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名詞代詞沒有格的變化,容易造成思維過程和表達中的主客體界限不清。不知不覺中主體蓋過客體,直覺蓋過邏輯,情感蓋過理性。
所有跟帖:
•
“主體蓋過客體?”這個不懂,願聞其詳。“直覺蓋過邏輯,情感蓋過理性。”這兩個懂,中國人的思維,確實有這兩個毛病。
-郭大平-
♂
(0 bytes)
()
05/31/2024 postreply
08:01:26
•
古漢語拙於被動態表達,就支持我上麵的觀點。漢語中被動句式有負麵,至少是不情願的心理暗示,比如“我們被代表了”。英語中的被
-十具-
♂
(235 bytes)
()
05/31/2024 postreply
08:06:13
•
“He has been paid”,漢語幾乎沒這種表達。人們總是說,“他拿到錢了”或“有人付過他錢了”。
-十具-
♂
(0 bytes)
()
05/31/2024 postreply
08:16:20
•
漢語習慣說,我們交換了X和Y後,如何如何;英語是,X和Y被交換後,如何如何。後者隱去主體,突出客體,強調結論與言者無關,
-十具-
♂
(106 bytes)
()
05/31/2024 postreply
08:44:19
•
這個思路有新意。
-郭大平-
♂
(0 bytes)
()
05/31/2024 postreply
08:49:51