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蕩光秋(6)

來源: Envying 2019-02-08 18:22:0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6345 bytes)

秋光與西風的糾纏

 

那天晚些時分,我看到一幕奇特場景。經過一座教堂時,見到一位牧師,在幾個手持蠟燭和十字架的隨從陪同下,給八輛嶄新的卡車灑聖水。當牧師把車身外部都灑過一遍後,一個司機把發動機蓋打開,讓牧師再給裏麵的引擎各處也灑點。似乎司機不太相信,萬能的上帝所具有的保佑功能,能穿透表麵深達內部似的。也或許,他們認為上帝,僅是個不會西班牙語的外國佬而已。

 

出遊的時日裏,總會隨身帶些其他人的遊記。上麵一段,來自美國旅行作家Paul Theroux的The Old Patagonian Express (1979)。此書是梁道長推薦,算是詼諧輕鬆一類。之所以喜歡,大約主要是我的回憶中Patagonia高原於我有特殊意義。三年之前的南美行,帶給自己許多心境上的變化,心中還念著一個秋季去重遊舊地。

 

清晨不到七點,從旅店去Nîmes車站。水槽中沒有水的流動,原來噴泉夜間是停運的。不過水槽的內側,安排有霓虹能變換色彩,拉出的兩條長線,交匯在透視點的遠處。霓虹的色彩流轉,與四下裏的黑色,交織成一種幽冥和詭異,仿佛在展現一種強大的吸引力,也或許是穿透力。四周出奇的靜謐無聲,幾乎見不到任何行人,也沒有樹枝間鳥兒的躍動與鳴唱。腳下的步子雖在前進,心中卻似有絲莫名的情緒不斷積累,眼前也有幻覺時隱時現,從無形到逐漸清晰。在寂靜無聲中,聽覺也開始使用敏感,去捕捉一些不確定的聲響。在右腳後跟處,似有個聲響漸漸出現並跟進著。我是該加快腳步,還是駐足回頭看個究竟。心跳也開始局促增強,呼吸急促沉重起來。出發前的那個計較,一旦遭遇危急,先坐下點隻煙,再。。。左手伸向口袋,卻不自覺地還是回頭張望去。原來是噴泉開啟了,水槽裏有水湧出。

 

Nîmes到Marseille(馬賽)的火車,於一個多小時後到達。沒在車站做過多停留,便按圖索驥地前往老港。馬賽是法國第二大城市,地處Rhône河入地中海處,年均日照時間長,降水偏少。每年冬春季,有一股幹燥的Mistral(西北風),使這裏的氣候顯得晴朗少雨。我所在的卡城,在寒冷的冬季,會出現從太平洋東岸吹過落基山強勁的幹熱西風。雖然兩種西風成因不同,卻也不免讓我對馬賽多出幾分親近感。另外,法國有一款以西北風命名的防空導彈係統。今天很是晴朗,卻時值初秋,不確定是否也算有西北風效應?

 

出站不多遠,看到一座凱旋門(Porte d’Aix)。網上資料介紹,為路易十六時期興建,卻趕上大革命風潮引起政權更迭,前後耗時五十多年。是比較典型仿古羅馬風格,規模小於巴黎的凱旋門。時逢整修期間,無以近觀,隻遠遠看上幾眼。經過馬賽的古羅馬遺址區和曆史博物館。結果又不巧,是時尚早,博物館沒開,隻大略看了戶外空地上的幾處殘垣斷壁。

 

穿過街巷,進入Vieux Port(老港),頓覺開闊,明麗的陽光從半空灑落,眼前是一片海灣。港口內,密密匝匝地,停滿各式小船和它們未掛風帆的桅杆。海水的鹹腥氣息,彌漫蒸騰在空氣裏。清澄湛藍的天際中掛著些許白雲,被陣陣秋風,拽曳著絲絲縷縷的,如綢帶狀。街道上很幹靜,在秋光投射下,泛著明幻和浸潤。街邊各色餐飲檔,似是又一個徹夜未眠,忙碌地服務著早起的人群。不遠處靜靜地矗立著一座摩天輪,在夜遊的人群散去後,多少顯得有些疲憊與落寞。街燈造型別致,針狀豎立的燈杆,從3/5處向上,由十二隻投光燈,螺旋扭繞一周,以實現全方位的覆蓋。想夜暮下,老港街道的泛光效果一定很出彩。可惜隻準備了當天閃進閃出的行程,沒有老港逗留以觀落日的計劃。如果真要覺得遺憾,就留作下一次的惦記吧。

 

不知為何,忽然想找個地方坐下定一定神。大約眼前景致,在短時間內來得稍猛,應接不暇。反正不著急,停停看看,過會兒再走也不遲。相機中記錄著一組組影像。在半空的陽光照耀下,有人凝神思索,有人向左看,有人向右看,有人戴墨鏡,有人不戴;水麵有船來船往,天上有海鷗飛來買去,有人蕩起雙槳,伴著海鷗翩翩飛舞的時刻,天藍藍的下麵是水藍藍;路邊有個簡單的魚市,一位大爺一邊吸氧一邊給顧客裝袋收錢;一位小夥子再指著紅色金槍魚塊對顧客介紹著;一個中年人往船下搬魚,他的兄弟在織補魚網;一船家坐在船上戴著墨鏡,曬著太陽看來往人群,不知他的視線聚集何處,也猜不出他的心情,大約這隻是個稀鬆平常的日子。雖我沒把今天看成平常的日子,倒也沒當成有重大意義的日子。史上所謂有重大意義的日子,都是後人事後追封的,當時當事者,基本玩的都是“跟著哄大爺和大嬸”的套路,興許壓根沒琢磨啥有關情懷的場景?所以今天鳥人的到此遊蕩之有何意義,也留給後世了。

 

老港的海灣兩側,由兩座城堡拱衛著,北側的Fort Saint-Jean和南側的Fort Saint-Nicolas,修建年代大約是路易十四執政初期。本想先去南岸的聖尼古拉斯堡,再去北岸參觀。結果東風不與,內部維修暫停開放。在門前略作盤桓,回頭眺望海灣,滿眼是清澄湛藍,簡單平和,不需什麽特別名義或定義。城堡門前有輛白色Vespa,曾在Colmar見過一輛紅色的雙人版。這是單人版,身形顯得 嬌小,線條比較細潤,多少有點不安與扭捏感。電影羅馬假日中,公主帶著記者街頭騎行的是款老式Vespa。我倒是幾年前搭乘過一次國產電動輕騎。

 

老港南側的製高點是座海拔162米石灰岩小山,上麵有座天主教堂,名稱為Notre-Dame De La Garde(守護聖母聖殿),屬新拜占庭風格建築,建於19世紀中。鍾樓高60米,頂部是聖母與聖子雕像,從市內和海上都能看到,據說更是海員們的保護神。是馬賽吸引遊客最多的景觀。同在Lyon感覺一致,登高隻為觀景或也攢些腳步數。對於歐陸建築風格,我更偏愛於傳統哥特式或巴洛克式風格。一路拾級而上,邊走邊看,在一處街心小公園留下了許多逆光中的影像,雕像、噴泉、長椅、老人、鴿子、領帶之類。在準備遊記時,再看這些照片,卻找不到當時的思緒是何種情狀,似乎多是零亂。最終到達山頂,抬望眼處,似也有些壯懷激烈,滿城入視野,影像中仍未能尋覓到一絲出彩處。

 

等到下山時,見到一隻海鷗,順著海風與山間激蕩出的氣流翻滾中,左衝右突、前仰後合、忽上忽下、隨高逐低?鷗鳥不算名貴的鳥兒。雄鷹代表權力與強悍;鴿子代表平和與和平;仙鶴代表長壽與出塵;它們都會出現在畫作中,傳達象征意義。我不知海鷗飛翔能算成什麽象征意義?當它進入正午烈日的光圈一刹那,按下快門之時,算記錄到此一遊,也算寫文章的常用手法,結尾處點個題,觀鳥兒蕩漾在秋光中,順帶表現出很盡興的感覺。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