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漢字會被邊緣化直至“死亡”?》

蘭亭序

原文:《漢字會被邊緣化直至“死亡”?

在百度新聞上意外發現了這篇文章(嚴格意義上可能不算是一篇文章,因為它似乎是從一本書裏節選出來)。一看見這個標題,我心裏就覺得不妙,要是作者在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否定的還好,要是最後的結論是肯定的,那肯定會有一大堆人在後麵罵——事實證明我是正確的。

熟悉我的人(大概很少)應該知道我從來不會站在民族大義的立場上去噴人,隻會有人站在民族大義的立場上來噴我。不過,這次我打算要站在那些“噴子”一邊。不是我同意他們的做法,隻是碰巧觀點相近罷了,而且我是不可能用“崇洋媚外”這樣的大帽子去壓人,也不會隻因為是“中華文化”就去捍衛漢字,我依然打算用理性的思維來推敲一下本文的觀點是否合理。

首先說明一下本人的語言掌握情況,以免有人以此見疑,以為我的動機是“我是中國人,何必學英文,不學ABC,照做接班人”。我算是個業餘文學創作者,寫一些小說,但是中文功底很難說多麽深厚;我自認為英語還算可以,因為畢竟“算是個”搞研究的,需要寫論文;我會一些日語,日常會話程度,勉強可以閱讀通俗文學作品。

在針對性地分析作者提出的具體觀點之前,我首先想要表達一下我對於作者思維方式的一點小小的意見。我想說,“因為漢字有各種缺點,所以就應該廢除”(雖然作者沒有明說,但是很顯然他是同意的),這和“因為人口太多,所以就實行計劃生育”的思路是一樣一樣一樣的啊,而我們都知道計劃生育帶來了怎樣的後果。其實這種思維方式類似於所謂的“中二病”式的思路,也就是基於一個自以為是的前提,忽視因果的複雜性,希望用一種簡單粗暴的方式達成一個宏偉的目標,例如“殺光所有的罪犯來根絕犯罪”或者“讓世界上最聰明的人統治世界從而帶來和平”。

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作者的主要觀點吧:

日本、韓國等國在使用了象形文字之後,很快更新為更為便捷的字母文字,甚至連越南也已經在現代化過程中使用拉丁字母,今天在越南幾乎看不到漢語了,到處都是字母。

這一段文字看似隻是敘述了一個事實,但熟悉議論文寫作的人都應該知道,這段放在開頭的敘述會成為後麵議論的導引和基礎。具體到本文來看,作者之所以寫這段話,其目的就是要說明“因為別人都改了,所以我們也應該改”。

越南的情況如何我是不太清楚,事實上我也不太感興趣,所以姑且相信作者吧。

所謂日文中的字母文字,本人猜測作者是不是指“假名”(憑我有限的日語知識也想不到別的了)。如果作者的確是這個意思,那“更新”二字就非常不妥,因為平假名和片假名應該都是平安時代開始就使用的文字,而創造假名也是因為訓讀和漢字的本音相異。日文是比照漢字創製,但日語可是古已有之,所以竊以為“更新”二字並不妥當,而日文創製假名也不是為了“便捷”。

我對韓文的了解也不多,隻知道韓文的創製的確是最近的事情。所謂韓文的字母文字是否就是“朝鮮語/韓語字母”呢?據說韓文字母也是有其曆史根源,而並非為了便捷而憑空生造的。

作者對日文和韓文的評論,我覺得可能就是以今度古想當然耳了。就好像,我們說“張騫鑿空西域促進了中原和西域的文化交流”,可難道張騫本人是為了文化交流而去出使的?客觀上產生的效果不同於主觀的動機,同一個果可能源自眾多的因,同一個因也會產生眾多的果,隻為了一個“副作用”而忽視其他可能產生的影響,是片麵和武斷的。

然後,作者分析了漢字字母化沒能順利推行的幾個原因,並且用了“一個稍顯武斷的推測”這樣的話定性自己的分析,還據此得出結論:

從以上的史實中我們不難看出中國象形文字得以保留的原因,簡單地講,是因為一種文明發展時間的錯位,西方在文獻尚不發達的時期更容易替換文字體係。另外,當時的社會階段更為野蠻,戰亂頻繁,而不同的國家又混雜在中東附近,它們的文明程度又都很高,都有自己的文字體係。所以換個統治者就換一種文字語言,最終就形成了一種廣泛的篩選機製,在這種社會發展過程中,人們發現字母體係是最合理的。

在遠東地區就是另外一個局麵了。整個遠東地區由於相對偏遠,漢字一家獨大,即便是周邊少數民族入主中原都得向漢字學習。但明顯接近西部的地區則不同,比如西藏與西域都到中東附近去學習,最終新疆地區接受了阿拉伯文字,西藏采用了印度的梵文體係。中國東邊的國家無一例外都學習它們西邊的中國漢字,如日本與韓國等。在古代,地緣文化學習現象非常普遍。學習與創製語言文字看似是個簡單的活動,但在古代是一個非常宏大的課題,地理便利是個問題,對於語言文字的科學認識更是普通人不會想到的問題。所以,從古至今很少有中國人會意識到文字需要改革。其實20世紀初的人們之所以提出激烈的文字改革意見,就是一種“科學思維”的體現,這是一種高級認識,並且是從西方引進的思維。

“整個遠東地區由於相對偏遠”一句顯然是很拉仇恨的,也已經被很多人噴過,我就不做批駁了。雖然我也覺得如此表述稍顯不妥,畢竟“偏遠”是相對於中心而言的,也就是說作者的觀點是認為西方是中心,而非與東方對等;而且從“這是一種高級認識,並且是從西方引進的思維”一句,也可以看出作者在思路上確有偏頗。我覺得作者可能有點矯枉過正,因為如此說話就和“打倒一切西方思想”的憤青們一個水平了,隻不過一方極左,一方極右而已。

竊以為,作者的邏輯似乎有點問題。畢竟他已經事先說明了“漢字改革”——其實這個說法也有待商榷,因為漢字簡化等等有效的改革確已推廣,而作者議論的對象其實隻有漢字字母化一項,卻用了如此籠統的表述,頗有偷換概念之嫌,實在和他推崇的“科學思維”背道而馳——未能推廣的原因隻是“推測”,卻在這兩段一開始就說“從以上的史實中”,實在令人無所適從。

而此後的分析,則基本上都隻是“推測”,作者沒有給出任何論據。新疆地區使用阿拉伯文,很可能隻是因為它伊斯蘭化了,而西藏采用梵文則多半是源於佛教的傳播;字母體係(拉丁語係)能在西方得以確立下來,羅馬教廷更是功不可沒——這些字母體係最後存留下來很可能不是因為“最合理”,而隻是因為運氣好,宗教幫了忙。

象形文字的不利因素有很多,首先是笨拙,學習成本太高,“掃盲”變得極為困難。漢字的複雜不僅影響到教育普及,而且直接影響到後續科研隊伍的形成,也不利於傳播。

誠然,漢語的學習難度高是毋庸置疑的,有研究表明中國小孩熟練掌握母語所需的時間比拉丁語係的小孩要長得多(好像是多一倍,請原諒我一時間找不到出處了)。但是,是不是就一定會產生作者所描述的結果呢?誰知道呢,他又沒給出依據,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定量的研究過;如果不需要證據的話,我也可以說,“通過掌握如此複雜的語言和書寫係統,鍛煉了中國人的思維能力,為科研隊伍輸送了更多人才”……反正胡說就行了唄。

西方人認為,漢字不利於進行理性思維與邏輯思維,而邏輯思維正是科學思維。他們認為中國人對於文字的理解,尤其是文字性較強的詩歌等,建立於視覺之上,這就要求中國人的思維也必須是象形的,而非抽象的。因而這種語言文字之下的思維也會一直處於一種低級狀態。

任何符號係統,越簡明、越抽象就越高級,比如西方人研究出來的五線譜或簡譜就是如此,現在各個民族中那些複雜的記譜方式幾乎已全被淘汰。數學符號亦如此,正是因為數學符號的簡化,人類的科學才開始飛速發展。文字係統也不例外。

總之,用簡單而規範的符號記錄複雜的思想,一直是人類追求的一個目標。

事實上,對這一段描述,可以用一句簡單的“西方人認為就是對的嗎”來反駁。不過我是不會這麽簡單粗暴的。

首先是第一段話,這種想法在西方的確實大行其道,但是在學術界卻一直處於爭論狀態,並沒有得到一致的結論。本文的作者沒有給出任何引文,那我就來給一篇相反觀點的[1]。這篇文獻重點分析了中文書寫係統,正合本文的主題,有興趣可以一看。

不過,因為引文1的作者來自香港公開大學(The Ope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有人或許會據此提出質疑。那我就還是從邏輯的角度分析一下這段話。

作者說“任何符號係統,越簡明、越抽象就越高級”,那可未必。學術創作或許如此,作為文學語言,豐富是必須的特性。就說小說吧,如果一本小說故事精彩異常,可是文字卻幹癟枯燥味同嚼蠟,大家會喜歡嗎?還是會惋惜作者應該加深一點文學功底呢?

說得極端一點,要簡明抽象是吧?“一、男主角和女主角相遇,相愛,結婚;二、男主角移情別戀,和女主角爭吵,離婚;三、男主角和女主角再次相遇,認識到彼此的錯誤,複合。”這種東西誰會喜歡?

好吧,不說語言,單說文字。

“正是因為數學符號的簡化,人類的科學才開始飛速發展”這一句,很明顯又是典型的將複雜的因果極端簡單化。數學符號的簡化是不是推動了科學的發展?當然是。那它是不是最重要因素呢?那就不見得了。原因多種多樣,最主要的原因恐怕還是人類普遍開始重視科學的力量,投入了更多的資源。而且,簡化的數學符號比起文字描述,讓非專業人士更難以理解,那到底是提高了還是降低了進入數學領域的門坎呢?這就不好說了。

事實上,我覺得不同文字對於科學發展的影響,很可能根本就微乎其微,雖然認為漢字阻礙科學發展的觀點道理上似乎都講得通,可實際上到底是不是真的有影響,還是需要定量的科學研究來證實,而不是拍腦袋一想就胡說八道,嘩眾取寵——這才是作者嘴上說著推崇的“科學思維”。

以下是我個人的觀點,不針對任何人

漢語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如今已經完全適應了漢字的形式,每一個漢字都是單音節,並沒有條件也沒有必要,像日本那樣發展另一套字母文字。如果非要生造出一套字母文字,那就要顛覆整個漢語體係,風險是確定的,而回報隻是想當然的,風險和回報明顯不成正比。

作為一個計算機領域的“研究者”,我也認為漢字與現今的信息技術確有隔閡,因為用少量字母排列而成的橫排文字(拉丁語係為主)可以用有限按鍵的鍵盤來輕鬆輸入,而漢字等組合文字(或者稱為繪畫文字)則需要輸入法的轉換,這的確提高了漢字在計算機領域的使用難度;在中文的句子中,詞語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不像英文單詞之間用空格分隔,因此也為計算機自動理解自然語言造成了困難……但其實也沒有想象的那麽可怕,我現在不就長篇大論地打了這麽多字嗎?而中文自動分詞更是發展成了一個研究領域,不知養活了多少人呢(笑)。

或許——我們退一萬步講——漢字並不適合用於科學研究,可難道“科學”就是這個世界或者說社會的全部嗎?我倒是覺得,漢字擁有拉丁語係文字所沒有的獨特美感,書法作品更是能夠被稱為藝術。難道我們為了“科學”就要把這些美都拋棄嗎?還是說,我們需要的隻是“科學”所帶來的物質成就,而美給與我們的精神滿足就無關緊要?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不是也提出過要拋棄日文嗎?最後也不了了之。我不相信,一個擁有數千年積累的語言體係,會因為一些和語言本身沒有太大關係的所謂“弊病”而崩潰消失。我覺得,漢字還會一直被使用,或許不是永遠,但在可預見的將來,我找不出它會被什麽別的東西替代的理由。

 

溫血的蛇

沒有夢想,隻是活著,卻不甘心沉默,想要用喉舌在世上留下些許印記……說到底,不過自我滿足而已。

 

歡迎光臨我的個人主頁,留下您的觀點:http://warmbloodedsnake.com/blog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