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這裏惠子用了“我不是你,我不知道你”,然後推論說,同理:你不是魚,所以你也不知道魚。邏輯上說,他也沒錯,即:不同

的東西是不能互相知道的。

但是他忽略了,或者更確切地說,他不知道還有另一個境界,不同的東西可以是相同的,是同一體的。這就是莊子的“天地與我共存,而萬物與我合為一體”的境界。

莊子一方麵可以接受,我不是魚,但是在某個修行境界,他也可以就真是那個魚,這就是“同一體”,就能感同身受魚的喜怒哀樂。

所以,莊子可以“是又不是”,而惠子隻是停留在“不是”階段。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