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語言學家多次在這裏提到過關於"品位"的話題,在這個問題上,我想我是讚同其觀點的。有人說,“愛”也是個動詞,其實,“品位”又何嚐不是呢?
改口音,應該說是我這半輩子裏唯一一件刻意去做的事。其中有實用的考慮,也有不少虛幻的誘惑,-- 要是能夠講一口跟漢語一樣標準流利的英語,人生將會是怎樣的快意啊!因為這樣,所以自己就特別在乎進度、在乎結果,“急功近利”雖然不是一個褒義詞,但用來形容我的焦慮和迫切,還是很貼切的。
我最近看了不少京劇,聽了一些中文朗誦作品,同時追蹤了幾個水平比較高的藝術家的訪談、八卦。發現用“一代不如一代”來描述這個圈子,一點兒都不過分。年輕一代的問題跟我學英語上的問題是一樣的,隻不過我追求的“利”還是虛的,而他們追求的,可是實實在在的物質利益。
在多次放棄之後,我終於有些“開竅”了 -- 林貝卡講她父親教她的“隻問耕耘不問收獲”,正是我所需要學習的。真正的“放棄”,可能正是“放”,而不“棄”呢!
(《臥虎藏龍》裏,李慕白的師傅教他:把手握緊,什麽都沒有;把手鬆開,你會得到一切。我覺得這裏講的其實也是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