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Symphony No. 3 "The Rhine"》 by Schumann
位於萊茵河畔的德國第四大城市科隆(Cologne)具有2000多年的曆史,是德國萊茵地區的經濟、文化、和曆史中心,也是德國內陸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據史料記載報道,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科隆是納粹掌控的重要城市之一,也是德國和外國抵抗納粹組織人士積極抗戰的重要城市之一。二戰後期得知大勢將去,納粹在短短的時間內(從1945年1月至3月)在科隆瘋狂地屠殺了1800名德國本土和外國抵抗組織人士;盟軍大反攻時,科隆遭到地毯式大轟炸使之70%以上的建築成為廢墟。希特勒發動的侵略戰爭和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世界其它國家和人民帶去了巨大的災難,也給自己的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害人又害已。二戰結束後,德國決定按原樣重建科隆,美國和英國都為科隆的重建作出了巨大貢獻。
位於萊茵河畔的科隆不僅是一座工商業重城和繁忙的交通樞紐,而且是一座宗教、文化、和藝術重城,擁有世界著名的宗教藝術建築瑰寶科隆大教堂、歐洲最大的音樂學院科隆音樂學院,多座博物館,並且還是著名古龍水(科隆香水)的發源地,當地的科隆啤酒也頗為聞名。。。我們在科隆度過了愉悅的4天。
1. 乘遊船從水上觀賞科隆
據相關介紹,著名的萊茵河(Rhine)是一條流淌過5個歐洲國家的國際河流,起源於瑞士格勞賓登州的阿爾卑斯山區,流經列支敦士登、奧地利、德國、和法國,最終於荷蘭流入北海。萊茵河是歐洲長河之一,全長1,232公裏,通航區段為883公裏,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流域之一,而德國科隆則是萊茵河重要港口之一。
在過去的歲月裏,我們有幸探訪遊覽過菜茵河流域的所有國家,多次見到過這條河流,有的區域風景很美麗,有的區域風景一般般。這次在乘遊船從水上遊覽菜茵河畔的科隆屬於風景一般般:-)))。
照片1: 科隆港口遊船碼頭距離科隆大教堂很近。 照片2: 遊船進入碼頭,先生和我上船之後坐在最上層的船頭,視野開闊:-)。 照片3: 遊船駛離碼頭,離岸上科隆最顯著地標科隆大教堂漸行漸遠。 照片4: 順光或逆光中橫跨在萊茵河上的一些橋梁。 照片5: 從水上抓拍的大聖瑪爾定教堂。二戰後期科隆大轟炸使這座教堂主體屋頂全毀,現在所見是戰後重建。 照片6: 沿岸新老交織的建築。據船上的導遊介紹,這一帶是科隆住宅區比較貴的區域。 照片7: 一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返回科隆港口碼頭時,岸上最顯著的建築就是科隆大教堂。 照片8: 到了碼頭下船,揮揮手與我們乘過的遊船告別:-)。
2. 漫步遊覽科隆
照片9: 規模壯大的科隆火車站,科隆是德國和歐洲鐵路網最重要的樞紐之一。 照片10: 科隆最著名的地標科隆大教堂的正麵、側麵、雙塔、以及夜幕下的大教堂(詳細介紹於 《第4次德國之行: 科隆大教堂》)。 照片11: 徒步533級台階登上科隆大教堂塔樓俯瞰萊茵河畔的科隆,其市區內共有八座橫跨萊茵河兩岸的橋梁。 照片12: 八座橋梁中最醒目的是霍恩索雷倫橋,一座歐洲軌道車輛量最大的橋梁。據相關介紹,霍恩索雷倫橋原建於1907年至1911年,由兩座鐵路橋和一座公路橋平行組成;二戰後期盟軍反攻時,科隆大轟炸使此橋被炸斷,嚴重毀壞;1945年戰後美國和英國幫助德國重建科隆時隻建造了兩座鐵路橋,後來又增添了第三座鐵路橋;再後來德國在鐵路橋的外側增添了人行道和自行車道,使之橋上通車,雙向兩側都有自行車和人行道,遊客可以步行往返。 照片13: 沿著萊茵河畔漫步看到的霍恩索雷倫橋;這座析的橋體由三個彼此相鄰的桁架拱橋組成,每個桁架拱橋有三個拱門。 照片14: 霍亨索倫橋也是戀人的朝聖地,我們在霍恩索雷倫橋上漫步見到橋身上掛滿各式“愛情鎖”。眼前所見使我想起漫步巴黎塞納河上那座曾經掛滿“愛情鎖”的橋梁,我們第三次探訪巴黎時發現巳經不允許再在那座橋身掛鎖並且已經累積的許多鎖被剪斷因為這些鎖的累積重量嚴重影響橋身安全。 照片15: 沿著萊茵河畔漫步看到的停泊在科隆碼頭的萊茵河郵輪和遊船以及河岸邊不同色彩的建築。 照片16: 看到有人沿著萊茵河畔跑步,我有點兒蠢蠢欲動:-)。 照片17: 科隆啤酒頗有名氣,我們在萊茵河畔的一個餐館吃午餐,先生點了科隆啤酒和科隆豬肘子,他很享受;我點了香腸,但沒料到還給了許多我不喜歡的炸土豆條:-(,我看得傻眼了,都是因為自己不認識菜單上的德語犯的錯,怨不得別人:-)。吃完午餐,繼續沿著萊茵河畔遛達消食:-)。 照片18: 科隆市政廳,這是市議會和市長辦公室所在建築,位於市政廳廣場和老集市廣場之間。 照片19: 科隆最老的集市廣場就叫老集市:-);位於市政廳西邊,老集市的噴泉雕塑後麵就是市政廳的塔樓。噴泉最上方的雕像是德國曆史上的傳奇英雄人物約翰.馮.維特,他是三十年戰爭期間的一位德意誌騎兵將軍。 照片20: 與老集市相鄰的幹草廣場,廣場上有一座腓特烈.威廉三世騎馬像,這位國王(1797繼位)非常重視教育,他曾說過的相關名言包括:“從未聽說一個國家因為辦教育而辦窮和辦亡國。教育不僅不會使國家貧窮,恰恰相反,教育是擺脫貧困的最好手段”。他不隻是嘴上說說,而是用實際行動將自己的財產拿出來辦基礎教育,使所有階層的子女都有相等的就學機會。
腓特烈.威廉三世騎馬像的下方四周共有16位人物塑像,是威廉三世的一些文武大臣和時代人物,其中有幾位大臣在德國曆史上名留青史;這些人主導了國家的重大改革,為其強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其中包括威廉.馮.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政治家、學者、教育改革家,德國最偉大的人物之一;他創立的腓特烈.威廉大學(即現今的洪堡大學)是柏林第一所大學,被稱為“現代大學之母”。黑格爾曾說過,沒有洪堡大學,就沒有光輝燦爛的德意誌文明。
幹草廣場周邊有很多房子,據相關介紹,馬克思和恩格斯1848年創辦的《新萊茵報》編輯部就是在幹草廣場上的65號(己被推翻,不見痕跡)。無論馬克思居住在哪個國家,由於他的共產主義政治思想與當地國家政府不合並且他被指控煽動工人無產者暴力動亂而慘遭多個國家的驅逐,包括被他自己的祖國驅逐。1849年5月於科隆被祖國驅逐出境之後,馬克思帶著家人流亡到法國巴黎,但很快(1949年8月)又被法國政府驅逐出境,得知回不去曾經工作生活過的比利時(曾被比利時政府驅逐出境),馬克思帶著家人流亡到英國倫敦,在那裏終老。
照片21: 科隆有許多劇院,這是位於萊茵河畔的音樂劇院。 照片22: 科隆有眾多著名的交響樂團和室內樂團,這是其中之一的音樂廳,與萊茵河畔幾步之遙。 照片23: 科隆有許多的博物館,這是位於科隆大教堂一側的路德維希博物館,主要收藏現代藝術的作品,其中包括眾多波普藝術、抽象藝術、和超現實主義的藝術品,擁有歐洲規模最大的畢卡索藏品。我個人認為與輝宏精美的哥特式大教堂相鄰建這麽一座現代化建築博物館顯得有些不協調:-)。 照片24: 位於萊茵河畔科隆海港半島的巧克力博物館。該博物館是由前普魯士海關辦公樓改建的一幢三層樓建築,其內分別展示了歐洲巧克力的發展曆程包括早期製作巧克力使用的設備以及展示了用現代化工藝生產各種特色巧克力的過程。 照片25-26: 除了展示巧克力的曆史與生產工藝,這個博物館內還有一個供遊客購買多種巧克力的禮品店,各種造型和風味的巧克力琳琅滿目,包括高跟鞋巧克力:-)。 照片27: 我們從博物館的禮品店購買了好幾種不同風味和造型的巧克力,其中包括我今年三月急性闌尾炎穿孔急診手術的主刀醫生Dr. L喜愛的德國牛奶巧克力,這是他專門“囑咐”我到柏林跑馬拉鬆時要帶給他的禮物:-)。手術後的我從使用助步器開始,步履艱難地重新開始學習走路,那時我的願望是恢複正常的基本功能能夠生活自理。Dr. L告訴我一定會重返馬拉鬆賽道,他對我的體能和複健有充分的信心;但他也囑咐我不要象手術之前做快速跑,要悠著一些。Dr. L的話給了我許多的鼓勵和信心,同時也使我了解手術前後畢竟還是有一些差異的,因此,我去除了馬拉鬆訓練計劃中的每周兩次速度訓練,都改為輕鬆跑,效果也還行。我對Dr. L心存感激,已經在柏林購買了兩盒他喜愛的德國牛奶巧克力,在科隆巧克力博物館也為他買了一些:-)。 照片28: 科隆馬拉鬆在柏林馬拉鬆一周後舉辦,我們看到科隆馬拉鬆舉辦的前一天相關工作人員正在忙碌地布置終點區域。肯定是因為看到我穿的柏林馬拉鬆夾克衫,一位工作人員微笑著主動與我打招呼,恭喜我跑了柏林馬拉鬆並問我是否會跑科隆馬拉鬆;我搖搖頭笑著說:“一周跑兩個馬拉鬆,我做不到”:-)。恰好一位穿著跑衣跑褲的兩位年輕小夥子路過這裏,其中一位插話說“我上周日也跑了柏林馬拉鬆,明天將跑科隆馬拉鬆,這已經是我第4年這麽做了,挺有趣的,隻是不容易出好成績。”聽了他的分享,我表示了敬佩並且與他握手祝他和朋友科隆馬拉鬆跑得開心快樂。 照片29: 科隆熱鬧繁忙的商業街區是步行街,在這裏除了購物和享受美食,還能欣賞到音樂愛好者的街頭演出。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