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不錯,照顧到了肺活量,和手腳也可以輪歇(如果你蛙泳不太用手,自由泳不太用腿的話)。
我最近深刻體會到了蛙泳的技術是四種泳姿裏,貌似最簡單,實際最複雜的一個,所以蛙泳運動員在身高很矮的情況下,也能得冠軍,其他三種泳姿卻隻能是人高馬大的運動員得冠軍。
蛙泳運動員的腳板一定要大,比如我兒子和我偶像她兒子,還有我兒子俱樂部進了奧運會預選賽的姑娘,那腳板看起來都很大,天然腳蹼。我兒子比我矮20多厘米的時候,腳就和我一樣大了,我遊不過他。
我看我兒子遊蛙泳,因為力量不夠,也不是波娃,但是遊起來特別走水,跟個潛艇一般,所以說蛙泳遊的好,身體要平的時間多。波蛙衝下來也要身體平,有個蝶泳腿的氣勢,但是不能蝶泳腿,否則犯規。我語言已經混亂了,估計大家沒聽懂我在說什麽。
timing也很重要,劃手的時候兩腿並攏,否則水阻麵太大,慢。
窄腿和夾肘都要窄窄窄,為的也是縮小水阻麵,把自己在最大時間段內搞成針型。
腿蹬完並攏的時候,要繃腳尖,我問我兒子你能記住每次繃腳尖?他說他放鬆狀態下加上浮力就是繃腳尖,我沒去水下看過,不知真假。但是繃腳尖也是為了減少水阻。
然後滑手分開高肘之前,要克製住冒頭的欲望,也是為了身體平平平。
我最近對蝶泳也有個新的理解,就是我看小孩兒比賽,凡是遊的快的,那個腦袋都跟個石頭一樣,打水飄的石頭,在水麵上piapiapia,絕不沉入水中很深。也是為了身體平平平,減小水阻。
我又看小孩兒仰泳比賽,我發現掄的慢但是遊的快的孩子,手入水之後並不直接劃臂,竟然像自由泳一樣前伸滑行一下,保存身體最平,核心最緊的姿勢一秒多。後來我悟了,這跟四種泳姿都要高肘一樣,四種泳姿都要extend一下,就是往前夠到最遠處再開始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