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York, New York 》
1. 啟程
我和先生在上周四(10月31日)有重要的任務,分別裝扮成不會飛的大鳥Kevin以及會說話的狗狗Doug,陪伴小外孫再現奧斯卡獲獎動畫片《飛屋環遊記》:-)))。所以,隻有在上周五(11月1日)我在先生的陪伴下飛往紐約,參加在星期天(11月3日)舉辦的第54屆紐約馬拉鬆(以下簡稱紐馬)。
女婿開車送我們到舊金山國際機場,因為我們是全球入境計劃會員同時也是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預先安檢計劃會員,所以,過機場安檢時順利快捷。一看時間充足富裕,於是,我和先生就到一個小展館瀏貿了一番。這是一個有關二戰期間美國女性走出家門在後方以及前線為贏得二戰勝利所作出的貢獻。其中,有一個展窗中有這樣一幅二戰期間的宣傳畫麵:一對中年夫婦中的丈夫表情溫暖又堅定,妻子的表情溫柔又驕傲;宣傳畫裏打印著妻子的話語“我很驕傲。。。我的丈夫希望我(對反法西斯戰爭)做貢獻”。
看了這個小展館,尤其是那幅宣傳畫,我挺感概,人們常說幸福的男人身後通常有一位好女人,其實,將這句話說成幸福的女人身後通常有一位好男人也是合適的。
照片1: 我為跑紐馬準備的8個能量膠、能量粉、以及蛋白粉都順利通過安檢。原計劃都帶茅台能量膠,但對比了茅台能量膠和GU能量膠的成份之後,我改為以GU 能量膠為主。
2. 到達及遊玩
(1)時代廣場及周邊
上一次到紐約遊玩是在1997年的夏天,那次整個行程半個月;除了遊覽紐約市,我們還開車自駕去康奈爾大學探訪在英國留學時認識的好友夫婦,以及遊玩了千島湖和尼加拉大瀑布。一晃27年過去了,故地重遊,紐約似乎有許多變化,但又似乎變化不大。
雖然購買了一周7天任意乘紐約市地鐵等交通的公交卡,但我和先生還是以11號交通工具(雙腿)為主,漫步在時代廣場、第五大道、哈德遜河畔、以及中央公園等景點,完全忘記了馬拉鬆賽前應該節省休能以及不要過份勞累雙腿雙腳:-)))。
照片4-5: 時代廣場人潮湧動,熱鬧非凡,這是的部分街景及建築。
(2)自由女神、華爾街
照片11: 眺望位於紐約港自由島上的古典主義雕像自由女神(Statue of Liberty),這是法國在1886年贈送給美國獨立百年紀念的禮物。這座塑像是自由和美國的象征,包括對外來移民的容納。雕像人物身穿長袍的女子是羅馬神話中的自主神,她右手高舉火炬,左手的冊子上用羅馬數字寫有美國獨立宣言簽署日期:“JULY IV MDCCLXXVI”(1776年7月4日),腳下還有斷裂的鎖鏈。在1997年的夏日之行,我們曾經乘船登上自由島和登自由女神像,此行隻是眺望:-)。
(3) 哈德遜廣場- -地標建築Vessel 和EDGE
哈德遜廣場是位於曼哈頓中城西側以及鄰近哈德遜河畔的一片區域;這裏有紐約市著名的地標建築EDGE和Vessel。
摩天大樓EDGE觀景平台是紐約市最高的戶外空中平台,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高度,使遊客能夠360°觀賞紐約市天際線。從中央公園一直到自由女神像以及更遠。。。它的名字Edge(邊緣)反映了其獨特的結構設計和處於非凡邊緣的感覺。據相關介紹,EDGE比街道高出 1,100 英尺,比帝國大廈的觀景台高 50 英尺;其獨特的設計包括玻璃地板、成角度的玻璃牆、以及延伸到建築物之外的三角形平台;提供 360度觀景。另外,EDGE還提供攀岩體驗和空中滑冰活動;並且設有酒吧、分層座位,和小露台。其玻璃地板、傾斜玻璃牆、以及天際線階梯對有恐高症的人尤其是挑戰,然而,伴隨這些挑戰是令人不易阻擋和控製的誘惑:-)))。
距離EDGE摩天大樓不遠處則是另一個地標建築Vessel。據相關介紹,Vessel是一個16層高的圓形攀爬結構,擁有2,465級台階和80個樓梯平台,俯瞰哈德遜河和曼哈頓。
照片13-14: 晨光中的地標建築Vessel 和EDGE。
(4)中央公園
照片26-29: 位於紐約市曼哈頓上西城和上東城之間的中央公園。這座大型公園是美國的第一座城市公園,占地843英畝,是紐約市第六大公園?。周六(11月2日)下午,我與先生漫步於中央公園,藍天白雲,風和日麗,樹木林立,秋意正濃,心情極好,走呀走呀,一點也不覺得累,忘記了要節省體力和雙腿雙腳跑次日(11月3日)的馬拉鬆。其實也不是完全忘記,漫步在中央公園內起起伏伏的步道時,我是想到了次日跑????中央公園跑向終點那最後幾英裏的挑戰,不過,我是覺得明天的事明天再說吧,目前就是好好享受當下:-)))。
3. 馬拉鬆博覽會(Expo)
居住在紐約市的羅馬尼亞移民Fred Lebow在1970年憑著“跑步能夠改變社區和生活“的單純信念,花費一千美元,在中央公園舉辦了一場馬拉鬆賽。賽道是繞著中央公園跑四圈,127人參賽,最終55人完賽。這場沒有封閉道路,沒有觀眾,以及沒有警察防護的小型比賽,延續發展至今,成為世界六大馬拉鬆之一,也是世界六大馬大滿貫年度收官壓軸賽事。
紐馬曾經是世界最大馬拉鬆,2019年11月有53627人完賽,但這個稱號在今年4月被巴黎馬(54175)奪走,而今年9月底舉辦的柏林馬(54280)又從巴黎馬奪走了世界最大馬拉鬆的稱號;紐馬組辦馬發話要在這次舉辦的紐馬(11月3日)將這稱號奪回。如果紐馬奪號成功,那我就是在5周內參加了兩個世界最大馬拉鬆:-)));紐馬奪號成功了嗎?暫且不表,且聽下回分解:-)))。
本屆紐馬博覽會是在位於曼哈頓哈德遜河畔紐約市最主要會展中心之一的賈維茨會展中心(Jacob K. Javits Convention Center)舉辦,場地很大,展品也很多,從周四(10月31日)至周六(11月2日)連續三天。雖然由於參賽者有5萬多人,許多區域需要排隊,包括排長隊,但取參賽號和參賽服裝以及購物和拍照都井井有條,非常感謝所有的義工誌願者們。
照片30: 博覽會所在場地賈維茨會展中心的一部分外觀(照片30a),很難將之拍全;我目標明確地奔向排隊進入歡迎跑者大廳領取參賽號碼(照片30b)。在排隊等候進入大廳時,大概是聽到了我和先生用中文交流,排在我們後麵的一位華裔男士帶著溫和的微笑用中文與我們打招呼,並問我們來自哪個跑團。我也帶著微笑答複他並且反問他來自哪個跑團。當他聽我說來自德州休斯頓龍幫,他開心地說他所在的聖路易斯華人勝跑團有跑友跑過休斯頓馬拉鬆。我歡迎他將來有機會來跑休馬,我同時告訴他我與聖路易斯非常有緣份,去過7次。他問我是因為有親戚嗎?我告訴他是有最好的一位美國長輩朋友居住在那裏(《紀念去世10周年的好友Jim 》)。 然後,我又告訴他我認識勝跑團的ZJ教練義工。聽我提到ZJ,他開心地說他們倆是朋友,都是勝跑團的教練義工。世界很大,也很小!於是,我們倆互相交換姓名和加微信,他是聖路易斯華人跑團的教練之一HJS;先生還為我和JS拍了合影照(照片30c&d)。然後,我們分手去各自姓的開頭字母櫃台領取參賽號碼,互相祝福次日跑賽(注:謝謝JS允許我分享照片)。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