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Miso來到我家已經一年多了。自從這個小家夥進門,我們和女兒對待寵物產生了不同的態度,也折射出了一些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現在想來,深感有趣。
可兒四歲多來到加拿大。從學前班開始,她所受到的教育皆來自西方,三觀完全西化。
從小可兒就一直想要一個寵物,嚷嚷了多年,我們一直不同意。在我們看來,養寵物需要太多時間、精力、和金錢,也擔心我們付不起愛護一個小生命的責任。
2016年夏天回國,在昆明的花鳥市場,看到可兒抱著一個寵物狗不忍放手,沈先生頭腦一熱,不顧我的再三警告,答應可兒回家後買個兔子。
後麵發生的事情,讓沈先生捶胸頓足,腸子都悔青了。
回來以後,在人道救援機構(Calgary Humane Society), 可兒收養了一個兔子。可兒說,她不去寵物店買,因為那裏的寵物是為盈利而批量養殖的,其間充滿了虐待和銅臭。
在人道救援機構,我看到了被解救出來的各種寵物,也親眼目睹了工作人員和義工們用愛心去善待和尊重每一個生命。
於是, Miso走進了我們的生活,成了家庭的一員。可兒變成了兔媽媽,我和沈先生也榮升兔外婆兔外公。 Miso soup是日本料理裏的味增湯,Miso因為毛發像味增的顏色,因此得名。
當初沈先生答應養兔子,是因為覺得兔子好養,一個小籠子就可以搞定。怎料Miso剛到家,不同文化的碰撞就隨之而來。
在可兒看來,Miso應該是自由的,她可以在家裏自由地行走。而我們認為,兔子當然應該在籠子裏。幾經爭執,雙方均有妥協。可兒在亞馬遜郵購了一個超大的籠子,一邊是屎尿盆,另一邊分了上下層,下層睡覺上層吃飯。大家都覺得Miso住進了豪宅,可兒仍然覺得Miso被關在籠子裏("It's just a cage!")。於是,可兒軟磨硬泡,又在豪宅外麵接了一個院子,讓Miso茶餘飯後還有個散步健身的地方!
吃什麽也有講究。在寵物醫院例行體檢時(救援機構贈送的福利),可兒了解到,兔子的食物應該有幹草(hay 80%),兔子合成食物(pellets 20%), 蔬菜(veggitables 每天3 杯),水(記得我小時候養兔子,兔子是不能喝水的!),零食(treats,生活習慣訓練時,用於獎勵。一天不能超過三、四顆)。蔬菜也有講究,要葉子深綠色的,其中每天必須含有兩種是富含維生素A的)。
看著這樣的食譜,不禁悲從中來,家裏的夥食標準也沒有這麽高啊!
兔外公外婆把Miso當寵物,可兒卻自覺地把她當作自己的孩子啦。 曾經兔外婆把跳到手上的Miso推到地下,引得兔媽媽淚如雨下,責怪外婆心狠。兔外婆覺得為一個兔子母女交惡,深感心寒……
至今,因Miso而起的文化碰撞仍在繼續。
花園裏剛剛摘下草莓,兔外公外婆省著給兔媽,兔媽省著又遞給Miso。
兔媽每次從學校回家,一有時間就呆在Miso的院子裏,坐著躺著,時不時親親Miso。害得外公外婆擔心Miso身上掉落的毛發會被兔媽吃進嘴裏,吸進肺裏。
兔媽的日用品、化妝品,全部換成了零殘忍(cruilty free)品牌。因為她不能忍受商品在進入市場之前在動物(大部分是兔子)身上進行試驗。
兔媽現在不忍心看到路上被車撞死的泛濫的野兔,因為它們都是Miso的家人。兔外公外婆看到野兔不能說“肥”,因為聽起來像是對野兔垂涎欲滴……
漸漸的,Miso真正成了家庭的一員。家裏的生活方式也隨著Miso的到來發生了潛移默化的改變。
兔媽在花錢之前會先考慮Miso的消費需求。
兔媽在學校的時候,兔外公清早起來第一件事就是給Miso吸毛,鏟屎鏟尿,喂水喂食(當初拍著胸脯應下的)。
外出旅行,一定和鄰居朋友錯開,因為兩家人都有需要照顧的寵物。朋友之間互幫互助。
兔媽在學校,每天的必修是和Miso視頻。
兔媽每次回家,一定是全家動員,給Miso剪指甲。
有人沒人的時候,兔外公外婆總會跟Miso說說話,晚上道個晚安。
Miso一天天長大,我知道兔媽與兔外公外婆的中西文化碰撞還會繼續……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