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以來,Zillow從奧斯汀到圖森的25個大都市地區購買了5661套。當年2月,Zillow股價曆史最高161.33美元。
然而,人們隻看見他大把的花錢,大把的買房,又哪知,“見金陵玉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
11月,好戲尚未唱開了,便戛然而止。股價從年初至此下跌 43.62 % 。280億美元的7000套房子,就在房市熱騰騰之時,冷冰冰地砸在了手中。
根據內部消息,超過一半的房子在低於買價賣出。鳳凰城裏,93%的房子成交價低於買價;達拉斯有81%房子賣價比買價低。
更糟糕的是,別人掙錢是團購著買,零售著賣。Zillow恰好反著操作。
一個一個地買,為了與同行和普通買家搶房,不惜重金囤房。
首席運營官傑裏米-瓦克斯曼(Jeremy Wacksman)說,都是疫情惹得禍,"裝修和成交的業務積壓"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草。
他將此歸咎於房地產市場內供應鏈問題,人工不足,材料上漲。
俗話說,千裏之堤,毀於蟻穴。甩鍋容易,真正的問題真的就是疫情帶來的供應問題嗎?
是算法。成也“算法”, 敗也“算法”。算法使用的是曆史數據,依據的是過去的市場行為。
算法可以預測市場行為慣性,卻抓不住市場的尾巴。當黑天鵝事件來臨,不是AI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
在房產交易中,實時交易信息和市場反應並不能被坐在辦公室裏的科學家們及時反應到算法中。數據中的錯漏缺也未必能被AI捕獲。
如果說,信息成就Zillow,信息也誤了Zillow。
買的永遠沒有賣的精。你掌握大數據,他知曉“內部消息”。你進行的是“團購”,依據的數據,他實施的是兩優擇其最優,兩劣選其次劣,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戰略。
賣家看到的是人間煙火:自家破敗的地下室,失修的屋頂,以及布局怪異的房間。你出價低了我不賣,你出價高了,我就占了AI錯誤的小便宜。
Zillow的“團購”不是團夠了人數去買,而是組成一個團隊去買一個屋,除了現金,並未構成”強大的團隊購買力”。
人人負責,反倒無人負責。流水線的作業方式,誰來吹哨子?
買的時候是零買,賣的時候是躉賣。2000套賣給紐約的投資公司Pretium Partners權當止損。這些房子回到市場上,價格或許又是一條好漢,等著買家競買。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