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亞坦桑尼亞紀行 (3)

 

 

從塞倫蓋蒂自然保護區到恩戈羅恩戈羅自然保護區是一段艱苦的行程。

 

早晨七點出發,下午三點才到。其實,兩個自然保護區是相鄰的,出了這門進那門,卻用了八個小時,這是因為自然保護區的麵積大,路也不好走。所謂自然保護區,就是政府劃定的無人區,目的是為了保護動物,保護自然。這種地方如果把路修得特好走,來的人多了,大自然的原始風貌還能保持不變嗎?您看,當年武鬆打虎的地方,現在還能找到老虎嗎?

 

據導遊講,肯尼亞和坦桑尼亞政府為了這些自然保護區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比如說,保護區的所有製問題。有些自然保護區是“國家所有製,”裏麵沒有居民,政府部門統一管理。而有些自然保護區則有人居住,人家是那裏的原住民,世世代代在那裏生活。你政府不能腦瓜子一熱,為了保護動物,把人趕走吧?於是,有些自然保護區就成了集體所有製,政府在保護動物的同時,對這些原住民利益也給予保護。比如,我們前兩天剛剛去過的馬賽馬拉自然保護區,就是集體所有製。當地的馬賽人仍然生活在自然保護區內,但隻能養牛養羊,不允許種莊稼。這種規定還是比較合理的,我們常常看到,自然保護區內有人的地方,家養的牛群和斑馬,角馬和平相處,同在一塊草地上吃草曬太陽。這種規定也比較人性化,它不會因為動物的利益而讓世代居住於此的人失去家園,因而也就不會出現野蠻拆遷的社會問題。

 

恩戈羅恩戈羅自然保護區以恩戈羅恩戈羅火山口為中心,麵積約 8.1萬平方公裏。恩戈羅恩戈羅是世界聞名的火山口,1979年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兩百多萬年前,火山爆發,山體塌陷,形成一個高山環繞著的盆地。在地質學上,山火爆發或塌陷而成的火山口,稱為破火山口。這個破火山口是世界上邊緣保存最完整的眾多破火山口中最大的一個, “盆沿”齊整,盆壁陡峭,遠看像福建的圍樓,直徑約18公裏 , 610米,內部麵積達300 平方公裏,其中有草原,森林,丘陵,湖泊,沼澤,基本上與世隔絕。這種獨特地貌,堪稱大自然的奇跡,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觀。

由於盆地內植被濃密,水源豐盛,適宜野生動物繁衍棲息,所有外麵的動物品種這裏都有。這裏的角馬,斑馬和羚羊等食草動物也不必為了尋找水源和草場而每年遷徙。盆地中的動物明顯比外麵密集。 這裏的食草動物總是以一種大群體的形式出現,據說是因為誰落單誰就容易被食肉動物吃掉,但由於食草動物的數量大,即使個別。非洲的"五大"凶猛野獸在這裏都能見到。因此,恩戈羅恩戈羅有非洲伊甸園之稱,也是觀看野生動物的最佳場所。

從旅館乘車沿著陡峭的山路進入盆地,一路林木繁茂,猴子亂竄,讓我想起當年在峨眉山的場景。不過這裏有嚴格的規定,遊人隻能在規定的地區下車,不能與動物直接接觸。

經過觀景台時,還是霧鎖樓台,下到盆地底部,已是陽光燦爛。雖然在頂部看這個盆地像個土圍子,但真正置身其中,依然感覺到它的遼闊和自己的渺小。觀看動物時,同車的驢友提出了要上廁所的要求,司機說,那得往回開二十分鍾,可開了半小時還沒見到廁所的影兒。望山跑死馬,一點都不假。在自然保護區看動物,上廁所是個需要注意的問題。在馬賽馬拉自然保護區時,幾個驢友要上廁所,司機找了個動物少的地方讓驢友方便,沒想到讓保護區的巡警看到了,結果,三輛車罰了三百美元。因此,看動物時,最好的方法是,少喝水少上廁所。從盆地底部返回旅店的途中,再次經過觀景台,已是夕陽西下的時候,回望走過的路,像絲線一樣斷斷續續,而火山口形成的大湖,還是那樣靜謐安詳。

馬尼亞拉湖是坦桑尼亞北部的內陸湖,麵積325平方公裏,有飛禽樂園之稱,它最吸引人的就是湖邊的紅鶴、鵜鶘以及水裏密密麻麻的河馬馬尼亞拉國家公園Manyara National Park)離我們住的旅店不遠,而且路是柏油路,去的那天早上,免去一次屁股按摩程序,便順利到達了這個公園。公園的門臉相當體麵,看起來,管理得也相當不錯。

 

進入園中,司機下車買門票,我們都在車中等候。但左等右等,司機就是不回來。於是,我們隻好下車探尋究竟。到售票處一看才知道,這個公園的門票使用支付寶一樣的機器付款,而機器卻在這時候出了毛病。那就現金支付吧!可人家說了,為了防止腐敗,一律不收現金。

 

司機隻好耐下心來繼續等,我們則在附近閑逛。但見公園辦公區裏有幾棟被亂石埋沒的房子。一問才知道,三年前這裏下大雨,山洪爆發,泥石流將公園辦公區的幾所房子埋了多半截兒,隻好換個地方重建。怪不得公園門口的設施都顯得很新呢!付款機終於修好了。等待許久的遊客紛紛入園。

 

臨行前,導遊說這個國家公園比我們先前去過的幾個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都要小,但這裏有成群的火烈鳥和其他水鳥,因而,這個公園也是我們一直期待的。進入公園後,但見古樹參天,叫不上名來的花木比比皆是。忽然,前麵的車都停下來了,探出頭來一看,原來是大象和旅遊車爭奪路權。一隊大象按照步行者優先的規矩,從容不迫地在旅遊車前穿行。等它們都過了馬路,旅遊車才一個個起步前行。

 

公園地勢起伏,林木茂盛。進入園中不久,但見一片蘆葦蕩。水闊天空,遠山朦朧,湖畔成千上萬的鵜鶘,在荒原中成群的斑馬和角馬的襯托下,顯得壯觀靈動。忽然,一隊角馬來湖邊飲水,部分鵜鶘集體起飛,頓時,鳥群若狂風暴雨,遮天蔽日。同行的攝影師們無不亮出長槍短炮,對著鳥群打連發。遇此精彩一幕,同行的驢友都大喜過望。

 

從馬裏亞拉湖觀鳥回來,入住的旅店與我們前一天住過的旅店屬於同一類型的茅舍旅店,也是我們這次旅行中住過的最有特色的旅店。其特色就是最具非洲風情,最接近大自然,最返樸歸真。尤其是最後這家旅旅店,設在一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荒蠻之地。辦理入住手續時,就看到斑馬,角馬,羚羊等動物在旅店大廳外閑逛。進入自己房間,發現和這些動物隻隔著一層紗窗。室內所有家具,均為原木打製,質樸天然。坐在陽台上整理照片,伴隨著斑馬粗重的喘息聲,夕陽映紅了遠處的山巒,金色的餘暉隨意潑撒在廣袤的草原。此情此景,畫裏畫外,美不勝收。

 

塔蘭吉爾國家公園(Tarangire National Park是我們這次非洲之行遊覽的最後一個國家公園。在公園門口休息的時候,碰到一個會講中文的法國小夥子,告訴我們,他剛剛在公園裏看到六頭獅子。看來,公園裏的動物不會少。果不其然,進入公園不久,就看到一汪水塘。一大一小長頸鹿向水塘走來,看似前來飲水。據說,飲水對長頸鹿來說是比較困難的事。為了低下高昂的頭,它首先要劈叉臥倒,才能喝到水。由於身體上的局限,長頸鹿一般愛吃多汁的樹葉以解決對水的需求。能夠看到長頸鹿喝水,是很不容易的。於是,我們靜靜地等候在水塘邊,等待長頸鹿喝水的一幕。令人遺憾的是,隻有小長頸鹿喝了點兒水,大長頸鹿在水塘邊轉了轉,沒喝一口水,竟揚長而去。最近有新聞報道,這個公園發現了白色的長頸鹿,可惜,我們在那裏時沒能看到。

 

這個公園的另一特色是有眾多上百年樹齡的麵包樹,一種樹幹粗大,樹冠較小的當地樹種(baobab)。其樹幹之大,十幾個人抱不攏。有些樹幹還有樹洞,旱季缺水時,大象將鼻子伸進去吸水。因此,這種能儲存水的樹被當地人稱為麵包樹。

 

塔蘭吉爾國家公園到坦桑尼亞西部城市阿魯沙的路上,同導遊商量,能否帶我們去當地的市場去看看人。雖說這次來肯尼亞和坦桑尼亞主要是來看動物的,但也不能對人熟視無睹不是?更重要的是,我們也想買點兒當地的東西做紀念。

 

我們司機的家就在阿魯沙,對這個城市很熟悉。了解了我們想買的東西後,將我們送到了阿魯沙的“秀水街”。這裏的店鋪基本上都經營旅遊紀念品或小商品,每個攤位都不大,一家挨一家,顧客大多是外國遊客。一見顧客過來,攤主都熱情地將顧客往自己的店裏請,有些攤主的熱情甚至讓人無睱從容流覽其他商品。總之,為推銷自己的商品,他們要抓住任何一次商機。他們很多人都會幾句中國話。一看我們是中國人,紛紛拿中國話和我們套近乎。這讓我想起九十年代初期的北京秀水街,想起那兒的很多小販都能說幾句外語的情形。

 

買完東西回到旅店,正趕上一家人在這個飯店舉辦婚禮。其實,在剛進城的路上,我們就遇到兩起婚禮。婚禮車隊披紅掛綠,載著新郎新娘,在街上敲鑼打鼓,迎麵而來,絕塵而去。雖然知道是結婚的,但並未引起我們太多注意。有人在這家飯店舉辦婚禮,使我們有機會近距離觀看他們的婚禮習俗。

 

身穿節日盛裝的親朋好友來了一大幫人,把這家飯店的庭院塞得滿滿當當,顯得非常熱鬧。在這一點上,當地人和咱們中國人的風俗還真像。看到我們想拍照,他們都主動配合。這同肯尼亞人,多少還是有點兒不一樣。記得我們在內羅畢時,在街上拍街景,都會有人出來製止,說不能拍照。甚至街上的一些建築,也不能隨便拍,給人的感覺是莫名其妙。

 

旅行,總感覺時間過得飛快。兩個星期的旅行倏然接近尾聲,不得不收拾行囊準備回家。由於時間寬裕,與我們朝夕相處兩個星期的導遊邀我們到他在內羅畢機場附近的家中小坐,我們欣然接受。

內羅畢機場附近的市郊,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街上的汽車,首尾相連,嶄新的別墅小區,遍地開花;街頭的商店,鱗次櫛比;五花八門的廣告,爭妍鬥豔。到處都是繁忙的工地,到處都是行色匆匆的人,到處都能嗅到正在崛起的現代都市的氣息。

兩個星期的肯尼亞坦桑尼亞旅行,讓人至今難以忘懷!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