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楊

園中草木春無數隻有黃楊厄閏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肯尼亞坦桑尼亞紀行 (1)

(2017-10-04 14:25:34) 下一個

 

走進非洲是我多年的願望,今年八月,終於成行。

 

八月十二日,我們一幫驢友從印地出發,取道芝加哥飛往心儀已久的非洲大陸。經過16小時的飛行,終於踏上遙遠而神秘的非洲大地。

 

到達內羅畢,已是萬家燈火。從機場乘車半小時左右,到達市中心下榻的旅店。在旅店安頓好了以後,已近午夜時分。由於肯尼亞剛剛舉行完大選,而選舉造成的政治動蕩使內羅畢的治安令人擔憂,因此,我們隻好按捺住剛到一個陌生城市而產生的興奮和好奇,打消了深夜逛街的念頭,洗洗早點兒睡了。

 

第二天早晨起來,才看清這座城市的麵貌。原來,市政廳、總統府、最高法院、議會大廈、國際會議中心等政府建築,都在我們下榻的旅店附近。早飯後,在導遊的帶領下,到銀行換了些肯尼亞貨幣,然後上街閑逛。每到一個城市,我喜歡看當地的建築和人。和許多拉美原殖民地國家不同的是,這裏殖民時期的歐式老建築不多,除了市政府外貌像美國的白宮而最高法院又像市政府以外,市中心的大部分建築都是上世紀六十年代以後的現代建築。雖然有些年頭,但缺少曆史的沉澱。

 

市中心第二高的建築是肯雅塔國際會議中心。我們買票入內,登上樓頂的觀景台,鳥瞰全市。像許多城市一樣,城的北部比南部富裕,高尚住宅區大都分布在城市北部,鬱鬱蔥蔥。鐵路和工廠大多集中在城南。

 

漫步在內羅畢大街上,仿佛走在改革開放初期的北京和上海。街上車水馬龍,一片繁忙,不愧是東非最大都市。滿載乘客的公交車,生意火爆的小吃店,美國連鎖店的招牌及各色商業廣告,拿著手機邊打電話邊趕路的白領,打掃街道的清潔工人,荷槍實彈或攜帶棍棒的武警或士兵,像一幅非洲的清明上河圖,使這個現代化都市顯得繁忙、有序且充滿活力。在這種熙熙攘攘的城市氣氛中,我也注意到街上的閑人很多,草地上常能看到躺著休息的男男女女。據說,肯尼亞的失業率是很高的。

 

在市中心的一個街角上,我們看到一個小公園,走近一看才發現,原來是美國大使館原館址。199887日,基地組織在美國駐肯尼亞和坦桑尼亞大使館同時發動恐怖襲擊,汽車炸彈將這裏的美國大使館炸得粉碎,死213人,傷數千人。因此,美國大使館不得不遷移他處,後來,肯尼亞政府在此處建了一個紀念公園。公園裏的紀念碑上銘刻著死難者的姓名。鬧市之中,這裏的一片淨土象征著人們對和平生活的渴望。

 

逛街回來,小憩片刻便出發前往內羅畢市郊的聞名遐爾的餐館----Carnivore,這個以燒烤各種動物肉而打出知名度的餐館在全世界驢友中頗受好評。既然到了內羅畢,我們當然不能免俗,於是 ,帶著二鍋頭,來這家餐館品嚐燒烤。餐館規模很大,極富非洲風情,食客幾乎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酒酣耳熱,話自然多。尤其是在異國他鄉共飲二鍋頭,感覺不是一般二般的好。有個驢友說得好,這是咱們的一帶一路,一帶二鍋頭,一路上都會感覺無比幸福。

  

815日,我們的野外旅行正式開始。這一天的旅行目的地是奈瓦沙湖國家公園,沿途可以看到東非大裂穀,並遊覽地獄之門國家公園。早晨離開內羅畢時,陰雲密布,剛出市區,便下起小雨,淅淅瀝瀝,遠處的山朦朦朧朧,路邊的村鎮撲朔迷離。導遊告訴我們,大約一小時左右,我們就能到達觀看東非大裂穀的製高點,但今天的天氣不遂人願,怕是看不到大裂穀,隻能等回來的路上再看了。同車的驢友們正在爭論回來的路上是否還會碰到這樣的天氣時,隻見車窗外麵,雨霽天晴,雲開日出,一道彩虹高掛,藍天一碧如洗。您說,我們咋就這麽走運呢!

 

不一會兒,車便停到了大裂穀觀景台。觀景台隻不過是公路邊能夠鳥瞰大裂穀的一個停車場,幾棟低矮簡陋的房子是旅遊紀念品商店和一家餐館。一麵大裂穀的示意圖矗立在觀景台中央,簡明扼要地向遊人介紹大裂穀的地理狀況。

 

東非大裂穀(East African Great Rift Valley)是世界大陸上最大的斷裂帶,從非洲北部的死海貫穿到南部的莫桑比克海岸,全長六千公裏。從觀景台上看去,大裂穀並非像美國的大峽穀那樣激流翻卷,壁立千仞,地形險峻,百態雜陳;相反,其底部卻舒展平緩,一望無垠,洪荒廣袤,莽莽蒼蒼。這時,迷茫的霧氣已經消散,一道彩虹還掛在天空。居高臨下,極目望遠,感受到的那份震撼,令人難忘。

 

拍完照,走進旅遊紀念品商店,幾乎都是當地的土特產,非洲黑檀製作的木雕比比皆是。有些木雕我很喜歡,但由於趕路的原因,沒來得及仔細看看,頗覺遺憾。聽導遊說一路上有的是這類商店,也就釋然了。

 

近午時分,抵達地獄之門(Hell's Gate National Park)國家公園。一路上,斑馬、角馬、羚羊、長頸鹿、疣豬、非洲野牛在荒山野嶺中悠然自得地閑逛或覓食。我們的汽車雖然距離很近,它們並不驚恐,對來往的行人似乎早就習以為常。其實,野生動物隻是這座公園的點綴,它更吸引人的地方是幾條幹涸的峽穀。峽穀蜿蜒曲折,兩岸怪石嶙峋。置身其間,有尋幽探勝之趣。

 

剛過晌午,便到達今天的目的地---納瓦沙湖。 

 

奈瓦沙湖是肯尼亞的旅遊勝地,號稱東非大裂穀中的一顆明珠。這裏聚集了很多野生動物和鳥類,尤其是眾多的河馬和魚鷹。這個湖的麵積有139平方公裏。如果您知道北京頤和園的昆明湖隻有2平方公裏的話,您就能想像得到這個湖的規模有多壯觀。

 

午飯後,我們乘船在奈瓦沙湖觀看野生動物。在湖的一個角落,一群河馬聚在一起,脊背像一片起伏的土丘,對駕船來探訪它們的遊人置若罔聞,視而不見。隻有一兩隻河馬不時揚起碩大的腦袋做些無聊的動作。船沿湖岸緩慢行駛,各種叫不出名的鳥引起船上“鳥人”們的高度關注,長槍短炮,拍個不停。為了讓我們看看魚鷹捕魚的場麵,駕船的小夥子將船開到樹上落滿魚鷹的岸邊,往湖裏給它們投放小魚。不知是魚鷹吃飽了還是不滿意人們的打擾,一大群魚鷹穩坐樹梢,看著遊人皆無動於衷。

 

走進動物世界近距離觀看動物固然令人興奮,而我更欣賞這裏的自然風光。盡管奈瓦沙湖從殖民時代起就成了肯尼亞的著名度假勝地,但它的美至今依然沒有人為痕跡。 枯藤老樹昏鴉,小船霧靄天涯,田園詩般的風格在自然天成的湖光山色中不露痕跡地顯現出來,像詩,像畫,更像想象中的世外桃源,讓人流連忘返。要不是遊湖時下起雨來,我寧願坐在船上,什麽都不做,望著遠處的金合歡,迎接日落。

 

奈瓦沙湖眫的度假旅店星羅棋布,大都隱藏在湖畔的樹林之中。從湖中往岸邊看,幾乎看不到任何建築,使這個熱門的度假勝地還能保持原始風貌。我不覺得這是肯尼亞基於經濟原因疏於開發旅遊資源造成的,相反,他們把保護環境看得比發展經濟更為重要。怪不得聯合國把環境規劃署和人類住區規劃署都設在內羅畢呢!肯尼亞在保護環境方麵走在了很多國家的前麵。在我們剛剛回到美國的兩天後,即828日,肯尼亞實施新法,禁止出售、生產或使用塑料袋,違者最高可罰款3.8萬美元或監禁4年,堪稱全球最嚴的禁塑令。正因為肯尼亞政府有這種保護環境的理念和嚴格執法的舉措,這個國家的野生動物和自然環境才能夠在“現代文明”的侵蝕下保持自己的本色。

 

奈瓦沙湖邊度假村沒有凶猛動物,因此,人們可以在湖畔隨意散步。遊完湖來到岸上,遇到一群猴子,一點兒都不怕人,還主動和我們逗哏。這種棕色黑麵小猴,仿佛是這裏的主要居民,成群結夥,上躥下跳,看到哪個遊客手裏有吃的東西要喂他們,常常自己跑上前來,搶過來就吃,且還伺機擴大戰果。盡管如此,比起峨眉山的猴子,它們還算比較老實本分,因而就更顯得可愛。旅遊勝地一旦商業化,即便是猴子,也會大煞風景。

 

 

因為要去附近的納庫魯湖國家公園,我們在奈瓦沙湖湖畔度假村住了兩宿。旅店的硬件設施,一如歐美國家,隻是上網的速度,實在不敢恭維。第一個晚上,同行的驢友們都拍了不少好照片,急著上傳微信和朋友們分享,無奈度假村的網絡不爭氣,起初還能慢速上網,後來,度假村的網絡索性停止了工作,讓網蟲們坐臥不安。人們能夠暫時回歸自然,但“現代文明”的牽扯卻無處不在。

 

翌日清晨,早早地踏上了去納庫魯湖的征程。納庫魯湖是大裂穀中靠近火山帶的湖泊,湖水鹽堿度高,適宜作為火烈鳥食物的水草的繁殖生長,因而,這裏是火烈鳥的聚集地。從奈瓦沙湖下榻的旅店到納庫魯湖,大約兩個小時的車程。進入湖區後,看到一個中國攝影旅行團,正準備離開此地到別處遊覽。來非洲沒幾天,我就發現來這裏的中國遊客很多,以至於這裏的導遊和工作人員,甚至小商小販,都會說幾句中文。

 

納庫魯湖區的野生動物明顯比奈瓦沙湖區要多,成群結夥的羚羊和斑馬,隨處可見,有時甚至看到它們在路上閑逛。號稱非洲五大猛獸的野牛和犀牛,也能與其他小動物友好相處。盡管附近居民的生活環境略顯落後,但這裏的動物世界卻一片祥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