成傷人傷己的危險動物。

  憤怒會使人賠上自己的聲譽、工作、朋友及所愛的人,以及心靈的寧靜、健康,甚至失去自我。

  釋尊曾經談及憤怒的破壞力。當一個人生氣時,會有七件事情降臨在他身上:

  一、雖然刻意裝扮,依然醜陋不堪。

  二、雖然睡在柔軟舒適的床上,依然疼痛纏身。

  三、誤把善意作惡意,錯把壞人當好人,做事鹵莽不聽勸告,導致痛苦與傷害。

  四、失去辛苦賺來的錢,甚至誤觸法網。

  五、失去勤勉工作得來的聲望。

  六、親友形同陌路,不再同你為伍。

  七、死後將轉世投胎到畜生道,因為一個任怒氣駕馭自己的人,身心及言語皆表現得不健全,而造成令人惋惜的結果。

  這七種親痛仇快的不幸,就是憤怒帶給人的後果。

登錄後才可評論.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今日熱點

  • 中國最富有的城市不是北上廣深,竟是…..世界在我心中
  • 閑聊六代機、則連斯基、抗戰與俄烏戰爭大榮確
  • 回國雜談----醫療的優劣(二)布魯司
  • 一封寄自癌症中心的信塵凡無憂
  • 她又出軌了阿裏克斯Y格雷
  • 誰說北京人開罵不用髒字兒呀?mychina
  • 哪個是中國最好的王朝?江天雲月
  • 特朗普可能真會北京,瑞典雙登科!朱頭山
  • 退休出遊8音來小提琴
  • 南海, 黃岩島, 碰碰船鈴蘭聽風
  • 丹麥王室阿美琳堡很樸實親民風城黑鷹
  • 2025中國 在上海穿越時空閱讀曆史幑寧
  • 我的複活節仙人掌在夏季爆盆了多倫多橄欖樹
  • 曉青:讀水沫的小說《錯位》(又名《愛的三角題》)水沫

一周熱點

  • 一個讓人悲痛和深思的故事我生活著
  • 回國感受之四:不愧為科技大國彩葉
  • 說不好英文怪誰...BeijingGirl1
  • 在美國行醫幾十年,我發現有子女的老人確實不同 司徒Kwseeto
  • 我的一點飲食做“減法”的體會碼農白蘭度
  • 幫人之前先想因果 路終須自己走康賽歐
  • 醫路心語(65)醫生掙多少?南山無言
  • 開通博客-回憶被離婚的那一瞬間NinaLin23
  • 兩段觸動人心的台詞多倫多橄欖樹
  • 以色列——被逐出歐洲家園猶太人的無奈歸宿(六)橡溪
  • Costco 買,自己做,省錢 好吃 健康菲兒天地
  • 中國最富有的城市不是北上廣深,竟是…..世界在我心中
  • 海外華人的“不靠關係”論世事滄桑
  • 閑聊六代機、則連斯基、抗戰與俄烏戰爭大榮確
為什麽對越親的人越沒耐心,越容易生氣發火?
切換到網頁版
femi

femi

為什麽對越親的人越沒耐心,越容易生氣發火?

femi (2008-05-31 23:47:10) 評論 (0)






原因一:我們有時並沒有意識到我們對親人的期望過高。


 相對親人來說,我們往往對“別人”更有耐心,更不容易發火。因為我們假設“別人”是不了解我們的,要取得“別人”的了解和配合是需要充分溝通的。但麵對家人,我們的耐心就很有限,因為我們認為家人應該是最了解最支持我們的。

一般來說,確實是越親近的人會越相互理解和支持。但其實家人並不能在所有的事情上都能點對點的和我們達成充分的理解,這是不現實的,我們自己也並不能夠時時理解和支持親人的需要和想法。但是一旦碰到什麽事情不順利,我們常常會想:“別人不理解我也就罷了,怎麽你也不了解我呢?別人不懂得配合我支持我就罷了,怎麽你也不懂得呢?”這樣越想就會越生氣。這都是因為我們對家人期望過高,而有時我們並沒有意識到。

原因二:麵對親人的要求和期望,我們感受到的壓力更大。

相對於不相幹的人來說,麵對親人提出的要求和期望,我們感受到的壓力更大。這是因為我們心裏更在乎他們,我們不希望他們不開心。所以當我們意識到親人期望的時候,我們如果做不到就產生了讓他不開心的風險。如果他不開心,我們也不會開心,這就好像在事情一開始發生時,就預訂了結果。我們要奮不顧身的投入進去,隻許成功不許失敗!於是我們成功的願望也更加迫切,由此產生的壓力也更大。

而且這些壓力往往是一件一件事情漸漸增長慢慢積累的。單拿其中的某一件事情看,可能都不是那麽要死要活的。但是當最後一根稻草壓上去的時候,我們可能一下就爆發出來,這是壓力的瞬間過度現象。但在家人看來,我們好像就是對當前的一件事情發火,這樣家人就更加不理解我們的行為了。家人的不理解會讓他們無法與我們更加深入的溝通,所以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反而越積越深,我們就越加頻繁的爆發,惡性循環。

原因三:麵對親人,我們往往存在放肆性。

家庭中,特別是關係親密的家人之間,是一個相對安全包容的環境。有些時候,我們在外麵受了委屈或承受一些壓力,沒有辦法發泄出來,隻好到家中進行宣泄。這是我們對待家人的時候存在著放肆性,就像孩子麵對母親,這本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但令人擔憂的是,往往這種宣泄是通過非秩序溝通實現的。在壓力下的我們,往往忘記了怎麽好好說話。我們在宣泄過程中對家人使用嘲諷、歪曲、誇大、貶低、晦暗等等的語言。最後我們的壓力得到一定的釋放,給家人卻帶來了傷害。如果家人對我們的傷害進行反彈,家庭的衝突就會愈演愈烈。良好的家庭氛圍就毀在了我們的放肆性上。

原因四:麵對親人,我們有時會陷入單級思維。

單級思維就是我們在不考慮實際情況的狀態下,為自己定下一個目標,並且不顧一切的要去實現,不實現就不罷休,死死的糾纏於這個目的,把自己陷入沒實現就不能快樂的死巷子中走不出來。

單級思維使我們把自己的主觀想法強加於自己或別人的身上。這種思維往往給我們自己和家人都帶來極大的傷害。就比如,戀愛中一方會要求另一方說“我愛你!”另一方說,說什麽呀,怪肉麻的。然後前者就拚命要後者說,然後自己就開始虛擬,他為什麽就不能說聲愛我呢?他是不是不愛我?最後越想越傷心,這就出現自傷現象了。嚴重的還可能向對方發脾氣,鬧矛盾,這就是他傷了。

而可能事實是後者是非常愛他的,隻是因為成長環境的原因,不喜歡這種表達愛的方式。其實我們也許可以換個角度想一想,我們明明知道伴侶不喜歡這種表達,但我們還逼著他一定說這句話,讓他做不喜歡做的事。那我們是不是真的愛他?如果我們真的愛他我們會尊重他的表達方式,而我們的這種行為其實恰恰證明了我們不夠愛他!

 

改善方法:

 和親人溝通過程中,注意避免省略式溝通,如果遇到了鬱悶的事情,把前因後果說出來,哪怕家人沒有辦法幫到忙,但是長遠來看增加了家人之間的互相理解,自己的鬱悶情緒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

 認真的和家人一起討論實現目標的步驟和方法,如果真的可行,接受家人的建議並努力去做。同時將那些不符合實際的目標和願望篩選出來,得到家人的理解。

 發生衝突的時候,如果一下想的不是很清楚,先停下來。到了睡前靜心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又陷入單級思維,鑽了牛角尖了呢?自己的要求是不是太主觀了呢?自己有沒有考慮到家人的感受和客觀實際情況呢?

              

                      自我息怒的心理技巧


  在工作和生活中,人們難免有衝突。在許多情況下,如不自控,衝突愈演愈烈會影響工作和傷害感情。因此,掌握一些自我息怒的心理技巧,對每個人,尤其是青年人,都是十分有益的。本文列舉五法:

   1、平心靜氣。美國經營心理學家歐廉·尤裏斯教授,提出了能使人平心靜氣的三法則:“首先降低聲音;繼而放慢語速;最後胸部向前挺直。”降低聲音,因為聲音對自身的感情將產生催化作用,從而使已經衝動起來的表現更為強烈,造成不應有的後果;放慢語速,因為個人感情一旦摻入,語速就會隨之變快,帶來與說話聲音高,容易引起衝動;胸部向挺直,因為情緒激動、語調激烈的人通常都是胸前傾,一旦胸部挺直,就會淡化衝動緊張的氣氛,而當身體前傾時,就會使自己的臉接近對方,這種講話姿態將人為地造成緊張局麵,這樣會更增加怒氣。這三點是頗有見地的經驗之談。

   2、閉口傾聽。英國著名的政治家、曆史學家帕金森和英國知名的管理學家拉斯托姆吉,在合著的《知人善任》一書中談到:如果發生了爭吵,切記、免開尊口。先聽聽別人的,讓別人把話說完。要盡量做到虛心誠懇,通情達理。靠爭吵絕對難以贏得人心,立竿見影的辦法是彼此交心,這在吵架中絕對得不到。”憤怒情緒發生的特點在於短暫,“氣頭”過後,矛盾就較為容易解決。當別人的想法你不能苟同,而一時又覺得自己很難說服對方時,閉口傾聽,會使對方意識到,聽話的人對他的觀點感興趣,這樣不僅壓住了自己“氣頭”,同時有利於削弱和避開對方的“氣頭”。“風平而後浪靜,浪靜而後水清,水清而後遊魚可數”,待“風平浪靜”後,再來論理,可以避免雙方大傷感情,往往能收到理想的結果。

   3、轉移注意。傳說春秋時期有個藍田侯叫王述,性格本來十分暴烈。針對這個弱點,他在與人相處時就很注意自控,輕易不為旁人所激怒。有一次,謝無奕氣勢洶洶地罵上門來,大吵大鬧,當著王述的部下說了很多難聽的話。王述始終強壓性子,默默麵壁而立,一聲不吭,直到謝無奕離去很久,他才回頭問部下“他走了嗎?”部下回答:“走了好一大會兒。”他長籲一口氣,轉過身來,繼續辦自己的事情。王述這種方法是強迫自己在不離開現場的情況下,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以免聽對方激烈言辭,防止自己被進一步“激化”。心理學知識告訴我們:人在憤怒時,往往在大腦皮層中出現強烈的興奮點,以致造成一時間的“意識狹窄”現象,而且這種有害的興奮會進一步擴散升級,甚至造成激烈衝突的不堪設想的後果。轉移注意的作用是理智地轉移興奮點,主動降溫,防止衝突的惡化。

   4、交換角色。卡內基·梅倫大學的商學教授羅伯特·凱利,在加利福尼亞州某計算機公司遇到一位程序設計員和他上司就某一個軟件的價值問題發生爭執時,建設他們互相站在對方的立場來爭辯,結果五分鍾後,雙方便認清了彼此的表現多麽可笑,大家都笑了起來,很快找出了解決辦法。在人與人之間的意見溝通過程中,心理因素起著重要的作用,人們都希望隻有自己是對的,對方必須接受自己的意見才行。然而,由於人們在組織內和生活中所處的角色不同,在處理問題時,往往由於考慮的角度和立場不同而意見各一。如果雙方都堅持已見而不能理智地考慮對方意見時,很容易引起衝突。如果雙方在意見交流時,能夠交換角色而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就會在比較中了解彼此的動機和目的,就會意識到自己的意見是否正確,是否應該被對方接受,就能避免雙方大動肝火。

   5、理性升化。電視劇《繼母

                     

                      附:生氣時的7種惡報

   俗語說:“一個憤怒的人隻會破口大罵,卻看不見任何東西”。有人說,憤怒的人恢複理智時,會把怒氣轉移到自己的身上,如同銀行的存款可以生息,貯存在心中的怒氣,他日會累積成痛苦的根源。

  憤怒加上情緒的煽動,會燃燒得更為熾熱,尤其是情緒的背後還有欲望作祟。在盛怒的當下,人會失去理智,變成傷人傷己的危險動物。

  憤怒會使人賠上自己的聲譽、工作、朋友及所愛的人,以及心靈的寧靜、健康,甚至失去自我。

  釋尊曾經談及憤怒的破壞力。當一個人生氣時,會有七件事情降臨在他身上:

  一、雖然刻意裝扮,依然醜陋不堪。

  二、雖然睡在柔軟舒適的床上,依然疼痛纏身。

  三、誤把善意作惡意,錯把壞人當好人,做事鹵莽不聽勸告,導致痛苦與傷害。

  四、失去辛苦賺來的錢,甚至誤觸法網。

  五、失去勤勉工作得來的聲望。

  六、親友形同陌路,不再同你為伍。

  七、死後將轉世投胎到畜生道,因為一個任怒氣駕馭自己的人,身心及言語皆表現得不健全,而造成令人惋惜的結果。

  這七種親痛仇快的不幸,就是憤怒帶給人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